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工人綏惠略夫》〔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工人綏惠略夫》〔1〕譯了《工人綏惠略夫》之後〔2〕阿爾志跋綏夫(m.artsybashev)〔3〕在一八七八年生於南俄的一個小都市;據系統和氏姓是韃靼人〔4〕,但在他血管裏夾着俄,法,喬具亞(georgia)〔5〕,波蘭的血。他的父親是退職軍官;他的母親是有名的波蘭革命者珂修支珂(kosciusko)〔6〕的曾孫女,他三歲時便死去了,只將肺結核留給他做遺產。他因此常常生病,一九o五年這病終於成實,沒有全愈的希望了。

阿爾志跋綏夫少年時,進了一個鄉下的中學一直到五年級;自己説:全不知道在那裏做些甚麼事。他從小喜歡繪畫,便決計進了哈理珂夫(kharkov)〔7〕繪畫學校,這時候是十六歲。其時他很窮,住在污穢的屋角里而且捱餓,又缺錢去買最要緊的東西:顏料和麻布。他因為生計,便給小報畫些漫畫,做點短論文和滑稽小説,這是他做文章的開頭。

在繪畫學校一年之後,阿爾志跋綏夫便到彼得堡,最初二年,做一個地方事務官的書記。一九o一年,做了他第一篇的小説《都瑪羅夫》(pashatumarov)〔8〕,是顯示俄國中學的黑暗的;此外又做了兩篇短篇小説。這時他被密羅留皤夫(mirolju波v)〔8〕賞識了,請他做他的雜誌的副編輯,這事於他的生涯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終於成了文人。

一九o四年阿爾志跋綏夫又發表幾篇短篇小説,如《旗手戈羅波夫》,《狂人》,《》,《蘭兑之死》等,而最末的一篇使他有名。一九o五年發生革命了,他也許多時候專做他的事:無治的個人主義(anarchistischeindividualismus)〔10〕的説教。他做成若干小説,都是驅使那革命的心理和典型做材料的;他自己以為最好的是《朝影》和《血跡》。這時候,他便得了文字之禍,受了死刑的判決,但俄國官憲,比歐洲文明國雖然黑暗,比亞洲文明國卻文明多了,不久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阿爾志跋綏夫無罪了。

此後,他便將那發生問題的有名的《賽寧》(sanin)〔11〕出了版。這小説的成就,還在做《革命的故事》之前,但此時才印成一本書籍。這書的中心思想,自然也是無治的個人主義或可以説個人的無治主義。賽寧的言行全表明人生的目的只在於獲得個人的幸福與歡娛,此外生活上的求,全是虛偽。他對他的朋友説:“你説對於立憲的煩悶,比對於你自己生活的意義和趣味尤其多。我卻不信。你的煩悶,並不在立憲問題,只在你自己的生活不能使你有趣罷了。我這樣想。倘説不然,便是説誑。又告訴你,你的煩悶也不是因為生活的不滿,只因為我的妹子理陀不愛你,這是真的。”他的煩悶既不在於政治,便怎樣呢?賽寧説:“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不願生活於我有苦痛。所以應該滿足了自然的求。”賽寧這樣實做了。

這所謂自然的求,是專指體的,於是阿爾志跋綏夫得了慾描寫的作家這一個稱號,許多批評家也同聲攻擊起來了。

批評家的攻擊,是以為他這書誘惑青年。而阿爾志跋綏夫的解辯,則以為“這一種典型,在純粹的形態上雖然還新鮮而且希有,但這神卻寄宿在新俄國的各個新的,勇的,強的代表者之中。”批評家以為一本《賽寧》,教俄國青年向墮落裏走,其實是武斷的。詩人的覺,本來比尋常更其鋭,所以阿爾志跋綏夫早在社會里覺到這一種傾向,做出《賽寧》來。人都知道,十九世紀末的俄國,思最為興,中心是個人主義;這思漸漸釀成社會運動,終於現出一九o五年的革命。約一年,這運動慢慢平靜下去,俄國青年的慾運動卻顯著起來了;但慾本是生物的本能,所以便在社會運動時期,自然也參互在裏面,只是失意之後社會運動熄了跡,這便格外顯罷了。阿爾志跋綏夫是詩人,所以在一九o五年之前,已經寫出一個以慾為第一義的典型人物來。

這一種傾向,雖然可以説是人的趨勢,但總不免便是頹唐。賽寧的議論,也不過一個敗績的頹唐的強者的不圓滿的辯解。阿爾志跋綏夫也知道,賽寧只是現代人的一面,於是又寫出一個別一面的綏惠略夫〔12〕來,而更為重要。他寫給德國人畢拉特(a.billard)的信裏面説:“這故事,是顯示着我的世界觀的要素和我的最重要的觀念。”阿爾志跋綏夫是主觀的作家,所以賽寧和綏惠略夫的意見,便是他自己的意見。這些意見,在本書第一,四,五,九,十,十四章裏説得很分明。

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義,改革者為了許多不幸者們“將一生最寶貴的去做犧牲,”

“為了共同事業跑到死裏去,”只剩了一個綏惠略夫了。而綏惠略夫也只是偷活在追躡裏,包圍過來的便是滅亡;這苦楚,不但與幸福者全不相通,便是與所謂“不幸者們”也全不相通,他們反幫了追躡者來加迫害,欣幸他的死亡,而“在別一方面,也正如幸福者一般的糟蹋生活”綏惠略夫在這無路可走的境遇裏,不能不尋出一條可走的道路來;他想了,對人的聲明是第一章裏和亞拉借夫〔13〕的閒談,自心的爭是第十章裏和夢幻的黑鐵匠的辯論。他據着“經驗”不得不對於托爾斯泰〔14〕的無抵抗主義發生反抗,而且對於不幸者們也和對於幸福者一樣的宣戰了。

