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台海情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題記:“不會懷舊的社會註定沉悶墮落,沒有文化鄉愁的心井註定是一口枯井。”——董橋很小的時候,聽過席慕蓉的這樣一首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後來想,那麼一個姿容卓約的女子站在她青葱生命的急裏,訴説着寫不盡的哀愁,該是怎樣的一幅畫圖?

小學的地理課上,第一次知道台灣,在海的那一邊,一個小小的、神秘的、寫滿了歷史和滄桑的地方。現在還記得那時學過的歌《我去台灣接外婆》,很愉悦的調子,可是透着年少所不能解的莫名的悵然。一點一點的,就會憂鬱起來。

十字開頭的年紀,讀了很多的書。那些詩詞文章,瀰漫的,是離家去鄉的傷。李太白在有名的《靜夜思》裏寫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工部又是幾番嘆惋:“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香港的紫荊花,澳門的媽祖廟,她們都回來了,安寧祥和的景象,大家都很快樂,純粹的快樂,那是多麼漫長的等待。可是,我們在那些喜慶的節慶的子裏,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的晚上,還是會想起,依然漂離海外的台灣。雁聲寒,雁聲寒,雁聲過處人未還。

我聽説,立在福建廈門的鼓嶼上,遠遠的,是金門古老的炮火,是台北閃爍的街燈。可是,她們中間隔着那麼深的一片化不開顏化不開憂愁的海。那一地愁鄉石,是怎樣的圓潤?那一汪中國海,是何等的蔚藍?松濤陣陣,海聲聲。

千百年的歲月水,多少代的思念企盼。

月潭,阿里山,你們可曾瞭解,遠在海外遊子對故土的眷念?你們可曾聽見,遙自海峽這邊母親的呼喚?長江,黃河,夜夜東不息,她們帶走了所有歷史的悲哀,從《我的中國心》開始,沉澱下來的,是我們錚錚的誓言。

我們只有一箇中國。我們只有一個母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應該為祖國的統一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尤其是中國舉辦奧運之際,國際敵對勢力夥同藏獨反華分子阻礙奧運火炬傳遞,製造事端,企圖達到破壞奧運分裂祖國的目的。我多麼希望台灣當局能本着一箇中國,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出發站出來支持奧運,反對分裂,我也盼望廣大的台灣同胞能為祖國母親舉辦的奧運盛事而拍手叫好,全力支持啊!

記得錢鍾書先生在《讀〈伊索寓言〉》上寫過,古語有云:“狐死首丘”説的是狐狸死時一定要把頭朝向它出生的那個山丘,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蕭乾曾經身在美國,還不忘託人遠渡重洋捎來故園的幾粒棗核,就是對祖國的始終掛念的至真至愛之情啊!

台灣最大的河濁水溪匯入的台灣海峽,東臨東海南瀕南海的台灣海峽,那麼安靜的淌着。又是這許多年,月依然,水依然。往昔的光陰年歲卻在思念中走了。掬手一握,盈盈滿捧。我們佇立在大陸的台海之濱,凝望彼岸,永遠的,等待着團圓的那一天。

連戰主席也曾在上海的浦東機場登機離開大陸的時候説,希望楊柳青時不僅可以懷故人,還可以再相聚。

我也真的希望,有那麼一天,或許是奧運,或許是不再遠的子裏兩岸可以並肩面對風雨。楊柳再青時,讓台海的濤聲聲,見證祖國統一強大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