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31-13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三十一章窮圖末路李自成一路逃到此處,又見前後都是遼東軍,本來已是萬念俱焚,雖遇到了牛金星,心中一喜,卻也知道前途渺茫,可是既然沒有自利成功,一種為生命搏鬥的本能力量就奇蹟般回到了他的身上。他揮動花馬劍,率頭突圍,雖然遼東軍不斷追擊,跟在李自成身邊的人馬不斷死傷、逃散、被俘,最後只剩下五六百人。不過李自成也終於藉着夜之功,成功突圍而出,不過他們卻不敢稍有停歇,又走了大約一天的路,在一個山村中停下來。李自成實在疲倦,就在這裏睡了一覺。不過遼東軍卻依舊未放棄對李自成的追擊,很快便已趕到李自成落腳的小山村。牛金星剛想請李自成繼續上路,深入江西境內,不想李自成卻道:“丞相,如今咱們身邊只有這幾百人,就算深入江西境內又能有何做為?咱們那麼多的將領,那麼多的弟兄,潰散成好幾股,如今大概都落在通山、通城一帶,朕應該親自去將他們收集起來。還有皇后的大軍,正從川東往湖廣來,説不定現在已經進入湖廣境內。那裏有將近二十萬大軍。這裏朕倘能收集幾萬人馬,三五萬或五六萬,往西去接皇后的大軍,我們就能夠在湖廣一帶站住腳了。”

“可是萬歲,如今興國、通山、通城、蒲析各地,情況都不清楚。萬一陛下從這裏進人通山往西。遇着遼東軍,如何是好?雖説我們地大軍潰散各地,可是誰曉得他們如今在哪裏?”

“一定是在通山、通城、蒲圻一帶。他們必然都在尋找朕的下落。朕去就可以將他們收集到一起。朕不去,他們各自為戰,必然一個一個被敵人消滅。雖然朕跟你一起,暫時沒有風險。但那麼多人馬無主,我心中何忍啊?丞相你便率這剩餘人馬繼續深入江西,如能在江西戰穩腳,我又能召集部下立足湖廣,到時江西湖廣連成一氣。我們就可以暫時在南方立國。”

“陛下的心情臣何嘗不知。可是如今到處都在反對我大順朝。不要説是遼東軍,就是有些大姓的鄉勇也不可輕視。陛下帶多的人馬去,如今沒有;帶少的人馬去,叫臣如何能夠放心?請陛下幹萬不要前去,由臣護衞陛下,暫在江西休息一些子,暗中查訪那幾位大將的去處。知道了他們的下落,再聚到一起就不難了。如今到哪裏去找他們呢?萬一找不到就遇着了遼東軍或大隊鄉勇,陛下。到那時後悔無及。”不管牛金星如何勸説,李自成只是搖頭,他知道。自己一旦隨牛金撤入了江西,僅憑五六百人還如何能東山再起,難道自己真的甘心就此堰旗息鼓,在擔驚受怕中渡過下半生嗎?

“朕的主意已經拿定,你不要勸説了。朕明天早晨天不明就走。進人通山境內以後再打聽消息。”見李自成十分堅決,牛金星只好道:“如今此處只有這五六百人,若陛下執意前往通山,臣便跟在陛下身邊,也好保陛下平安無事,找到各營人馬後。咱們東山再起。”李自成聽後卻搖頭道:“五六百人目標實在太大了,遼東軍一直跟在咱們身後,很難掩藏痕跡,不如這些人全留在你這裏,你虛張聲勢,打着朕地旗號,只説朕在你地軍中,你緩緩地向南退去,把敵人引向南方。朕只帶幾十名親衞不聲不響地潛入通山,神不知鬼不覺地找到我們的潰散人馬。此係上策,你不要再説了。”牛金星不敢再勸下去,就將李自成身邊的幾十親衞,凡是武器不好的都換成好武器,並配齊了戰馬,在當天夜間親自送李自成出發。當李自成已經走出很遠後,牛金星仍然站在高處,望着李自成這一小隊人馬的影子,不大哭。牛金星知道,如今遼東勢大,緊跟在自己身後,不論是自己還是李自成此去都是凶多吉少,也許今一別便已是永別了。待到天明時分,牛金星從手下軍卒中找出一名與李自成身材相近的士卒,換上了李自成的衣服,打出了李自成的旗號,繼續向江西深入行去。

