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隨軍慰安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打開本辭典《廣辭苑》,找到“安婦”辭條,解釋為:“隨軍到戰地部隊,問過官兵的女人。”有必要拾起這個並非蕩的話題。

在世界近代軍隊史上,大規模徵集和使用隨軍女是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發明。這一創造陸續引起西方各國曆史學家、文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把該項研究視作一把打開本國民秘密的鑰匙。

對於有過慾傳統的中國人來説,關於本軍的花邊新聞和黃書刊曾經廣為傳,招徠和毒害過相當數量的幼稚讀者。由於庸俗的故事出自墮落文人的手筆,並不真正具有學術價值,因此該類題材也就註定只有淪為蕩話題的下場。

本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個強大起來的東方國家。這個民族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淵源,因而具有許多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特殊氣質。例如他們即愛美(‮花菊‬)又尚武(刀),既禮儀周全又野蠻殘忍,既信仰科學又崇拜皇權,既民主又專制,既守舊又縱慾,等等。總之,這是一個奇特的和充滿矛盾的民族,而且這一切互相矛盾的品格又無一不是以最高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五十年代初期,本人卧薪嚐膽,發奮圖強,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迅速消除戰爭帶來的貧困和飢餓,初步解決了住房、教育和就業三大社會難題,使國民經濟發展獲得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九六五年,本人均產值首次超過英國。一九六八年超過法國。

進入七十年代,本人在汽車、造船和電子產品三大支柱產業方面首次超過歐美,產量居世界首位。

一九八五年,即本天皇宣佈戰敗整整三十年後,本經濟突飛猛進,國民生產總值超過除美國外的所有西方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縱觀歷史,要認識本的現狀就不能不瞭解本的過去,要了解本的過去就不能不認真研究半個世紀前那場決定本命運的戰爭和主動選擇戰爭(注意,不是強加!)的千千萬萬的本人,包括本的男人和女人。

這就是我撰寫《隨軍安婦》的意義所在。

2一九四六年,東京國際法庭。

本兵那麼酷愛女人,對女人的嗜好,簡直達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兵佔領南京頭一週內,被他們糟蹋姦污的中國婦女有三萬人之多。”這就是中國證人在審判“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甲級戰犯松井石時的一段證詞。

本軍事法庭規定:凡犯有強xx罪的士兵,判處一個月以上徒刑;犯有強xx罪的軍官,除服刑外,一律降為士兵。另外規定:戰爭期間軍事法庭只有一審,不允許上訴。

一九三七年八月至年底,也就是本侵略軍血洗上海和進行南京大屠殺的四個月中,遭到本強盜野蠻施暴,被強xx、輪姦、蹂躪的中國婦女至少在五萬人以上,而本華中軍事法庭總共只受理了兩名被指控犯有強xx罪的士兵,受理軍官人數為零。

一位《讀賣新聞》的戰地記者在對本軍隊進行了大量調查之後撰文寫道:“…士兵越來越不受紀律的約束,為所為,他們在南京城裏縱火搶劫,追逐婦女,這種現象實在令人擔心。

“…造成上述紀律失控的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兩個,一是軍事當局對士兵的身心健康關心甚少…二是下級軍官有意縱容和包庇士兵。我接觸的許多軍官都這樣認為:作戰越勇猛的士兵,就越是烈地侵犯被佔領地的婦女。反之,越是烈侵犯女,就證明該官兵越是生勇猛。他們説,這樣的士兵都是最優秀的戰鬥骨幹,將他們送上軍事法庭,無疑就等於瓦解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本士兵在中國城市的放縱和為所為引起了軍事當局的憂慮,他們擔心的並不是當地人民的命運,而是軍紀渙散將直接影響和削弱帝國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一九三八年,一個叫麻生徹男的少尉軍醫在對本陸軍進行了兩年零七個月的長期調查之後,寫出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這就是有名的《麻生意見書》。麻生軍醫首次在報告中提出建立“隨軍安所”的設想,以消除士兵慾旺盛帶來的種種不安穩因素。他將這種“隨軍安所”的職能明確規定為“軍隊衞生公共廁所”麻生醫生的意見被東京大本營採納了。

本近代史上,以天皇名義發動的大規模對外戰爭至少有七次,即侵佔台灣,併朝鮮,中甲午戰爭,俄戰爭“九·一八”滿洲事變“七·七”華北事變和太平洋戰爭。對狂熱的本國民來説,戰爭是一種高效催化劑,它使大和民族同仇敵愾,萬眾一心,並把每個國民忠君愛國的願望變成投身“聖戰”的實際行動。

