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喜劇藝術隨便説兩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近在網上看到許多關於趙本山去美國演出二人轉的報道和評論,説演出結束後,趙本山不僅吃了官司,而且還受到了許多國外華人和美國人的批評,大意是説趙本山的二人轉內容低俗,形式下,不僅沒有弘揚所謂的民族藝術,還丟了中國人的臉,讓人家看了笑話出了醜。
我不是二人轉的鐵桿觀眾,對其也不甚瞭解,所以不敢妄加評論,不過藉着趙本山本人的巨大影響力,二人轉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特別是看到“本山大叔”靠自己的明星效應,在全國推廣民族藝術,舉着“綠二人轉”的大旗,試圖將二人轉推向大眾舞台,使全國人民都能接受並欣賞二人轉,此舉讓我到非常高興,也對“本山大叔”從單純的丑角中產生了些許敬意。
不過受到文化、地域等等複雜因素的限制,我看二人轉並沒有使全國觀眾普遍接受,並不是説二人轉本身有問題,中國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差異大,要想讓單一的某樣文化形式受到普遍的接受也的確不太可能,這是客觀的問題,沒有人能克服,更何況二人轉這類邊緣民族文化,能做到部分國人聊以自娛就已經相當不錯了(不過趙本山的確將二人轉的大名灌進了不少人的耳朵)。
至於低俗,我想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低俗的種子,可以説沒有這些本的蠢動,也不會產生所謂高尚的文化。當然,藝術是文化的髓,人作為具備意識形態的動物,將文化加以提煉,去糟粕取髓,這是一種改造和創造的過程,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文化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本山大叔”正從事着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的事業,是將某樣文化從低級推向高級的過程,不過在還沒有完全剔除大眾不可接受內容的情況下,將這種類似於雛形的文化形態拿出去給完全不瞭解這門藝術的人去欣賞,這的確欠妥。
記得過去,我最喜歡看的娛樂節目就是相聲和小品,對那些經典的相聲小品也是記憶猶新,到如今也是百看不膩。如果大多數讀者和我的受相同的話,您一定會發覺如今的相聲小品已經大不如以前,不僅不好笑,有些甚至是無聊致極,令人無奈又到悲哀。難道我們經典的民族文化就這樣消沉頹敗了嗎?
與如今的這些娛樂節目相比,我更喜歡看國外的一些幽默節目,最傾心於類似馬戲團小丑搞怪形式的滑稽表演。那些表演的內容比較純粹,或表情怪異、或肢體扭曲,總之利用滑稽的元素博取觀眾開懷大笑,時常令我捧腹不止,這可比那些做作、試圖涵蓋政治、人情、時尚等等一切內容,順便顧及一下搞笑的當今相聲小品好看多了。我最喜歡的滑稽演員正是“憨豆先生”那種甚至顯得愚蠢的,類似白痴的滑稽表演使全世界的人對其喜愛致極。而誰又能説在看完他的表演後不會對人生和世界產生些深刻的思考呢?
一個優秀的藝術工作者應該具備鋭的嗅覺,也就是説必須能夠準確的把握自身藝術形式的要素。作為相聲和小品演員,如果不能準確的把握逗人發笑的要素,如何能夠使這類藝術長久的發展下去呢?內容涵蓋面太廣以至於顯得空乏味、笑料勉強、刻意做作是如今相聲小品的特點,時代在發展,現代人對於幽默的定義也隨之變化,難道我們的演員生活在真空中,難道中國人的笑容都是吃了哈哈被強行擠出來的嗎?很難説我們的演員是思考的太多了還是本就不會思考。
與之相比,傳統的二人轉將笑料多集中在情方面,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本山大叔”推出了“綠二人轉”將那些不良的內容剔除,從央視我也看到了許多新人的新段表演,通過説唱和譏諷來產生滑稽效果,有些段子也確實令人捧腹,所以與當今的那些相聲小品相比,我對前者更加推崇,原因很簡單,它們的內容更加純粹,笑料也更加鋭。
當然,我們的相聲小品也不是沒有優秀的演員,比如我最喜歡的兩位代表,一個郭德鋼,一個陳佩斯。前者不知何故備受同行排斥,後者也由於某些特殊原因銷聲匿跡好多年(不過慶幸的是我看到了他在話劇舞台上的彩表演)。郭德鋼的相聲笑料鋭,雜質較少,令人受到相聲作為幽默藝術最本質的特徵,陳佩斯的小品更是滑稽表演的典範,能夠準確的抓住觀眾的笑神經,在不經意間給人以美好的幽默享受。
笑是輕鬆的,是簡單的,不是承重的、複雜的,我們的喜劇演員為什麼就不能像前兩位那樣使幽默藝術更加純粹更加簡單和輕鬆呢?趙本山做了一件錯事,不過並不能抹殺他對二人轉、對喜劇事業的貢獻,媒體和業內人士對郭德鋼的排斥並沒有使他的相聲不能博得觀眾久違的喝彩,陳佩斯也一樣創造着經典的舞台藝術。
以郭德鋼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文字:相聲,先讓它搞笑吧,如果相聲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