李自成率人離開牛金星後,斷定遼東軍必然向江西境內追擊,所以率領着幾十親衞打算從九宮山的北麓穿過通山縣境,再穿過通城縣境,繼而進人蒲析縣境,就可以將追趕在後面地遼東軍拋在身後。此時皇后的大軍必已進入湖廣境內,只要自己到了蒲圻,就可嘆得到皇后的消息,到時統率二十萬兵馬,依舊大有可為。李自成滿懷着希望進人了通山縣境。不幸地是,通山縣境的老百姓同其他地方一樣,不是逃避,便是憑着山寨抗拒,使他這一支只有幾十人的飢餓疲憊的隊伍既得不到食物,也得不到一點消息。這天午後,李自成到了九宮山附近的一個山口,經過一座小山寨時,被幾百鄉勇攔住去路,李自成及身邊親衞不敢戰,只想撤退,繞過這此鄉勇,繼續前行,不料這些鄉勇竟不放過他們,竟尾隨李自成等人十幾裏,最後無奈之下,僅有地幾十名親衞為了引開這些鄉勇,只能分散逃開,李自成在小路邊的樹林中躲了一個多時辰,直到這些鄉勇都不見了蹤跡才繼續上路。不過此時已只剩下李自成單人獨騎,沿着一條河谷向另外一個方向逃去。不知逃了幾里,他聽見背後有人呼喊“搜山”還有遼東人的聲音。李自成看看已經疲憊不堪的戰馬,再回頭望望,雖然還看不清敵軍,可戰馬已無再走。正在無路可去之時,李自成忽然看見右邊山處有一土口外長滿荒草。口兩邊有一些灌木,枝葉扶疏,有一個大蜘蛛利用兩邊的樹枝,橫着口上部,結了一張網,所以看不清這土有多大多深。在土前是一條小河,李自成如今已無路可去,聽着後面聲音已是越來越近,他只好涉水來到對岸,趕快下馬,牽着馬走上河岸,扒開深草,躲進中。這才發現有兩丈多深,十分濕,靠後邊光線很暗,不過這也總算是個暫時容身之地。李自成靠着烏龍駒站着,傾聽遠處的動靜。

大概過了一刻鐘時間,李自成聽外敵軍的聲音漸漸弱了,想必是搜到其他地方去了,他輕輕嘆息了一聲:“真險啊!”他回頭望望他的戰馬,想着烏龍駒在敵人來近時沒有發出叫聲,沒有噴鼻子,沒有刨蹄子,他不能不生出的心情。他撫摸着瘦骨突起的馬背,在心中又嘆息説:“差不多二十年的老夥伴,你也知道咱們眼下的危險處境啊!”敵軍走後,外十分寂靜,李自成坐在中考慮着自己應該如何逃走。想自己一代開國皇帝,今竟落得如此下場,身邊竟連個説話的人都沒有,李自成真是慨萬千。想當年有那麼多誓死效忠於自己的文臣武將,而今沒有了:曾經有那麼多一眼望不到邊的步兵和騎兵,而今沒有了;從前在中原、陝西、山西,還有從襄陽到承天、荊州一帶,都曾有成羣結隊的父老兄弟們,敲着鑼鼓,放着鞭炮,夾道歡,而今沒有了。為什麼轉眼之間,唉,轉眼之間哪,失敗到這步田地。如今只剩下烏龍駒陪伴着自己。李自成又望一眼跟隨自己多年地戰馬,那戰馬彷彿也懂得李自成的心思,舐舐他的手背,彷彿在安李自成,至少還有它陪着自己。李自成輕輕撫摸着烏龍駒,默然無語。此時外敵軍雖已沒了聲音,可想必也走不多遠,李自成不敢輕身冒險,而這些子以來,一直在遼東軍的追擊下。從未歇過片刻。此時也是又困又乏,乾脆靠在了石頭邊,朦朧人睡了,烏龍駒便一直站在李自成身邊,彷彿一名盡職的護衞,保護着睡的李自成。一陣好睡,等李自成醒來的時候,內一片漆黑。

李自成走到口外向天空望望,看到四周眾山。望不見月亮,不過李自成估計約摸有二更天了,想來這大半天未聽到敵軍動靜。想必他們已經走遠了。不過此時正是黑夜,不辨方向,路途不明,往哪兒逃走?萬一誤人山村,或者引起狗叫。或者被守夜的鄉勇發覺,豈不被捉?李自成想了一陣,打消了趁黑夜逃走的念頭,隨即將烏龍駒從中牽了出來,先將烏龍駒拉到河邊飲水,他自己也連續用雙手捧起河水解渴。飲了馬之後。他乘着星光,將馬牽到附近的小山腳下,那裏有一些林木掩蔽。他鬆一鬆馬肚帶,讓馬盡情吃草。他自己也十分飢餓,腸子裏發出響聲,掏出隨身帶着地一點乾糧,一點一點送進嘴裏嚼爛,強嚥下去。他一邊嚼豆料,一邊在心裏想,俗話説得好,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今地困境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假若自己不死,有朝一重建大順江山,定要重回此處,特別是那個救了自己一命的小山,在此立上塊石碑,以紀念今。想到此處,李自成不又想起劉堂和牛金星,不知他們此時如何了,劉堂是否能成功突圍,牛金星真的能在山西深處站住腳嗎?隨即他又想到自己唯一的希望,便是皇后高桂英,還有小張侯及二十萬大軍,不知他們目前到了何處,能否來得及救自己。當李自成想着皇后高桂英來救自己時,有一支人馬,大約有步騎兵六七萬人,帶着幾萬眷屬,從夔州巫山向東而來,在夜間到了巫山縣境內,到達縣城城下時,有人上前叫門。

