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二章投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魯志剛在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隨即命令艦長進行損管。

三點十四分,損失情況得到確認,魚雷擊中了戰艦右舷,中雷點在離艦首大約三分之一個艦長處,水線下大約四米,正好在主裝甲帶最厚的部位處。更加幸運的是“山東”號在維修的時候,增加了一道防魚雷隔艙,而且隔艙覆蓋了將近四分之三個艦體,對應付魚雷攻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擊中“山東”號的是一條重型魚雷。

要知道,任何防魚雷隔艙,都不可能應付重型魚雷的直接攻擊,最多是在遭到航空魚雷攻擊後發揮作用。

中雷點附近三層甲板上的十多個艙室已經被淹沒,進水量接近一千噸。

如果不是官兵反應及時,關閉了中雷點附近的所有水密通道,進水將更加嚴重,甚至會威脅到戰艦的生存。

很快,進水就得到了控制。

為了避免側翻,艦長已經下令向左側艙室注水五百噸。

更加重要的是“山東”號並沒喪失作戰能力。主要是,中雷點在戰艦的主炮彈藥庫與鍋爐艙之間。如果中雷點往前或者往後偏差二十米,後果就不堪設想,往前將直接威脅到主炮彈藥庫,往後則會威脅到鍋爐艙。

只是,魚雷造成的損失,使“山東”號在船塢內趟了大半年。

當然,這是後話了。

“山東”號被魚雷擊中之後“霧島”號也走到了盡頭。

三點二十分剛過“霧島”號打出了投降的信號,而在此之前大約三分鐘“霧島”號的最後一座主炮炮塔被摧毀。

在艦長提醒之後,魯志剛還有點意外。

在他的印象中,本海軍軍人絕對不會在戰場上向敵人投降,更何況是在戰艦還沒有戰沉的情況下。

事實就是事實“霧島”號確實投降了。

下令投降的不是大副,而是一名上尉軍官。

此時“霧島”號上,包括艦隊司令部的主要指揮官、艦長、大副在內的所有高層軍官都已陣亡。

事後,中國海軍對“霧島”號的損傷情況做了詳細評估。

在投降之前“霧島”號至少捱了十五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七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與近三百枚一百二十毫米炮彈,整個司令塔都被摧毀,四座炮塔全毀,後部的副艦橋也被炸燬,連煙囱都被炸斷了。雖然“霧島”號並沒失去航行能力,但是在僅剩下右舷兩門副炮的情況下,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

顯然,對“霧島”號上倖存的數百名官兵來説,投降是最佳選擇。

反應過來後,魯志剛讓旗艦發出燈光信號,要求“霧島”號立即停止開火,並且留下除必要值班人員與損管人員之外的所有官兵到艦首甲板上集合,在中國戰艦確認艦已經不具備戰鬥力之後,才會接受投降。

此時“柏林”號趕了過來。

在主力艦集中炮火對付“霧島”號的時候“柏林”號聯合“天津”號,用兇猛的炮火教訓了三艘打算對付“北京”號的重巡洋艦,在戰鬥中擊沉了一艘、擊毀兩艘(逃跑的兩艘重巡洋艦沒能返回本本土,均在返航途中沉沒)。留下“天津”號伴隨“北京”號向東南方向撤退之後“柏林”號就趕了過來。

顯然“柏林”號來得正是時候。

當時,主力編隊裏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都被拋到後面,離戰場還有數十公里。因為旗艦“山東”號中了魚雷,所以魯志剛也是心有餘悸,正在猶豫着是否派戰艦上去確認“霧島”號是否投降。

既然“柏林”號回來了,這事就好辦了。

三點四十五分“柏林”號靠近了“霧島”號。

“霧島”號的前甲板上,七百多名軍官兵已經列好了隊列,而其右舷上的兩門副炮也降到了俯角狀態,炮口指向海面。

“霧島”號確實投降了,或者説是在逃無望的情況下發生了兵變。

按照魯志剛下達的指示“柏林”號派出了一支由陸戰隊與水兵組成的登船部隊,在四點過十分登上了“霧島”號。

每艘戰艦上,都有一支規模不大的陸戰隊。一般情況下,隨艦陸戰隊的主要任務是在戰艦進港之後,保護戰艦的安全,以及在海上航行的時候,維持戰艦上的紀律。在海戰中,很少出現戰艦主動投降的情況。

至少,這還是中國海軍第一次遇到。

隨着“霧島”號投降,這場後來被命名為“南本州島海戰”的戰鬥宣告結束。

當然,與之相關的戰鬥並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