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及註釋譯文不出門户,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明瞭“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註釋1、窺牖:窺,從小孔隙裏看;牖,音you,窗户。

2、天道: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

3、不見而明:一本作“不見而名”此句意為不窺見而明天道。

4、不為:無為、不妄為。

評析陳鼓應先生説:“老子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種規律運行着,掌握着這種規律(或原則),當可察事物的真情實況。他認為心靈的深處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鏡子,這種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層如灰塵般的情慾(情慾活動受到外界的誘發就會趨於頻繁)。老子認為我們應透過自我修養的功夫,作內觀返照,淨化慾念,清除心靈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虛靜的心境,去覽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運行的規律。”(《老子註釋及評介》第249頁)我們同意陳鼓應先生的見解。以往批評老子的認識論是徹頭徹尾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論著,都要引“不出户,知天下”作為論據。這樣的認識實際是一種誤解。老子是一位博學多識之人,他有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在以前的若干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涉及社會生活和自然界的內容,這些都表明老子極為重視生活實踐。但更重要的是,老子是極富智慧之人,是天才的哲人。他的意思是,並不是什麼事都只有經過本人的實踐才能認識,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視理認識,間接知識。

“不出户”、“不窺牖”這類極而言之的強調手法,從古到今都是普遍應用的。不過,我們的看法是,研究老子,研究《道德經》,應當深入體會其中藴含着的真實觀點,不可望文生義,更不可片面理解。同時,還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因為正確地説明認識和理認識的辯證關係,這不是秋時代的思想家們所能夠解決的重大哲學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