巫山縣原本有幾百南明官兵駐守,可隨着遼東軍大敗張獻忠後,南明畏懼遼東軍,已於幾前全部撤回湖廣,而遼東軍因急於率軍東進湖廣,整個四川僅有許立一團兵馬駐紮,兵馬不足,巫縣又與湖廣接壤,派的人少人,怕被南明偷襲,所以一時間也沒有派兵來接收巫山縣。所以此時的巫縣即沒有駐軍,也沒有縣官,就連城中百姓也多逃往他出,生怕被戰火波及,巫縣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城中百姓看見城外來了無數人馬,雖不知是何勢力,不過看來人勢強不敢有任何抵抗,聽到有人上前叫門,只能乖乖的將城門打開。來的這支人馬不是別人,正是大順的皇后高桂英及小張侯。大軍進人巫山城後,見到城中基本沒有百姓,大軍乾脆佔了民房進行歇息。主要將領駐紮在縣衙之中。皇后高桂英這一路上已是十分疲勞,恨不得趕快倒下去,痛快地睡三天三夜。但一想到皇上目前地情況,她又恨不得自己和將士們都長上翅膀,夜不停地趕往湖廣,飛到皇上身邊。為着援救皇上,拯救大順朝,她遇到天大的艱險也敢闖,天大的辛苦也能忍受,豈肯在巫山耽擱行軍?只是手下將士這一路上不知走了多少路,翻過了多少高山深谷,過了多少艱險地棧道,已是頗多怨言,而那些家眷更是不堪路上的艱辛,病倒的已超過幹人,就連自己的女兒蘭芝也了風寒,一直高燒頭昏,四肢無力,渾身困頓,可為了早已出四川,進入湖廣,會合李自成,大軍未曾停歇半刻,而蘭芝也只能被抬在滑竿上繼續行軍。

在四川境內,不斷地翻高山,下深谷,加上四川天氣忽陰忽晴,晴的時候天氣很熱,陰地時候天氣很冷;上到高山頭上,冷風吹着好像冬天一樣,下到低的地方,遇着天晴,又特別的熱,就在這種情況下,蘭芝的病勢一天一天地重了。高桂英心中痛苦,卻沒有別的辦法,趕路不能停止,崎嶇的山道不能不用滑竿。她多麼希望趕快走出四川,但是她知道現在地行軍已經夠快了,將士們都十分疲勞。而且她也明白,縱然走出四川,到了湖廣,也同樣還要走許多天的山路。到了夔州境內,高桂英看見女兒蘭芝的病已經十分沉重,曾想駐兵數,為女兒治一治病。尚神仙同兩位太醫會診以後,也提出這個要求。但是一想到在漢中時候已經聽説李自成離開了襄陽,遼東軍一路追趕,如今皇上一定夜盼望着她的救兵,她就不能為着女兒的病在四川境內停留了。她告訴小張侯及手下將士,此去湖廣救援皇上,萬分要緊,必須星夜趕路,不能停留!她明白大順軍失去關中以後便無處立足了。她擔心如今皇上身邊的士氣一定更加不振,要救皇上怕已經來不及了。她不在馬上暗暗地滾下辛酸的眼淚。

在縣衙安頓下來後,高桂英急着叫小張侯來商量軍情大事,特別要他派出一支騎兵小隊,火速進入湖廣境內,打探皇上及大順軍的真實消息。小張侯離開以後,高桂英又叫來尚炯來到蘭芝住的房中為公主看過病。尚炯開了藥方,並且命他的手下小官,照藥方將藥配齊,趕快給公主身邊的宮女煎藥。看見尚炯臉陰暗,高桂英不覺心頭一沉,問道:“你為公主看過病了?昨服藥後可有點好轉嗎?”

