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章戰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戰爭的前一個月,教廷佔盡了優勢,魯菲一度帶領軍隊佔領了整個讚美亞西南部和波貝坦西北部,打到了距離安德衞普300公里處,並揚言要在半個月內奪回安德衞普,一個月內收復波貝坦全境。在凱奇率領軍隊的堅決抵抗之下,經過兩個月的相持,戰局開始扭轉。
四月初,科斯塔維奇帶領他所屬軍團,一舉攻下古德堡,並在半天之內,全面佔領塔尼關。謝魯伊茲修道院的鋭盡數被魯菲下旨調走,無力抵擋科斯塔維奇的鐵血之師,只得關閉索道以自保。稍作休整之後,科斯塔維奇毫不停留地揮兵直進,三天之後兵臨都拜城下。
得知古德堡和塔尼關相繼失守,正在布蘭登堡一線指揮戰事的魯菲大驚,忙派出大將帶兵將往增援,可從波拉圖出發的軍隊還只走了一半,就傳來了都拜失守的消息。
都拜一失,整個伊比亞東南部開,再沒有一處可以阻擋守護帝國兵鋒的城關了。而在東部的戰線上,經過兩個月的相持,凱奇連續反擊,10天之內就收復了整個波貝坦西北部,並與讚美亞境內波德皮塔亞所率領的15萬軍隊形成鉗形攻勢,向魯菲經營了三個多月的布蘭登堡防線發動全面反擊。
接下來的兩個月是戰事最為慘烈的兩個月,雙方在整條戰線上共計投入了上千萬的兵力,前後共發動了48場大小戰役,其中32場由守護帝國一方發起,雙方共計傷亡兵力187萬餘人(其中守護帝國傷亡48萬餘人,教廷傷亡約140萬左右),損失物資不計其數,在波貝坦和讚美亞西部、伊比亞東部製造出了一片數十萬平方公里屍橫遍野的無人區。
隨着自由正義同盟在北方戰線上發動攻勢,教廷一方的敗勢就越來越明顯,為了挽回頹勢,魯菲亮出了巨龍這把最後的殺手鐧。
六月底,布蘭登堡失守,教廷再一次丟失了杜拉爾山脈以東的所有據點,在凱奇和科斯塔維奇雙線攻勢之下,數百萬教廷聯軍狼狽向西逃跑,史稱‘伊比亞大潰敗’。最初魯菲打算退到杜拉爾山脈以西、布蘭登堡西南500公里的的野狼堡重新集結,冀圖再一次收復失地。沒想到凱奇進軍神速,趁數百萬教廷聯軍尚未在野狼堡立足未穩,就發動了猛攻,無奈之下,魯菲只能下令再次向後退卻。一路之上,連續指定了4個臨時集結點,都因守護帝國的攻勢太過於迅猛,未能實現集結的計劃,數百萬教廷聯軍不斷地向西潰敗,兩個月裏,死傷不計其數。等退到波拉圖時,撤回杜拉爾山脈以西的近400萬聯軍所剩還不到200萬了。
此情此景,誰都知道教廷敗局已定。
西大陸各國陸續xian起了宗教革命,許多被教廷控制的國家都發動武裝政變奪回了統治權,甚至於驅逐聖職者,建立完全的世俗政權國家。各大帝國也都改變了對教廷恭敬的態度,另一邊也都派出使者前往安德衞普,洽談與守護帝國建立外關係的可能——稍有政治遠見的都看出來了,守護帝國將會很快控制剛達高原以西的整個東大陸,只要守護帝國不崩潰,就算不對這片廣闊的疆域進行直接的統治,其政治和軍事影響將會長期存在。為了保證自己國家在東大陸的利益,他們不得不未雨綢繆。
七月底,守護帝國西部戰區兩支主力在波拉圖以東200公里處會師,並形成了對波拉圖的包圍之勢。
經過半個月的籌備,波拉圖會戰再次拉開帷幕。為了贏得波拉圖會戰的勝利,魯菲將教廷所將有的軍事力量全部投入,期冀再次一戰扭轉戰局。杜邦和艾倫也知道波拉圖會戰將是雙方力量對決的最後一戰,也將所能調動的力量都集結到了波拉圖前線,爭取一戰必勝,徹底擊垮教廷最後的武裝力量。
就在此時,尋找重騎兵冒險隊後裔的莫里諾傳回來消息:他已經找到了所有的人,眼下正在東來的路上。
杜邦沒想到這麼快就找齊了所有的人,頗為詫異,原想仔細詢問一下莫里諾尋人的經過,奈何莫里諾已經在路上,無法通過魔法師公會的渠道與他取得聯繫,只得暫時擱止這個念頭,全身心地投入了戰爭的經營當中去。
這場新元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勝敗,不管是從教廷的內政還是外來説,他們對守護帝國雖然有着壓倒的優勢,但卻偏偏腐爛到了子上,不論是誰,都不可能將這股強大的力量集中起來有效地使用,以至於偌大的教廷只能被守護帝國一口一口地啃掉。守護帝國雖然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崛起,卻都把握住了歷史的節點,從軍事保護東大陸各國到全國統一,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完全符合歷史發展的需要和絕大多數人的需求,以至於這個以讓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和速度崛起的國家在所有人懷疑的目光下奇蹟般的站穩了腳跟,並向撼動教廷數千年霸主地位邁出了最豎實的一步。
不論從政府體制還是軍隊戰鬥力來説,新興的守護帝國都有着教廷不可比擬地優勢,再加上杜邦的從旁協助,打從一開始,這場新元史上的大戰守護帝國就贏了一半。若教廷能潛心經營內政,改革體治,嚴懲腐敗,假以時,他們的優勢將會重新明顯起來,再通過外和軍事手段,守護帝國能安穩立足於東大陸就算不錯了,哪還有今天這麼驚天動地地將教廷從數千年的霸主之位上拉下來的結局呢?
再者,魯菲的做法讓人難以捉摸。明面上看是在以鐵血手段整治教廷內政外,可仔細一研究又發覺並不是這麼回事,甚至給人一種自我毀滅的覺。為什麼會這樣的?當下教廷內的人説不清,關注着教廷局勢的人説不清,就連後世專門研究這段歷史的人也説不清。大家都認為,若非魯菲,教廷絕不會敗亡得如此之快、之猛、之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