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小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豆餅湖北豆餅是有名的美食,可惜現在知道、好吃的都不多。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老陶珠路豆餅,四、五十歲的老宜昌人大都刻骨銘心。那時美食不多,鮮美脆的豆餅就成了珍饈佳餚,要想吃上一回、還得誠心發願,因為排隊的人多,從早到晚絡繹不絕。以前民主路9號有一對老年夫婦做的豆餅非常好,味道脆、澤金黃。令人垂涎滴,可惜後來搬家、再難一嘗美味。現在陶珠路靠解放電影院一側的小巷中,新開一家綠豆餅專號,吃起來鮮香酥脆,也算可以寄託舊唸了。
製作:選用上好的大米、綠豆、黃豆浸泡兩,再細心研磨成漿,然後攤成麪皮,也可在麪皮中加入一枚雞蛋,然後在麪皮中裹入糯米,肥瘦相間的丁,拌上鹽、姜、蒜、辣椒,包成四方形狀,在平地鍋上煎制烹即可。口外焦內軟,酥香滑。
涼蝦説到涼蝦,先想到的卻是齊白石的蝦畫,微微波瀾、淡然自在,很有閒趣。涼蝦也有此意旨,它雖不能裹腹,卻襯心解渴。端在手上,望着在清水中做碧波盪漾的涼蝦,似若白玉翩然翻舞,沁沁涼,微微甜,即可賞心悦目又能品茗玩味,真是駐足小憩的襯心之樂。致祥路有一家“鄭信記”是涼蝦較有特的去處,在桌前籠一排盛放涼蝦的器皿,像很大的酒杯。一溜是彩繽紛的品種:金黃的玉米、烏亮的黑米、晶瑩的白米,還有檸檬、橙汁兒、葡萄味的涼粉,奼紫嫣紅煞是好看。
製作:涼蝦本是雲南小吃,不知何時傳到內地,會做的大有人在,只是做法稍繁、高手無多。其製法是用大米磨成米漿,在鍋內清水燒開,將米漿徐徐淋入,邊淋邊攪,後注入清石灰水,改微火煮至糊狀,再將米糊趁熱放入漏勺,進冷水中即成。因形似蝦狀,因此命名。
蘿蔔餃子宜昌小吃大多是“舶來品”只有蘿蔔餃子是獨一無二的本地特產,外地人都不知道蘿蔔還能炸製成小吃。蘿蔔餃子雖好,也得看季節。逢着蘿蔔上市,那多半不久,街邊、市場、小巷的路口就有一準香的蘿蔔餃子饞人,叫外地的遊客覷見,總是非常希罕。不過吃蘿蔔餃子還有經驗,那就是價格高的,自然要比一般好,原因簡單,一般人只怕貴了賣不出去,但高手只怕別人吃了還再來,自己忙不贏。
製作:蘿蔔餃子好吃,做也不難。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黃豆和紅蘿蔔,用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5小時再磨成漿;蘿蔔切絲拌鹽、蒜葱、辣椒粉等,有香菜更佳。油炸時,先在彎月狀鐵勺中放入底漿,再放上蘿蔔絲作餡,蓋上漿,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即可。有心人大可一試,不妨看作是生活的閒情與漫。
頂頂糕如果給食物加上一種定型,那麼涼蝦是屬於夏天的,而頂頂糕就是冬天的景緻。夜晚時,黃昏中,一個人在街上踽踽獨行,或者和愛人、朋友結伴而行,遇到這樣一個推着走的買頂頂糕的小車,不用費時,稍停片刻,就能在寒風中受到一種圓潤甜美的温暖。頂頂糕小巧,秀氣,晶瑩如玉,最上面一層温潤桂花糖温柔暖心,熱氣飄渺,輕輕在你眼前嫋娜飛翔,和眼前的凜冽形成那樣強烈對比,使人覺得雖然冷,但生活亦然温馨。一種愜意、安然,俱在此時浮上心頭。或相視一笑,或會心歡顏,這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美好時光。
製法:頂頂糕以大米粉、糯米粉為原料,放入特製的小木格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放在滾水的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兩三分鐘,一塊塊小白糕就做成了。其特點是鬆軟帶糯,味清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愛。
赤花籽透明,細碎,斑斕多彩的果凍最是孩子們喜愛的零食。每當看到那些果凍,在我腦海裏浮現的總是自然的赤花籽。那時候環境差、條件少,也沒有這麼多豐富多樣的零食小吃,赤花籽就成了渡夏的小吃品。那時都是家裏自己做的,每每懷着急切的心情在旁邊看着,等着,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總要被大人取笑嗔怪。好容易做好,急急放進碗中、拌上糖,吃在嘴裏,甜甜,清涼滑,比起果凍更加柔有趣。現在想起來,那一幅親密歡娛的圖像依然就在眼前。
製作:將買回來的赤花籽用細紗布包裹起來,放在涼水盆裏輕輕,要領是在水下,要講赤花籽裏的黏從紗布中滲透出來,融入到涼水中。同時把上好的石灰,放到一個白瓷碗裏澄淨,當赤花籽到合適的濃度,把白瓷碗裏的清涼石灰水小心倒入盆中,碗底的石灰捨棄不要。這時輕輕攪動均勻,然後等上十幾分鍾,就可以食用了。
燒麥記得第一次吃燒麥,還是在解放路的一家燒麥鋪,現在是百貨大樓旁的街心噴泉。吃的時候要排隊,人多地方小,供應不過來,可惜以後,那家鋪子搬走了。後來再吃就是草埠湖的小吃店,早上上學,過早都是它。現在那裏也成了一家髮廊。再後來就很少吃到正宗、味美的燒麥了。燒麥其實是外埠小吃,清朝光緒年間,方城縣馬玉亮(回族)始創。最初不叫“燒麥”叫“撮子包”後因其邊像麥穗,遂改名“燒麥”製作:選大個水凌蘿蔔洗淨切片,在鍋內煮爛,用白布包好將水擠幹剁碎;選較肥羊肋,剁碎成沫;大葱去皮、除葉,切成薄片,加入調料攪拌成餡。選細麪粉用温水攪拌反覆軋作劑,旋成餃子皮狀,邊薄有折紋,包餡裝在麪皮內,撮成上如石榴花下如燈籠的“燒麥”上籠蒸20分鐘即成。吃時,從“燒麥”面的花口,加入適量蒜汁、清香油,香味美,清香撲鼻。
涼麪以前吃涼麪都是在外,心裏面吃着,但是老大不很放心。吃東西最要緊的就是衞生、乾淨,只是近來曝光出來的太多事情,都使人擔心我們身邊的飲食衞生。我是極喜歡吃涼麪的,好在愛人賢惠,會這樣的手藝,所以每每朵碩大開之際,就會好言央她辛苦為我勞一番。其時,一家人圍坐在餐桌邊,雖然簡簡單單,熱熱鬧鬧,但手中的涼麪,卻是最稱心乾淨的美味佳餚了。
製作:涼麪的品種很多,但都體現在佐料上,開始的步驟基本相同。首先用把鹼水掛麪,在水裏煮第一道開就要撈起來,放在涼水裏浸一下,瀝乾水分後盛到食用簸箕中攤開,用電扇吹涼,同時加入少量食用油拌勻,以防黏成坨。食用時直接加上做了,調拌即可,若是想吃熱乾麪,可以盛在漏勺裏,在熱水裏過一下就可以了。關鍵佐料是香油、芝麻醬、醋和蒜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