“啓稟皇后,公主雖説燒有點減退,不過看來公主的神很不好。要是再這樣行軍,誰曉得能不能在路上…”若要公主徹底治癒,如今只有一個辦法。或可有一線之望。但是這個辦法,臣不敢亂説。”

“尚大哥,你我何等關係,且將君臣地界限拋在一邊,只要能治好公主的病,你不管有什麼話,不妨直説…”尚炯建議道:“在巫山縣城內,駐軍十,至少七八。雖然這事很難,因為大軍前去湖廣要緊。只是公主的病。也不能再有一耽誤。像目前這樣行軍,不要説公主身患重病,就是平常人,坐在滑竿上,也會坐出病來。而醫治公主的病,吃藥固然要緊,休息也是刻不容緩!公主現在必須安靜地躺在牀上,休息一段時間,否則縱有神藥也難奏效。”高桂英聽了這話。沉一陣,叫尚炯退出。隨即她一人來到女兒房中,看着正昏睡的女兒。高桂英輕輕撫摸着蘭芝略顯蒼白臉,眼淚卻滴了下來。這時蘭芝因睡了片刻,好轉了一些,又到有人輕撫自己,竟睜開了眼睛。看到母親又濕又紅的眼睛,心中全明白了,兩行熱淚靜靜地滾在她的焦黃的瘦臉頰上。

停一停,她望着母親悲聲説道:“母后,女兒的病是好不了了。不能在母后身邊行孝,女兒心中十分難過!”高桂英一聽此話。更是悲上心頭,哽咽道:“你只管治病,不要胡思亂想。倘若為着你的病,必須在這裏駐軍數,娘就在這裏暫時駐紮,命大軍先行東下。”蘭芝緊緊抓住高桂英地手,原本就蒼白無力地纖纖細手,此時更是血全無,道:“我懇求母后不要在此地停留,連一天也不要留。父皇有難,夜盼望救兵。我們的大軍只要到了湖廣境內,縱然一時不能趕到武昌,也可以從西邊拖住敵人,分散敵人兵力。女兒虛度了十八歲,可惜不能為父皇戰死沙場,可是還沒有到湖廣境內就死,女兒死不瞑目!”説完蘭芝忍不住痛哭起來。只是她已經沒有力氣,哭聲十分微弱。第二一早,派出的探馬傳回消息,遼東大軍已佔領了武昌。大順軍連戰不利,陣亡、潰散和投降的將士不計其數。李自成只率領不多的人馬向東逃走,而遼東軍從水陸繼續追趕,如今李自成已是不知所蹤。而當晚公主蘭芝因聽到大軍戰敗,父皇不知所蹤的消息後,急火攻心,竟是一命嗚呼。因為得不到李自成的確切消息,高桂英等人也只能停下繼續東進的腳步,停留在巫縣境內,暫作休整。十丹初七一早,天漸漸亮了,李自成覺得歇了一夜,體力和神都有所恢復,戰馬的肚子也鼓了起來,此地危機重重,誰知道昨天搜索過地遼東軍會不會迴轉,李自成不敢在經地久留,看着東方初升的太陽,李自成辨清了方向,避開來路,準備從另外一個方向逃出這個地方,然後再向西逃走,希望能找到一部分潰散的人馬。單人獨騎,實在危險。只要有一部分人馬,就可繼續往西,尋找其他人馬,並接皇后地大軍。很快太陽已升起老高,李自成騎上烏龍駒,沿着一條荒僻的小路走去。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時還下馬向四周查看一番,以防遇到敵軍。走了很久幸而不曾遇到一個人,不過此處李自成卻未曾來過,一路上都是羊腸小道,岔路又多,他竟然路了。

正在困難之際,忽然聽見不遠處有伐木的聲音,李自成小心的將戰馬栓在一顆小樹上,自己卻提着寶劍向前尋去。轉過一個山坳,看見有一個人,正在砍一棵小樹。既然只有一個人,李自成便不怕他,走到近處,掏出來一些碎銀子,遞到樵夫手裏。樵夫看見銀子,頓時眉開眼笑,對李自成的疑問當然是知無不言,原來這地方叫葫蘆套。多年來李自成縱橫半個中國,遇到許多這樣地地方,山口進去比較寬大,像口袋一樣,都叫作葫蘆套樵夫為李自成指明瞭出山的道路,李自成説了幾聲的話,又向樵夫拱手施禮,這才轉身離去,牽了戰馬,順着崎嶇的山路向前趕路。一直走到當正午,李自成也走得累了,在路邊尋了一個偏靜的地方,靠在一顆大樹上本想休息片刻,可吃了幾口乾糧,竟然朦朦朧朧地睡着了。這一睡竟一直睡到午後兩點多鐘,四周傳來一陣聲響,這才將李自成驚醒。聽到響聲,李自成猛然睜開雙眼,環顧附近,卻看見有不少黑影正從四面八方向自己近。