於是便成就了綏惠略夫對於社會的復仇。

阿爾志跋綏夫是俄國新興文學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派是寫實主義,表現之深刻,在儕輩中稱為達了極致。但我們在本書裏,可以看出微微的傳奇派採來。這看他寄給畢拉特的信也明白:“真的,我的長髮是很強的受了托爾斯泰的影響,我雖然沒有贊同他的‘勿抗惡’的主意。他只是藝術家這一面使我佩服,而且我也不能從我的作品的外形上,避去他的影響,陀思妥夫斯奇(dostojevski)和契訶夫(tshe-khov)〔15〕也差不多是一樣的事。雩俄(victorhugo)和瞿提(goethe)〔16〕也常在我眼前。這五個姓氏便是我的先生和我的文學的導師的姓氏。

“我們這裏時時有人説,我是受了尼采(nietzsche)〔17〕的影響的。這在我很詫異,極簡單的理由,便是我並沒有讀過尼采。…於我更相近,更瞭解的是思諦納爾(maxstirner)〔18〕”然而綏惠略夫卻確乎顯出尼采式的強者的採來。

他用了力量和意志的全副,終身戰爭,就是用了炸彈和手槍,反抗而且淪滅(untergehen)。

阿爾志跋綏夫是厭世主義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時節,做了這一本被絕望所包圍的書。亞拉借夫説是“憤”他不承認。但看這書中的人物,偉大如綏惠略夫和亞拉借夫——他雖然不能堅持無抵抗主義,但終於為愛做了犧牲,——不消説了;便是其餘的小人物,藉此襯出不可救藥的社會的,也仍然時時出人來,這,便是於無意中愈顯出俄國人民的偉大。我們試在本國一搜索,恐怕除了帳幔後的老男女和小販商人以外,很不容易見到別的人物;俄國有了,而阿爾志跋綏夫還慨,所以這或者仍然是一部“憤”的書。

這一篇,是從s.bugowunda.billard同譯的《革命的故事》〔19〕(revolution-geschichten)裏譯出的,除了幾處不得已的地方,幾乎是逐字譯。我本來還沒有翻譯這書的力量,幸而得了我的朋友齊宗頤〔20〕君給我許多指點和修正,這才居然稿了,我很謝。

一九二一年四月十五記。

〔1〕《工人綏惠略夫》阿爾志跋綏夫的中篇小説,魯迅自德譯本轉譯,最初連載於一九二一年七月至十二月《小説月報》第十二卷第七號至第十二號。單行本於一九二二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列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改版本於一九二七年六月印成,列為《未名叢刊》之一,上海北新書局發行。

〔2〕本篇最初發表於《小説月報》第十二卷第七號(一九二一年七月),後收入《工人綏惠略夫》初版本卷首。

〔3〕阿爾志跋綏夫(m.q.ehgrsnoij,1878—1927)俄國作家。他的作品在俄國革命運動高漲期,帶有揭發沙皇黑暗統治的傾向;但在一九o五年革命失敗後,成了頹廢主義文學的代表者之一,著有《工人綏惠略夫》、《沙寧》等。十月革命後亡國外,死於波蘭華沙。

〔4〕韃靼人蘇聯民族之一,有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

〔5〕喬具亞通譯格魯吉亞,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6〕珂修支珂(t.kosciuszko,1746—1817)通譯珂斯秋希科,波蘭愛國者,一七九四年在波蘭領導武裝起義,反對俄國和普魯士。

〔7〕哈理珂夫通譯哈爾科夫,蘇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

〔8〕《都瑪羅夫》應為《託曼諾夫》(原題《託曼諾夫將軍》)。

〔9〕密羅留皤夫(b.c.lphtuvstj,1860—1939)俄國作家、出版家。當時是《大眾雜誌》的主編和發行人。

〔10〕無治的個人主義即無政府的個人主義。

〔11〕《賽寧》通譯《沙寧》,長篇小説,發表於一九o七年。

〔12〕綏惠略夫《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主人公。

〔13〕亞拉借夫《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人物。

〔14〕托爾斯泰(c.d.wtuxytz,1828—1910)俄國作家。出身於貴族地主家庭。他的作品無情地揭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同時又宣揚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惡”等説教。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15〕陀思妥夫斯奇([.l.txytijx]pz,1821—1881)通譯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作家。一八四九年因參加反對沙皇政府的革命團體被判死刑,後改判苦役放。主要作品有《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等。契訶夫,參看本卷第404頁看注〔1〕。

〔16〕雩俄通譯雨果,參見本卷第438頁注〔2〕。瞿提(j.w.vongoethe,1749—1832),通譯歌德,德國詩人、學者。主要著作有詩劇《浮士德》和小説《少年維特之煩惱》等。

〔17〕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著有《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説》等。

〔18〕思諦納爾(m.stirner,1806—1856)通譯施蒂納,原名施米特(k.schmidt),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個人及其所有》等。

〔19〕《革命的故事》德國s.布果夫和a.比拉爾特合譯的阿爾志跋綏夫的中短篇小説集,其中包括《工人綏惠略夫》、《血痕》(即《血跡》)、《朝影》、《託曼諾夫將軍》(即《都瑪羅夫》)和《醫生》。

〔20〕齊宗頤(1881—1965)字壽山,河北高陽人。德國柏林大學畢業,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視學。一九二六年七月間曾與魯迅從德文轉譯荷蘭望·藹覃的長篇童話《小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