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1章再攻下遵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且就算有準備的西進和八旗兵相遇開戰,遼東軍的勝算也不大,而直接繞過西進通州的路線。

而出現在通州乃至京師的南面,更會讓八旗兵意想不到。一旦八旗兵在通州或者北京城下開戰,遼東軍就可以配合城防部隊和八旗兵死戰,到那個時候,八旗兵的野戰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因為八旗兵過於靠近城下,就會被城上的部隊攻擊,騎兵野戰的優勢,就很難發揮出來了,袁崇煥留下何可綱鎮守薊州城,立刻和祖大壽一起率領騎兵九千,走西南方向去河西務,於十四出發,到一十六到達了河西務。***十一月,十四。通州,附近。皇太極雖然秘密的繞過了薊州,避開了袁崇煥的眼線,直奔通州殺去,但是依然派出了探子密切關注着薊州城裏袁崇煥的關寧軍動靜。

在十四袁崇煥率領九千騎兵出城的那一刻,已經被後金的探子知道了,在觀察了許久以後,確認了袁崇煥率領的騎兵不是直接西進支援通州,而是往西南方向走去,而且只是騎兵,步軍卻沒有動作,還駐守在薊州里。

更有一些部隊陸陸續續的進入薊州城,薊州城裏的兵力,又增加了一些。後金軍帳。賬內的氣氛十分凝重,如今皇太極知道了,明軍各處都在快速往京畿地區調兵增援過來,如果不抓住時機,就會被圍攻而死。

好在現在,離京師就在一步之遙了,雖然前面還有通州阻隔着,後金的探子出現在帳外,渾身已是一個土人,氣吁吁的。

“報…”探子大喊道。

“袁崇煥現在什麼情況?他已知道我們已經繞道薊州了嗎?他們有什麼動向?”皇太極道。

“袁崇煥已於十四率領騎兵萬餘,往西南方面而去,步軍並未跟從。”探子報道。

“什麼,袁崇煥不是直接西進進入我們的埋伏圈嗎?他們往西南方向走了?還全部是騎兵?你看清楚了嗎?”皇太極道。

“是的,袁崇煥領兵出城的時候,沒有一點遲疑火速行軍往西南而去,全部都是騎兵。”探子報道。

“薊州城裏還有多少兵力?”代善問道。

“數萬兵力。並且陸續有少量步軍進入。”探子報道。

“有什麼將鎮守薊州?你看清楚了城上的旗幟了嗎?”莽古爾泰問道。

“城上,依然滿了袁,督師,祖,何等字眼。”探子報道。待探子代清楚了以後,皇太極打發走了探子,一下坐到了凳子上,眼神凝重,雙眼中的眼珠子,左右不時划動着,這時皇太極站了起來,望向眾將,皇太極的腦袋在這裏麪包括整個後金,都是數一數二的。

皇太極從小就好學習,就是因為腦袋好用,於是在繼承皇位的時候,上面還有幾個哥哥,但是都不與他爭皇位,而甘願讓給皇太極來領導後金的命運。

“袁崇煥這是吃了趙率教被殲滅的虧,學了,他不敢直接西進救通州,定是和我們一樣繞道來通州,想和通州的兵兩面夾擊我後金於城下,並把我們殲滅。”皇太極道。

“皇上,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代善問道。

“是呀,你是我們的主心骨,你拿主意吧,我們聽你的。”莽古爾泰道。

皇太極用一隻手摸着自己嘴邊的鬍子,眉頭不時皺起,眼眶裏的眼珠子快速的划動着,然後又雙手背在身後,在賬內來回慢慢的走動,接着終於腳步停止,然後回過頭來看着眾將們。

“我們現在不能攻打通州了。”皇太極道。

“為什麼啊,通州就在眼前,如果不打通州,我們怎麼打北京呢?”代善問道。

“如果我們現在攻打通州,不但不能打下來,而且還費了時間,明朝各地的援軍馬上就要趕到了,到時候我們還能不能退回遵化都成問題。”皇太極道。

“那現在應該怎麼辦呢?打也不是,難道現在退軍?只怕明軍在薊州和遵化已經準備好對付我們。”莽古爾泰道。

“明軍各路現在一時半緩還沒有那麼快來到,但是我們不能把時間和兵力費在通州,我們要再繞道直接進攻北京,擒賊先擒王,我們打一個通州是得不到有價值的東西的。”皇太極道。

“那我們該往哪裏行軍,去攻打北京呢?”代善問道。

“是呀,現在,我都不知道走什麼地方了啊。”莽古爾泰道。

“袁崇煥想繞道到通州的南面,與通州的明軍夾擊我們後金於城下,所以這次我們不與袁崇煥在通州決戰,因為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我們走通州的西北方向的順義繞道,再南下直接攻打北京。”皇太極道。