李自成心中一緊,迅速地從地上一躍而起,從胳膊上解下馬繮,拔出花馬劍,怒目向周圍的敵人看了一看。這一看卻更讓李自成心寒,本以為四周頂多是些鄉勇無意中發現自己,想掠奪些錢財罷了,可隨着四周人影越來越近,李自成才發現,四周這些黑影竟有不下百人,而且這些人竟都穿着遼東軍軍服,手中拿着長短火銃。自己眼下只有一人,如何能是這些手持火器的遼東軍的對手。不過李自成卻不甘如此就縛,躲在一棵樹之後,看着從四面近的遼東軍,準備戰。四周遼東軍卒也早已看到李自成有了防備,不過他們卻並不緊張,反而放開手腳,大步向李自成迫近。同時有一人吹響了號角,低沉的聲音在林中傳出老遠。這些遼東軍一直行到距李自成藏身處不足五十米時,才緩下腳少。

李自成雖説不甘心束手就降,可也知道今必是凶多吉少,只覺得連心也要跳出來了,為了壓下恐懼之,李自成睜開怒目,大喝一聲:“我看誰敢走近!”被李自成這一聲大喝,四周遼東軍竟真的停下了腳步,既不撤走,也不上前,只是圍着李自成,不讓其走。不過片刻功夫李自成聽到不遠處的大路上傳來一陣馬蹄聲,李自成這才明白,原來這些遼東軍並不是攝於自己的威勢,而是在等着他們地將領過來。很快馬蹄聲停了下來。轉眼間又有幾十人走進密林當中,來到李自成身前。李自成與遼東軍從山海關開始接連大戰,至今也有大半年時間,對遼東軍的軍服也有了詳細的瞭解,僅從來人肩上的肩牌便知來人竟是遼東軍一名副團長。要知遼東軍雖有幾十萬,可此次入關的,總計也不過幾團人馬,副團長已是高職,若非要事,如何會棄軍來此。而自己本就是孤身一人。本不可能密。難道遼東軍竟能未卜先知,料到自己要敗走此地,竟派了名副團長來抓捕自己?來人走到李自成面前,開口便道破了李自成的身份,道:“李自成,如今你已是走投無路,此時不降,更待何時?”李自成若不能問清其中緣由,恐怕死也不會甘心。問道:“你是何人?如何便知我是李自成?”

“哈哈哈,我姓吳名初,乃是大明懾政王吳三桂千歲手下親衞團副團長。奉我家王爺之命在九宮山等你已有一功夫了,沒想到你竟到此時才到。”

“這不可能,吳三桂如何會早料到我要來此地?還派你來此埋伏?他難道會什麼神仙之法不成?”

“我家王爺會不會神仙之法我是不知道,不過在我等心目中,我家王爺便是陸地神仙。不然遼東又豈會在短短十幾年當中掃平關外,又兵鋒直指中原?你若還有什麼疑問不妨親自去問我家王爺好了!”

“哼,我堂堂大順國一代開國皇帝,豈會束手投降?”李自成也知道今再難倖免,不過他卻從未想過要用投降來換得苟延殘。説完,一揮手中花馬劍。衝出了藏身的松樹,竟自向着吳初殺來。

吳初身邊親衞職責所在,剛想舉槍擊,卻被吳初按下槍頭,隨即吳初也拔出隨身馬刀,上了疾衝過來的李自成,口中還叫道:“今便叫你輸得心服口服!”轉眼間兩人便衝到了一起,李自成的花馬劍雖是寶劍,可吳初手中馬刀更是千錘百練的寶刀,只聽噹啷一聲,刀劍相,李自成一方面年紀大了,而且自在西安稱帝以來,再也未曾親自上過戰場撕殺,早已不復剛剛舉兵時地勇猛,加上這幾來休息不好,連飯也吃不飽,如何是吳初地對手,竟只一回合便吃了大虧,手中寶劍差點手,雖然李自成強自握住了寶劍,可虎口還是被振得裂了一道口子,鮮血順着手腕到寶劍上,又滴落到地下。李自成沒想到自己竟會如此不堪,心中暗道:“罷了,罷了,自己竟不是眼前這人一合之將,那裏還有突圍的機會,若是再託延下去,一旦寶劍也失手,自己恐怕連自盡的機會都沒有了,趁着與吳初還有些距離,其他遼東軍一時也未上前之際,李自成突然手腕一轉,寶劍架在了自己頸間,大喝道:“想我也是一代開國皇帝,縱橫大半個中國,豈能落入你等小人之手?只是這天要絕我,非戰之罪,若有來世,我再與吳三桂一決高下!”説完李自成不等四周遼東軍反應過來,手中寶劍已劃過頸間,鮮血濺出幾步之遠,可憐一代人傑,竟落得如此下場。吳初來不及阻止,眼看着李自成在自己面前自盡身亡,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半響,長嘆口氣道:“來人,收斂其屍體,送回武昌由軍長處置。”十月二十,李自民在九宮山自盡身亡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巫縣境內,傳到了十幾萬大順軍之中,傳到了高桂英、小張侯等人耳中。高桂英本來正與營中眾將議事,剛聽到這一消息時,猛的站了起來,向那名前來報信的哨探追問道:“這消息可能確認?不會是遼東軍故意放出的消息,想要影響咱們的士氣吧?”那名探哨也是大順軍的老人,對李自成自然也是有情地,跪在地上,哭述道:“啓稟皇后,萬歲在九宮山遇難,隨後遺體被遼東軍押往武昌,他們這一路上並未封鎖消息,反而四處宣揚,甚至在幾個大城還邀請當地知名士紳見過萬歲遺體,想來萬歲遇難之事所言非虛。”

