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焦土抗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公元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凌晨五時,中國遠征軍右翼集團兩個先頭師順利度過了怒江天險。
進入臨戰狀態的軍隊在峽谷裏集結完畢,就兵分數路開始了翻越高黎貢山的艱苦行軍。天亮後美軍偵察機發來電報,報告騰衝城東北郊有大批軍正在加固工事。
騰衝位於怒江峽谷以西一百公里,中間亙橫着一道聳入雲天的高黎貢山脈。騰衝守敵為軍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及附屬炮、工兵各一部,總兵力約七千人。中國指揮官判斷敵人的意圖是收縮兵力,憑藉騰衝城郊的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與我大軍對抗。
按照軍事常識,軍一個聯隊無論如何不能主動出擊,在重兵壓境的情況下遠離據點進行大規模戰鬥。現在,中國大軍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險惡的高黎貢大山和惡劣的高山氣候。
高黎貢山雄踞怒江西岸,綿延百里,山勢陡險。主峯大堖子頂,海拔四千公尺,山頂終年積雪。怒江峽谷素以立體氣候著稱,河谷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候變化無常。古往今來,客旅商賈出入騰衝,唯有旱季可行;或經馬面關通往騰北,或經齋公房到達騰南。且沿途重崖疊嶂,森林蔽,山高路險,人畜難行。頭頂猿啼鶴鳴,腳下萬丈深淵,人畜稍有閃失,便會粉身碎骨。
如果雨季一到,情形將更佳險惡。
不幸的是,當中國大軍的長長行列出現在山下的時候,天邊已經響起了一陣陣雨季近的雷聲。
初降的大雨給行軍者帶來許多意外的災難。儘管工兵在前面晝夜開闢道路和加固橋樑,但是隊伍裏還是不時有人失足墜崖或被洪水無情捲走。
損失更大的是那些馱着沉甸甸的槍炮彈藥的騾馬隊伍。
怒江戰役初期,盟軍從印度空運了一千二百匹體格高大強壯的良種騾子到中國,它們是美軍野戰司令部專門為山地作戰配備的運輸工具,每匹摺合成本三百美元。由於這些騾子全都訓練有素,它們一次可以馱載半噸彈藥行走如飛,並且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不會受驚。美軍顧問正是指望依靠這隻數目龐大的騾隊在怒江戰役中擔負起艱鉅繁重的後勤運輸任務,以確保進攻順利進行。
然而高黎貢山區的險惡氣侯和道路徹底葬送了這些來自恆河平原的洋騾子們。
據美軍參謀團新聞處當月發佈的戰報稱:戰役開始頭一週。損失軍騾達六百一十三匹,相當於騾隊總數的二分之一強。摺合成本約二十萬美元。
因此在渡江之初那段子裏,無論白天黑夜,士兵們到處都能聽見山谷裏傳來洋騾子未曾斷氣的哀鳴。
隨着海拔升高,空氣驟然寒冷起來,滂沱大雨變成一團又濕又重的冷霧。不久,冷霧散開,天上就飄起紛紛揚揚的雨雪。中國士兵只穿一件單薄軍衣,呵出的熱氣好像一團團棉花。嚴寒凍僵了他們的手腳,刺透了他們皮膚和骨髓,然後像海綿一樣很快將他們體內殘存的熱氣乾淨。
一連數,穿草鞋的中國士兵不斷有人凍斃,凍傷者逾千。
遠征軍司令部電告盟軍緊急求援。第三上午有兩架美軍飛機冒着撞山的危險,緊急空投橡皮雨衣一萬件,才暫時緩解了中國大軍面臨裹足不前的嚴重局面。
五月十九,中國軍先頭部隊分別接近馬面關和齋公房隘口,白皚皚的山頂使疲力竭的中國士兵神為之一振。據報告,敵人守軍約有一中隊。於是,彈藥卸下了騾背,迫擊炮昂起了黑的炮口,步兵端起了步槍或者衝鋒槍,警惕地搜索前進。
積雪在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樹影搖曳,鳥雀無聲。當灰的中國士兵近隘口時,靜悄悄的山隘上有了動靜。到處岩石和山去偽裝,出陰險的擊孔。
敵人的隱蔽工事出現了。
不是一箇中隊,而是整整一個師團。
2騰衝地處高黎貢山南麓,為一山谷平壩,背靠緬甸,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明朝正統年間,由侍郎楊寧在平壩中央修築一座石頭城;城牆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周邊長七里三分。風格雄渾堅實,頗似金陵石頭城,所以又稱“極邊第一城”軍佔領騰衝,在城內四周和要隘山口緊急備戰,先後築成各種永久工事、暗堡、掩蔽部和地下倉庫無數,並建有簡易機場一座。
由於“芒市一號”機關實現破譯了中國人的通訊密碼,因此松山師團長決心將師團主力集中到騰衝外線,憑藉高黎貢山區的有利地形將中國軍各個擊破,然後壓向怒江峽谷予以殲滅。
松山師團長這個雄心的計劃是建立在攻其不備和以逸待勞這兩個戰術原則基礎上的。中國軍遠道而來,背水作戰,後勤供應困難;軍雖然人數處於劣勢,卻據有高黎貢天險,易守難攻。且事先偵悉中國軍動向,集中兵力進行打擊,這樣就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松山祐三是在一年前接替渡邊正夫擔任師團長的。松山師團長是一個典型的本軍人:身材壯,意志堅定,充滿古代武士的獻身神。篤信進攻,也篤信“皇軍必勝”的戰爭信條;效忠天皇,同時相信本的敵人都是貌似強大和不堪一擊的。他參加過從朝鮮、滿洲到香港、安南直至緬甸的支那作戰,戰爭使他從一名上尉迅速晉升為將軍,這就使他對自己的前途也對戰爭更加充滿信心。現在,儘管來自怒江東岸的中國軍十倍於他的士兵,但是他絲毫也不到膽怯或者悲觀。因為他需要加以證明的正是這一點:本皇軍不僅能夠以一當十,而且最終還將征服全世界。
這就是本軍人的戰爭氣質。
這也是本民族必然勝利和必然失敗的內在源。
五月十九,初攻馬面關,中國軍情報失誤,中了埋伏,陣亡官兵數百人。
二十二,南北齋公房戰鬥烈,軍頻頻反攻。擔任主攻的第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傷亡慘重,團長覃子斌上校壯烈殉國。
至五月底,中國軍隊攻擊一再受挫。總指揮部獲悉後乃改變戰術,將第十一集團軍秘密運動到左翼松山龍陵發起進攻,同時將右翼的強攻改為迂迴進攻。於是,右翼各部隊在當地老百姓協助下,分成若干股,穿過森林,翻山越嶺,向高黎貢後山迂迴滲透。
六月二,擔任南路進攻的第五十三軍某搜索連奉命迂迴,經冷水菁直江苴徐家寨,在那裏攔截敵人運輸線,阻擊增援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