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初期,本軍隊捷報頻傳。在皇宮門口,每天都能看到一隊隊搖着太陽旗的遊行隊伍踏着泥濘的秋雨或者冬雪,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裏集會慶祝。在東京街頭,每家商社和住户都掛出歡慶勝利的太陽旗和綵帶,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許多興高采烈的人羣在歡呼。酒館裏的醉漢也在醉醺醺地向本皇軍致敬。青年學生成羣結隊離開學校去參軍,工廠的工人成立預備役兵團,隨時準備聽從召喚開赴前線。在家裏,婦女會的婦女連夜趕製問袋和問鞋,把“效忠天皇”和“保佑平安”的字樣一針針繡在吉祥物上。連監獄裏的囚犯也熱血沸騰,要求當局把他們派到中國去打仗。

狂熱的戰爭情緒好像危險的酒一樣在大和民族的血中燃燒。

一九三八年本軍部在國內首次秘密徵召“隨軍安婦”第一週,首批自願應召的一百二十八名婦女從長崎登船啓程,前往上海前線“安”作戰最勇猛的將士。這批女人中有學生、職員、女工,也有家庭主婦和私娼。她們許多人還是‮女處‬,自願將貞和青奉獻給戰爭。功利目的是次要的,安婦薪水相當微薄,她們都為自己有機會直接服務於前線官兵深榮幸和自豪。

秘密或者半公開地徵召安婦的工作一直持續到一九四四年底。在漫長的戰爭期間,本國內約有五萬名年輕女志願走上前線,用這種特殊方式為戰爭作出貢獻。另外還有九萬餘名朝鮮和台灣婦女應召入伍。

這兩項數字相加的總和為十四萬二千餘人。

3戰爭不僅驅使男人走向戰場,也驅使女人走向戰場,而且是一個更加悲慘和苦難的戰場。

既然解決士兵的騷擾同解決軍隊的糧秣彈藥一樣重要,那麼婦女們在軍隊中的地位和職能便由此被確定下來了。個人貞固然不容忽視,但是歸到底戰爭是全民族的頭等大事,男人為戰爭犧牲生命,女人為戰爭貢獻體,這是一種旗鼓相當的神聖義務,它表明戰爭責任如此深入人心,就像後來婦女也要端起竹槍向敵人坦克衝鋒一樣義不容辭。

由於自願應召的安婦們大多具有戰爭熱情和獻身神,因此她們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同軍隊的命運緊緊繫在一起,共存共亡。戰爭結束,回到本的安婦約為原人數的十分之一。

一九三八年四月,第一批從本九州招募的安婦到達上海,經分配,其中二十人搭乘一節軍用列車前往杭州。上海至杭州鐵路長約一百八十九公里。沿線所經大小車站十餘個。列車駛出不到一刻鐘,在第一站虹橋即被車站守備隊扣留,要求就地“安”由於滬杭鐵路沿線軍都是九州兵團的士兵,見到家鄉來的女人特別動,因此上級破例允許這節悶罐車廂沿途逐站進行“安”消息傳開去,急不可耐的士兵早早排起長隊,唱着本歌謠等待“安”安時間規定為每人三十分鐘,後減少為十五分鐘,軍官士兵一視同仁。據滬寧戰地司令部報告“安”效果極為顯著。經過“安”的士兵紀律明顯加強,因私自外出強xx婦女而遭受不測的人數大為減少。官兵紛紛反映希望再次接受“安”這節車廂從上海到杭州整整走了二十七天。安婦們初步為戰爭付出代價,途中共有三人五次因體力不支發生休克,嚴重者出現大出血及神經疾病前兆。

一九四二年,第一批隨軍安婦被飛機空運到太平洋戰場最南端的臘包爾基地。駐守該基地的本軍人全都如同過節一樣歡天喜地興高采烈。安所頭天掛牌開張,通宵達旦守候在門外的士兵足足排了幾公里長。十多天內,接受“安”的官兵達五千餘人次,但是擔當這一重任的安婦卻只有十一人。

一九三九年,本軍事當局正式將隨軍安所作為軍隊編制配屬部隊。此後,凡是本帝國士兵足跡所到之處,到處都有身穿和服或者軍裝的安婦身影。戰爭把士兵變成機器,把女人變成服務於機器的機器,因此從任何意義上講,她們都是道道地地的“衞生公共廁所”在馬魯古海和菲律賓之間有座不到三十平方公里的熱帶小島,島上駐紮着一千二百名本空軍和兩千名本陸軍。每隔兩個月,便有一艘給養船送來油料、彈藥、糧食和淡水,還送來一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安婦。給養船尚未在碼頭拋錨,士兵就排起長隊,每人領到一隻印有“突擊一番”字樣的衞生袋,袋裏裝有避孕套和清潔粉。這批安婦的工作範圍包括航線附近十幾個島嶼和基地,因此她們的程通常安排得很緊張,每次上島只能停留三五天。但是士兵的要求並不因為女人時間緊張而減少。這樣,安婦們只好超負荷工作。她們通常工作都在十二小時以上,每人每天至少要“安”五十個發狂的士兵。更令人髮指的是:有時婦女人數太少,長官竟然命令她們每人每天必須接待三百個人。

一九四四年五月,給養船遭到美機轟炸,安婦全部葬身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