“萬歲,都怪桂英來得遲了…”高桂英心中最後一點希望也終於破滅,大叫一聲後,暈倒在地。堂下眾將雖也正在悲忿當中,可眼見皇后竟也暈倒,更是急得不知所措。萬歲李自成剛剛遇難,若是連皇也倒下去了,那整個大順朝恐怕就真的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大順降明尚炯眼看高桂英昏倒,忙上前一步,為高桂英診治後,才對其餘眾將道:“皇后只是急火攻心,並無大礙,只要休息片刻便可無恙。”堂中眾將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一想到萬歲已經遇難,對今後大軍該何去何從一時間也拿不出個主意,最後眾人只能在唉聲嘆氣中返回各自軍營,安撫軍中士卒。而此時的南明也得到李自成遇難的諧息,朝野一片譁然。若非李自成兵進北京,朱由檢也不會在煤山自盡,大明也不會落到今天的地步,可再一想到為先帝報此大仇的卻是吳三桂,這又讓南明大小官員如同吃了一隻死蒼蠅般難受。按説吳三桂立此大功,無論如何也該對其有所獎勵,可眼下吳三桂自立之心已是越加明朗,張獻忠、李自成已先後命喪其手,再接下來,恐怕便輪到南明瞭,這更讓南明到提心吊膽、寢食不安。南明兵部尚書呂大器因勸阻左良玉有功,更得宏光帝信任,同時馬、阮二人因左良玉曾警告過此二人,而且其二十萬大軍就在銅陵,這段時間二人已收斂了許多,所以現在的南明已不再象開始那般混亂,以呂大器為首的一眾對大明忠心之臣在朝堂上也有了一定的權威,説起話來,桿也直了不少。得知李自成死於遼東軍之手後。呂大器先是一驚,隨即大喜,他上一表章,慷慨陳詞,主張將剩餘地大軍招撫過來,利用他們的兵力和遼東軍作戰,同時呂大器還修書一封,命人送給左良玉,將其中緣由説得一清二楚,希望能得到左良玉的支持。

宏光帝對朝堂之事本沒有興趣。只知信任馬、阮二人。看了表章後,便命馬阮二人全權處理。馬阮二人欠了呂大器一個天大的人情,若非呂大器出兵阻止了左良玉,此時二人恐怕屍骨已寒,而且眼看遼東軍步步近,二人早已心慌不已,所以便採納了呂大器的建議,下了聖旨,並將此事由呂大器辦理。命其相機行事,進行招撫。而同時左良玉也派人傳回書信,贊同呂大器之策。願意大力支持。得到了皇帝的上諭和左良玉的支持,呂大器先派人趕到巫山傳達了招撫的意思,送去了許多勞的金銀綢緞,隨後又派人前去試探。這時大順軍老營中也在徘徊觀望。由於李自成突然戰死,大順軍不知今後的出路到底在何處。而且李自成又未留下一兒半女,無人能夠繼承皇位,不過全軍卻也都知道眼下最要緊地卻是為李自成報仇。忽然南明地使者來到,送來了勞的金銀綢緞,還有不少糧食,提出合併抗吳的主張。只是要共奉宏光帝為主,不能再用大順朝的名義。

