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章“駝峯航線&r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八七年,一位親戚從美國探親歸來,帶回一摞珍貴的照片,其中有石靜宜夫婦及蔣氏家人在台灣生活照若干。後來我在寫作這部書稿時心血來,想把照片出來與小説一道發表,結果嚇得那位親戚從此對我退避三舍怒目而視。

由於我的家族同中國政治經濟曾有過密切關係,因此我和我的一家在後來漫長的生活歲月中經受了許多不應有的挫折和磨難。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改變我對待歷史的積極態度。

我將以超越個人恩怨和公正、冷靜、客觀的態度評價那個同我的家族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舊時代,以及主宰那個時代和構成那個時代社會政治核心的蔣氏家族。

公元一九四二年秋,中國第一夫人宋美齡作為委員長的私人特使首次出訪美國,引起美國朝野普遍關注。

在本世紀上半葉,通尚不發達,飛越太平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中國仍然是個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國家,因此這次國事活動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

何況來訪的主角還是一位夫人。

十月二十七下午,貴賓的包機在華盛頓機場徐徐降落。機場鋪了紅地毯,等候已久的人們朝飛機湧去,數十名新聞記者立刻把照相機對準了機艙門。

艙門緩緩啓開,一位帶着矜持微笑的夫人出現在舷梯旁。所有在場的美國人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鏡頭前的中國第一夫人並不是想象中頭髮花白的老婦人,而是一位氣質高貴光彩照人的年輕女士。

夫人現場接受新聞採訪。

夫人面對記者的包圍,一口地道的美國英語對答如。《紐約時報》記者搶先詢問夫人此行有何使命,夫人略一思忖,自豪地説:“ihavecomeheretoseekthefriendshipbetweenthechinesepeopleandamericans。iamsureevengodcouldneveletthetwogreatnationsestrangedfromeachother。

(我為尋求中美友誼而來。我相信上帝不會讓兩個偉大的民族彼此隔膜。)”其實夫人的話只道出了一半意思,她的另一個使命是到美國治療神經皮炎。但是夫人的回答已經贏得人們滿堂喝彩,第二天美國許多大報都引用這句話作為新聞標題。

《華盛頓郵報》記者問及夫人的信仰,夫人答:“我願意向各位透一個私人秘密,我和我的丈夫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我們一家都是上帝的僕人。如果我親愛的美國朋友還想多瞭解一些情況的話,我還可以告訴大家:許多年前,我父親曾在你們國家做過美以美會牧師。”記者們飛快地記下了這條轟動新聞。中國第一夫人的父親原來是個受人尊敬的美以美會牧師。

哥倫比亞廣播電台記者請夫人對聽眾談談訪美的心情和想。夫人接過麥克風,用一種略帶憂傷和動情的聲音對成千上萬守候在收音機旁的美國人娓娓傾訴:“…也許我應當説,我是一個最有資格把美國當作第二故鄉的中國人,因為我從小在這個民主友好的偉大國家長大成人。在佐治亞州,我至今仍然清楚地牢記着那裏的一切:美麗的查塔胡奇河,奧爾巴尼的森林,哈迪維爾的陽光和海灘。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在那裏度過的,我還在那裏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學業。我有過許多要好的美國朋友,珍妮特、瑪麗、黛莉思…親愛的,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説,我應當謝美國,是這個偉大的民族教育培養了我,是我能夠將美國的民主自由思想帶到我的國家,改變那個國家的貧窮、愚昧和落後…最後,我要説的是:我對此行充滿信心。我相信我的訪問一定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因為我瞭解美國,就像美國也將瞭解她的最可靠的朋友中國一樣。謝謝。”夫人的初次亮相在華盛頓引起轟動。

中國夫人的出現無疑在情奔放和容易衝動的美國人心目中喚起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親切和懷舊,她使人聯想到一個失散多年的女兒重返孃家。連羅斯福總統看過當天的報道,也不住嘖嘖稱讚:“這位夫人真是個天生的外家。”只有瘦高個霍普金斯對此表示懷疑。他吭哧吭哧地咳嗽着説:“恐、恐怕是個有、有天才的陰謀家。”從此,蔣夫人開始了她個人在中美關係史上意義重大的美國之行。她頻頻拋頭於美國政界和社界,出入於白宮和參眾兩院,所到之處無不起一片片熱烈讚揚與歡呼之聲。

訪美頭一週,夫人應邀前往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在夫人的所有外事安排中,這是其中最關鍵最重要同時也是最艱鉅的一項活動,因為演講結果將直接影響援華物資修正案和貸款計劃的順利通過。

那天,中國夫人身着端莊的黑絲絨旗袍出現在國會山莊講壇上。在柔和的華燈照耀下,她看上去是那樣高貴華麗,優雅大方,宛如一座東方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尊敬的議員先生們——”雕像微啓玉齒,演講開始了。

