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二章投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二十二章投降“霧島”號的司令塔被摧毀,不但戰艦失去了控制,連艦隊都失去了統一指揮。

接下來,戰鬥幾乎是一面倒的。雖然五分鐘後,在後部副艦橋上的大副接過指揮權,命令向右轉向,而且“霧島”號上的四座主炮炮塔無一損毀,但是面對三艘更加強大的快速戰列艦“霧島”號的行動無異於垂死掙扎。

二十分鐘內,三艘快速戰列艦一邊與“霧島”號縮短距離,一邊傾灑着全部火力。

在次期間“霧島”號的大副還做了最後的反抗,即命令四艘重巡洋艦發起衝擊,妄圖用重巡洋艦來引火力,甚至是用重巡洋艦上的魚雷發起攻擊,以便讓“霧島”號能夠順利逃走。

可惜的是,重巡洋艦的衝擊本沒有威脅。

要知道,即便抵近開火,重巡洋艦上的八英寸艦炮也不可能擊穿戰列艦的主裝甲,也就無法對戰列艦構成致命威脅。相反,在任何距離上,戰列艦的主炮都能輕而易舉的幹掉重巡洋艦。如果距離縮短到一萬二千米以內,戰列艦的副炮,即一百五十毫米艦炮打出的穿甲彈都能擊穿重巡洋艦的裝甲。

別忘了,重巡洋艦在防護上,與輕巡洋艦幾乎沒有區別。

更重要的是,一百五十毫米艦炮的速比八英寸艦炮高得多,而且一艘戰列艦上有數量眾多的副炮。

只是,當時三艘快速戰列艦都在維修的時候,把副炮換成了一百二十毫米高平兩用炮。

雖然口徑小了一些,但是這種主要用於防空的火炮擁有更長的身管,因此打出的穿甲彈具有更高的初速,穿甲威力並不比以前的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差,只是炮彈的威力相對要低一點。當然,炮彈威力偏小的影響並不大,因為高平兩用炮具有更高的速,而速足以彌補炮彈威力上的不足。

説得直接一點,三艘重巡洋艦得頂着彈雨發起衝鋒。

雖然一百二十毫米穿甲彈很難對重巡洋艦構成致命威脅,但是隻要火力密度足夠大,就能摧毀重巡洋艦上的所有外部設施,對其上層建築產生嚴重損傷,從而使重巡洋艦難以靠近戰列艦。

結果就是,四艘發起衝擊的重巡洋艦本沒有進入到發魚雷的距離,在離戰列艦還有近八公里的地方就被迫轉向撤退了。當時,只有兩艘重巡洋艦象徵的向遠處的三艘快速戰列艦發了魚雷。全文字無廣告顯然,這算不上嚴重威脅。

要知道,重巡洋艦本就不是魚雷戰艦,並不擅長魚雷攻擊。如果不是本海軍格外重視魚雷攻擊,也不會在重巡洋艦上配備魚雷發器。要知道,其他國家的重巡洋艦,也只是象徵的配備了幾具魚雷發管。

此外,八公里的距離,對魚雷來説顯得太遠了。

當時,中國海軍的重型魚雷的最大程不到六公里,潛用魚雷的程也只有八公里,航空魚雷則在三公里以內。即便是其他國家,比如美國海軍的重型魚雷,最大程也在八公里以內。

問題是,本海軍十分重視魚雷攻擊,在魚雷研製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戰爭爆發前,本海軍就裝備了世界上第一種氧氣魚雷。

雖然這種魚雷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安全係數過低,經常因為氧氣而爆炸,但是卻擁有無與倫比的程。

可惜的是,中國海軍並沒掌握準確情報。

當時,魯志剛只知道,本海軍的重型氧氣魚雷的程也只超過了八公里,應該不會超過十一公里,而且在其有效程的最後幾公里處,魚雷的航速會大幅度降低,導致命中率大幅度下降。

事實上,本海軍的氧氣魚雷在實驗中,曾經達到過二十公里的最大程!

更重要的是,這種氧氣魚雷在十一公里之內,都能以全速航行。

此外,氧氣魚雷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點,即幾乎沒有航跡,也就很難被戰艦上的人員觀察到。

兩艘重巡洋艦,總共發了十條魚雷。

因為了望員沒有看清楚艦是否發了魚雷,加上魯志剛認為在這麼遠的距離上,魚雷的威脅不大,所以在四艘本重巡洋艦轉向撤退之後,魯志剛並沒有下令進行規避,甚至沒有做好思想準備。

炮戰仍然在繼續,三打一的局面對魯志剛極為有利。

只是,災難很快就降臨了。

本驅逐艦轉向後大約四分鐘,準確的説是三分四十秒左右“山東”猛烈震動了一下,緊接着全艦官兵都聽到了沉悶的爆炸聲。

被魚雷擊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