得到這使者的傳言之後,老營中立刻開會商議。重要的將領都參加了,大家爭論得很兇。很多人堅決反對奉宏光帝為主,因為這樣必然要取消大順國號。經過十幾年的戰鬥,辛辛苦苦創建了大順國,如今光這一支就有二三十萬人馬,多是兵,為什麼要取消大順國號呢?這樣做難道對得起先皇帝李自成嗎?難道對得起許多死去的將士嗎?討論中,皇后高桂英對於目前的困難處境十分清楚,要在長江以南建立大順國,站住腳步,很不容易。不去掉大順國號,既要同遼東軍為敵,又要同南明為敵,而百姓們對於明朝地正統觀念並沒有改變,對大順朝從來都視為寇。所以如果不同南明合作,不要説不能對抗遼東大軍,為李自成報仇,連站穩腳步也很難。可是要取消大順國號,奉南明朝廷為主,又顯然違背眾多將士的心意。因此在大家爭吵的時候,高桂英只是靜靜聽着堂中眾人爭論,卻不做主張。爭論了一,眾將也沒能拿出個主意,等到散會之後,高桂英將小張侯和尚炯叫到後堂,繼續商議。高桂英現在很明白,如今只能由她來拿出主張,而且要下狠心,越快越好。説不定什麼時候遼東軍就會打過來,而若是不能處理好與南明地關係,一旦打起來大順軍就會四面臨敵,困難更大。因此與南明合力抗吳幾乎是勢在必行。如今她別的都不愁,愁的是取消了大順國號,將士們心中會轉不過彎來。可是不下這心,就無法與南明合併。自古道:天無二,國無二君。又是大順朝,又是南明宏光朝廷,如何共同抵禦遼東大軍?看到小張侯和尚炯半天沒有開口,她思前想後了一番,忽然望着二人道:“我看非下狠心不可了。如今咱們大順朝再想重新立國困難重重,而眼下最要緊的是為先帝報仇。我這個太后説話,你們聽也好,不聽也好,我説出來,你們再議論議論。”小張侯一向非常尊重高夫人,知道只有高夫人拿出主張,全營才會聽從,只是道:“太后只管吩咐,末將一定遵命行事。”高桂英點頭道:“既然這樣,你們都不肯做主,我就做主了吧。”小張侯和尚炯齊聲道:“請太后做主吧。”高桂英忽然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以袖掩面,嗚咽了一陣,然後擦去眼淚,説道:“我們都曾跟着先皇帝打江山,出人戰場,並不害怕血死亡。今為大順數十萬人馬着想,我的主張是:可以忍痛取消大順國號,奉南明宏光帝為主。可是他必須對遼東抵抗,不能投降;我們大順軍只能同他合起手來共同打遼東,不能跟着他投降遼東,這一點必須説清楚,不能有絲毫含混。其次,我們雖然奉他為主,可是這大順軍三十萬人馬不能拆散,仍由咱們統率。以後糧秣軍餉,統由明朝按時間發來。倘若軍餉來不了,我們就自己在駐地籌劃,朝廷不能干涉。此外,我們雖然取消了大順國號,奉宏光帝為主,可是我們先皇帝在大順軍中仍是先皇帝。”小張侯聽了心中不由一陣難過,可還是言道:“太后也仍是咱們的太后。”高夫人接着道:“我們的名義在大順軍中照舊,不許他們侮辱我們一句話,連一個字也不許侮辱。我們尊重他的朝廷,他也應該尊重我們原是大順朝的人。倘若在文字上還是什麼‘寇’啊,‘賊’啊,我們立刻分手,這一點也必須講清,不能有絲毫含混。你們意下如何?”小張侯點頭道:“太后的主張也就是臣的主張。這大順國號可以取消。儘管我們血戰了將近二十年,死去將士不知多少,如今為給先帝報仇,大敵當前,只好如此。可是太后説得對:我們的人馬不能拆散,仍由我們自己統率。如何行軍打仗,我們既要盡忠報國,又不能受別人掣肘,更不能投降遼東。”尚炯也道:“正是這個道理。”經過一陣商議,主意就算決定了。以後南京幾次派人來,往返磋商。呂大器又上奏宏光帝,建議給高夫人下一道褒美的救書,封她為貞義夫人。而其剩餘的這支人馬便稱為忠貞營。這一切都準備好後,便由呂大器親自持着宏光皇帝的詔書前來巫縣。事前皇后高掛英及小張侯已向全體將士宣佈,取消大順國號,奉南明宏光帝為主,共同反抗遼東。將士們因為知道這是皇后決定地。沒有人説別的話。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時情扭不過來,而在背後暗暗落淚或失聲痛哭。經過一段時間才漸漸平靜下去。

