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十二兩棲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曼德勒一般華人稱之為佤城,是整個緬甸最重要的通樞紐,有鐵路連接仰光、瑞麗和西北部的密支那。共和軍在收復兄弟緬甸後,又開始修建一條由曼德勒通往緬西茂叻的鐵路,同時密支那的鐵路線經胡康谷地向緬西北的新布延進行延展。

緬北山區,海拔平均在3000米左右,陡峭的山巒連綿起伏,河網密佈,遍佈着熱帶原始森林,是世界上地形最複雜的地區,共和軍在這帶修建鐵路和公路的難度可想而知。

由於自然條件限制,緬西的鐵路和公路只能以每天一公里多一點的速度向西延伸,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緬西北鐵路已經修通到了茂叻和新布延,另外還有一條公路通向胡馬林,共和軍逐漸近英軍重兵據守的英帕爾地區。

儘管還處於旱季,但緬西的幾條河水都開始上漲,在地勢險要的欽敦江上,工兵們早已搭建了數條箱式浮橋。一輛輛滿載着士兵,後面拖着火炮的四輪卡車正通達浮橋駛向對岸,在稍窄一些的簡易浮橋上,一隊隊的共和軍官兵也排着隊越過江面。

前方大約四十公里外的烏克魯爾山區不斷傳來轟隆隆的炮聲,以共和軍進攻英軍位於烏克魯爾的前沿陣地為標誌,共和軍旨在解放印度,驅逐英國殖民當局和軍隊的“天竺戰役”正式打響。

1939年3月29,共和軍緬印戰區總指揮李漢銘大將卻在英帕爾地區戰火紛飛的時候專程趕到了仰光。清晨的仰光港還籠罩在霧氣之中,但是港內海軍陸戰隊第7師31000名官兵及裝備已經登上32艘大型運輸艦,在海軍第四艦隊的護衞下,整裝待發。

由薩師俊任司令的第四艦隊母港在羅源灣,本來是最有希望首先參戰的主力艦隊。可是隨着戰爭的進行,總參謀部不斷調整着作戰計劃,已經放棄了戰爭之前制定的台灣登陸作戰計劃,作為台海作戰主力的第四艦隊在戰爭都進行了快兩年的時間裏卻一直呆在台灣海峽碌碌無為。

用薩師俊的話來説就是:人家北海艦隊王司令好歹還讓本人給暗算了一回,我是連本人的都沒見到,最多就看到自個家的飛機在頭頂上飛來飛去。

共和軍在南洋作戰時償到了兩棲作戰的好處,而且由於實戰的檢驗,對於這種海、陸、空一體的新型作戰方式運用得越來越成

魏子浩的特混艦隊在錫蘭海戰中基本上沒撈着什麼戰果,只炸燬了三十多艘運輸船,托維帶着東方艦隊撤到了孟買,本找不見蹤影。

錫蘭海戰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共和海軍航空兵艦載戰鬥機摧毀了英國人部署在島上的150多架飛機,並且海軍“獵隼”式艦載機在空戰中其能還要優於英國空軍最新裝備的“颶風”式戰鬥機,這證明了海軍艦載機的能完全能夠達到陸基作戰飛機的標準。

在錫蘭海戰後,海峽艦隊本沒作休整,就開始轉向北方,進入孟加拉灣,配合陸軍航空隊一起聯手打擊駐印英軍的空中力量。

與此同時,陸1師在檳州,陸2師在淡棉也在艦隊的運輸和保護下離開了海港。

最先出發的是陸20旅,全旅8000多人乘坐7艘運輸艦在第11艦隊的護航下向目的地駛去,另外有四艘大型貨輪和一艘油輪為他們運送重型裝備和補給。

艦隊頂着濛濛細雨以14節的航速沿着若開海岸上北航行,他們的目標是吉達港南部的科爾斯巴達爾海岸,登陸作戰由莫耀明海軍少將擔任總指揮。海軍第11艦隊由雁蕩山號戰列艦,開封號、蘭州號和洛陽號巡洋艦及8艘驅逐艦組成,由設在海卡的陸軍第16集團軍航空師提供空中支援。

艦隊旗艦雁蕩山號原來是共和軍俘獲的法國海洋號戰列艦,在拆除了舯部的兩座主炮塔後,其主炮數量減少到了8門305毫米火炮,不過卻增加了艦體強度,由於更換了動力系統,這艘建於1913年以中法海戰中陣亡的孤拔將軍命名的老式無畏艦似乎又換髮了活力,其航速居然達到了30節的高速。

海面上風並不大,但卻一直雨霧不斷,雲層壓得很低,這樣的天氣下雙方的航空兵都無法出動。

艦隊經過丙天的航程,漸漸抵達科爾斯巴達爾,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中,登陸部隊開始朝着預定的登陸點靠近。

4月1上午11時,轟隆隆雷鳴般的炮聲打破了海岸的沉寂,海面上到處都在噴吐着火焰,桔紅的火光照亮了灰濛濛的海面。炮彈劃過天空,帶着一道道弧線向海岸上飛去,幾分鐘後,巨大的爆炸聲就從陸地上傳了回來。

在艦炮的打擊下,防守科爾斯巴達爾海岸陣地一個連的印度兵很快潰散,任由英**官拳打腳踢也無濟於事,英**官在槍斃了幾個逃兵後,也跟着四散而逃的潰兵們逃走了。

“登陸部隊上岸!”登陸艦裏擴音器裏傳出命令。

陸20旅突擊營的500多名官兵在30艘登陸艇的運送下,蜂擁着登上被炸得千瘡百孔的海灘,跳板咣噹一聲放下了,沒有預料中的槍林彈雨,他們只遇到了一些零星的抵抗,很順利地就佔領了灘塗。

“全體集合,佔領科爾斯巴達爾!”隨着後續部隊陸續上岸,突擊營1連長鄭則田吹着口哨,在大聲招呼着。灘頭上亂成了一團,一些水陸坦克和裝甲車從水中直接衝上了沙灘,然後開始向縱深行動。

離海岸不遠的林地間散落着一些用樹木加強了的戰壕和工事,有些地方被艦炮炸得七零八落,大部分都還算保存完整,但裏面已經見不到任何防守的士兵。

最先登陸的是陸戰第59團,在上岸後,這個團1營和3營向北,2營向東,開始迅速向內陸推進,並在距登陸場10公里左右建立起一道防線,以確保整個登陸灘頭不受到英印軍反擊的威脅。

顯然英國人對共和軍在這裏登陸準備不足,科爾斯巴達爾一帶只有一個營的印度殖民軍,本就無法抵擋共和軍的進攻。

當天夜間,陸20旅全部登陸成功,隨着坦克、裝甲車和重型火炮等大批物資上岸,全旅官兵在略作調整後,即開始向孟加拉灣重要的港口吉達港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