“…請記住,我來到這裏並不是為了乞討或者博取某種廉價的同情,我是代表一個偉大的國家漂洋過海,來向另一個偉大的國家尋求友誼和支持的,不論這種支持是道義上的還是物資上的,都將使我到滿足和欣。我還要告訴諸位先生:我的國家正在遭受一個野蠻民族的殘酷侵略,並且這種侵略已經進行了整整十年。而那個野蠻民族不久前又悍然襲擊了你們偉大的國家,正是這個共同的敵人把我們兩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夫人歷數了本侵略者的種種罪惡行徑和中國抗戰的艱辛,講到動情之處,不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國會一片肅靜。議員們全都被夫人的風采和演講打動了,許多議員被動得熱淚盈眶。

“真了不起啊!”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哈利·s·杜魯門議員評論道:“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如此扣人心絃的演講。蔣夫人使我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演講結束,幾百名議員全體起立,鼓掌達數分鐘。

蔣夫人颳起的旋風震撼了國會山莊。

“美國人正以超過對其他任何人的注意力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時代》週刊語)“…她使國會覺得是在傾聽一位世界偉人的演講。”(《巴爾的摩太陽報》語)“國會被…引了。…驚愕了。…繚亂了。”(《生活》週刊語)而一位叫卡爾·桑德伯格的記者則懷着讚歎的心情在《舊金山快訊》上寫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在地球上生活的全人類。”蔣夫人的出現無疑使美國公眾悉和親切,他們把這位回孃家的黃皮膚女兒當作中國的縮影,覺得中國並不遙遠,也不隔膜,彼此早就是親戚,從而發起一種想要表達友誼和支持的強烈願望。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蔣夫人與議員威爾基同台演講,兩萬聽眾歡聲雷動;在好萊塢圓形音樂廳,專程趕來聽夫人演講的聽眾達六、七萬人,創下當地演講史上的奇蹟。夫人還在美國到處募捐旅行,在各大廣播公司的專題節目中頻頻面。

蔣夫人成為那一年美國家喻户曉的新聞人物。

美國最有影響的三家雜誌都將夫人的照片登在封面上,並連續發表專訪報道。夫人每天還要收到許多來自美國各地的信件和禮物,有時一天多達數百件。有一次,一位名叫卡林·奎因的夫人從新澤西州的東奧林奇寄來一封信,信中附有一張一九三七年的新聞照片和三美元的匯票。照片拍攝的是上海遭受機轟炸後孤零零的小女孩坐在鐵軌上哭泣的情景。奎因夫人懇請蔣夫人收下匯票並動地寫道:“這三美元是我三個女兒捐獻給照片上這個中國小女孩的,希望她已經找到了父母。”美國輿論迫切希望援助中國的要求和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白宮和國會,它產生的直接後果是促使美國政府立即作出提供貸款和增加對華援助的決定。這種情形使美國的另一個歐洲盟國深不安。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勳爵憂慮地向倫敦報告説:目前美國國會在公眾的衝擊下,有向華府作出難以實現的承諾的危險。

蔣夫人的美國之行獲得極大成功。

與美國公眾的歡聲雷動相反的是,中國夫人在白宮的美好形象正在遭到難以挽回的破壞。

蔣夫人赴美之初,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曾親往賓館探視。總統夫人覺得中國的第一夫人是那麼年輕,又是那麼嬌和弱小,以至於這位有六個孫子的美國祖母產生了想要幫助她並把她當作女兒來照顧的願望。於是一週以後,中國夫人帶着她的全部隨從和兩名美國護士住進了白宮。

作為中國最有權勢同時也最富有的宋氏家族成員和委員長夫人,宋美齡很快又向人們顯示了她的格和本質中的另外一個側面。

毫無疑問,夫人的生活是極為優越的,並且是中國帝王式的優越。他的生活用品全都從國內隨機運來。她的衣物之多,令總統夫人瞠目,埃莉諾私下只好把她同古埃及皇后相提並論。夫人卧室的絲綢牀單每一換,如午睡則要換兩次;地毯窗簾的彩圖案依脾氣和情緒而定,時常都要換來換去,這在戰爭期間的白宮被看作是一種相當奢侈的鋪排和費。夫人不喜歡到餐廳用餐,而是更願意待在寢室裏讓人侍候。她飲食十分挑剔,常常面對一大堆美的食品發火。夫人的隨從有專人在全國各地採購食品,有的東西則需要飛機專程從中國運來。

白宮每間房屋都裝有電話和電鈴,但是夫人偏偏討厭按電鈴,她喜歡用擊掌或叫喊的方式使喚下人,並且稍不如意就把順手的東西,比如茶杯花瓶或者飯碗湯盤砸在下人臉上。有次一位白宮服務員不幸領受了夫人的壞脾氣,結果起了全體白宮服務員的憤慨,他們宣佈集體罷工一天並向美國總統提出抗議。

蔣夫人每次外出都有許多講究和排場,白宮特工部為了她的安全不得不大動干戈。但是夫人又偏偏喜歡隨心所地改變計劃,常常得警衞們無所適從。特工部一位將軍坦率向夫人指出,請她今後不要再隨意改變活動程。夫人卻然大怒,馬上給總統打電話要求撤掉這個將軍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