當南明使臣呂大器親捧着宏光皇帝的敢書來到營中時候,小張侯等大順一眾將領整軍相,部隊軍容整肅,十分壯觀。現在既然奉南明為主,一切接詔書的儀式自然都不能缺少。到了營中後,高桂英親自上前接,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高夫人對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順軍中仍是太后身份,呂大器雖是欽差。但來到大順營中。還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禮。當着呂大器的面,高夫人對小張侯等大順將領進行了訓誡,無非是以後如何免除畛域之見,一心一意奉南明宏光帝為主,矢忠矢勇,為國效勞。按照事前擬定的條款,高夫人受封為貞義夫人,小張侯被封為候爵。大順軍的這一支就稱為忠貞營,直接歸南明兵部節制。從此就轉戰在湖南廣西一帶。由於鄂西四川邊境一帶還有許多大順軍的餘部,又派人聯繫各部。這也是高夫人的深謀遠慮,為着將來萬一在湖南江西一帶受了挫折。忠貞營好有一個退路。至此縱橫了大半個中國地大順朝算是徹底滅亡了,只能繼續存於高桂英等人心本來南明有了大順地投靠,實力有所提升,而遼東也因自山海關出兵以來,不過大半年時間。已先後佔了京城、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全境,及河南、湖廣、江西大部分池區,攤子鋪得太大,雖然軍隊損失並不多,就算一鼓作氣攻下全國也沒有問題,可治理地方的人才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許多地方雖已攻了下來,卻面臨着無人可派的困境,若是繼續打下去,就算滅了南明的小朝庭,也無法接收,若是再讓那般降臣來治理,雖可應付一時,可將來若再想打破現有的制度,恐怕就更費力了。所以吳三桂下令各部就地駐紮,嚴防南明反撲,同時命遠在遼東的冰凌學院擴大招生,特別是加緊培訓治理地方的專業人才,為將來一統全國作好準備。

遼東大軍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正是南明勵圖治,奮發圖強地大好時機。可一部分南明臣子眼看遼東軍停了下來,竟天真的以為遼東不敢對自己用兵,畢竟自己也是大明的臣子,而自己所奉地萬歲還是當今萬歲的叔叔。在南明眾臣中雖有少數人依舊清醒,如兵部尚書呂大器、揚州知府史可法等人,可因有馬、阮二人權,宏光帝又只知玩樂,這少數幾人本無法左右朝庭。不過一月時間,南明這些官員竟又恢復了往的作風,依舊是門户傾軋,大多數人不思南明的將來會如何,而是爭權奪利,紛爭不休。所以在遼東軍停戰的這段時間,南明竟未曾派出一兵一卒與遼東軍開戰。反而是剛剛投降了南明地大順殘部,因與遼東有着血海深仇,為了替死難的李自成報仇,幾次從巫山出兵,進入四川境內騷擾遼東軍。可惜四川百姓對大順軍卻並不領情,反而深惡痛絕。

四川本是天府之國,卻因張獻忠的到來,搞得天怒人怨,在張獻忠統治四川的短短几年間,四川戰亂不斷,人口已是十不存二三,僥倖活下來的這些四川百姓早已久亂思安,而遼東軍剿滅張獻忠的大西朝後,對四川百姓實行了寬鬆地政策,不但不向百姓徵税,反而開展了土地改革。張獻忠本是寇,本不知生產,只知掠奪,略有財產的人早被大西軍掃蕩了一番,四川現在早已沒有了富商、大户,所以四川境內出現了大量無主的土地。遼東軍瞭解這一情況後,馬上派來大批文官,將四川境內大量無主土地劃分給農民,又從遼東運來大批牛馬及品糧,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發放給四川百姓,讓其備耕生產,此舉救了無數百姓的命。無論到了那朝那代,不分地域、不分種族,中國老百姓都是最善良、最容易滿足的,誰對他們好,他們便幫助誰,誰對他們不好,他們便會反對誰,所以在短短一月時間內,遼東軍便贏得四川幾百萬百姓之心。大順軍卻在這時率軍來攻,那裏還能什麼好果子吃,從出了巫山開始,他們便很難見到一名百姓。這一帶的百姓早就得到了遼東軍的通知,撤到了附近的城中。就算勉強看到幾人,這些人是寧死也不肯透漏一點遼東軍的倍息。

大順軍本就是農民軍,雖説建立了大順朝後一些將領、士卒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可此時還留在忠貞營的都是最早從陝西便跟隨李自成東征北討的老兵,他們大多都是窮苦出身,本無法對這些與自己一樣出身的百姓動手。高桂英更是慈悲為懷,就連對待敵軍也不會斬盡殺絕,更別説這些百姓了。而且大順軍大小將領也都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便是因為忽略了這些百姓,所以他們不敢為難他們,只得放了這些百姓。可大順軍一走,這些百姓馬上便抄近路,跑到附近的城中報信,如此以來,高桂英率領的忠貞營不但無法獲得有關遼東軍的半點消息,反而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掌握當中,那裏還能打得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