“這個辦法好,這樣明朝的京師被攻打,天下震動,這樣可以動搖明朝的本,震懾他們的效果遠比攻打通州來得大。”代善道。

“好,好,好,這個辦法也不錯,那我們立即出兵,趕在袁崇煥前面。”莽古爾泰道。

“時間就是勝利,立刻出發,繞道西北走順義方向,再南下攻打北京,到了北京再與袁崇煥決一死戰。”皇太極大喊。

“吾皇萬歲,吾皇萬歲,吾皇萬歲。”眾將們齊聲道。

***十一月,初五。紫城,平台。紫城已經在北京城內莊嚴聳立兩百多年了,宮殿建置,分為前朝後宮,所謂前朝,由南至北分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統稱為前朝三大殿。

後宮分為幹清宮、坤寧宮,二宮之間有一殿,名曰泰殿。在三大殿最後的建極殿之後,有一座雲台門以隔外朝內廷,兩旁向後為雲台西門、雲台東門,又名平台。

平台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召對也是一個特殊的制度,是明朝皇帝在這裏召見王公大臣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萬曆朝中期,之後萬曆帝不理朝政,從此之後就沒有平台召對了,崇禎帝登基以後,認為平台召對是有必要的,又離幹清門幹清宮最近,於是明朝這才恢復了平台召對。

如今是崇禎二年,平台召對已經恢復了兩年了“皇上,老臣又見着大明的皇上了,皇上是這麼一位青年有為的皇上啊。”孫承宗連忙跪伏於地道。孫承宗只在平台等候了一下下,崇禎帝就從幹清宮南下平台來見他了。往常按規矩是要讓臣子多等候一會兒的。

“快快請起,您貴為先帝恩師,又曾做過遼東督師,現該喚你什麼?”崇禎帝道。一五六三年出生的孫承宗,到如今已經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但是見過風霜的身子骨依然硬朗。

孫承宗從地上慢慢站起來,看了一眼崇禎帝,只見崇禎帝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穿着卻很是簡樸,孫承宗心想以後定是一個能中興大明的皇帝。

“皇上貴為天子,什麼人在皇帝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請皇上直呼老臣本名。”孫承宗嚴肅道。

“當年你被臣魏忠賢陷害辭官,現在魏忠賢早已被朕除去,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朕復你原職兼任兵部尚書,去駐守京師以東唯一的屏障通州。”崇禎帝道。

“老臣,領旨,勢必盡忠報國,萬死不辭。”孫承宗再次跪伏接旨。

崇禎帝看見孫承宗一連下跪,有些過意不去,連忙又請他起來就坐説話。於是,立刻有幹清宮的宮女端來了凳子,置放在孫承宗身後不遠處。孫承宗先是等崇禎帝落坐了以後,自己也接着坐下了。

“如今關外賊軍已經攻破遵化,孫承宗你如何看法?”崇禎帝問道。

“皇上,容老臣慢慢談起,那還是在天啓六年,高第上任後,將關外兩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關。幸虧袁崇煥發現此命令的嚴重弊端,不撤兵,率領祖大壽和滿貴死守寧遠城。最後就取得了寧遠大捷。”孫承宗娓娓道來。

“寧遠大捷,朕知道這個事情,當初袁崇煥也全靠着你原來在遼東已經做好的軍事準備,才得以擊潰關外賊軍的。”崇禎帝道。

“高第,當時以寧遠被圍,關門兵只有五萬彈劾我,我就和户部報告説,高第到山海關時一共領了十一萬七千人的軍餉,現只要給五萬人的軍餉就可以了,接着高第被朝廷以妄言被治罪了。”孫承宗道。

“當年我苦心經營遼東,很多人不理解,多的老臣也不想説了,老臣只説一句話,國土不管是關外還是關內,一寸都不能丟,每一寸國土都要好好的經營,而不是按當時和現下有些人説的那樣,把關外的兵全部撤回到關內。

這樣能更好的防守,這樣不是等於放棄關外廣大的土地和百姓死活不顧嗎?老臣誓死不從的。”孫承宗道。

“孫承宗,慢慢説,朕今就是想要聽你説話。”崇禎帝道。

“如果真把明軍全部撤回到山海關內,那樣只會讓關外的賊軍更強大,既然賊軍強大了,在關內防守起來不但更不容易,反而更受威脅。

因為關外有城防備他們,他們要一座座的攻打,每一座城市和碉堡可以消耗他們,如果明軍全部撤回了山海關內,賊軍不但白獲得大量的關外疆土城池可以用來經營,還只用攻打一個山海關就可以入關了。

到底是哪一種方法更划算更成功呢?臣督師遼東四年,前後修復了九座城,四十五座堡壘,開疆擴土四百餘里,屯田五千餘頃,年收入十五萬餘兩,為朝廷節省了開資,如果全部撤回關內,這些事物又去那裏尋找和籌集,難道要擠壓關內的百姓嗎?”孫承宗道。

“當然是保持賊軍離京師越遠越好呀,哪有棄關外回守關內的道理,孫承宗你當時做的沒有錯,也是今朕再次召見覆用你的用意。”崇禎帝道。

“如今賊軍遠從蒙古來攻破了關隘,再攻下遵化,只因為皇上把薊遼軍權劃分為關外和關內,關外的袁崇煥想要管而無權,管理關內的劉策有權無能,疏忽職守所至。”孫承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