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兄弟同志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省政協辦公廳給姜松巖轉來一件政協常委關於綠能源的提案,姜松巖覺得這個提案非常好,他想當面聽取這位常委更具體的意見,便請省政協辦公廳約見這個政協常委。這種會放在政協,有政協方面的人蔘加是必然的,但沒有想到本來有其他會的李盛文來參加他的會。
聽會結束後李盛文説他還想和姜松巖再聊幾句,請姜松巖到他的辦公室。這意味着他不想姜松巖帶來的秘書姚大慶參加。
到李盛文的辦公室,坐下來後李盛文説到的卻不是綠能源問題。問姜松巖關港之行是不是大有成效?
姜松巖説跑了以後就到在下面的調研太少了,看到了很多問題,正反方面的都有。李盛文像是慨,説現在的工作擔子讓人氣都透不過來,就説調研這件事,大多在犯寫文章的大忌,搞主題先行,很多該調查、該研究的,卻帶了觀點,定了調子去看。轉過來他説大家都在熱議姜松巖的關港之行,都説姜松巖大有收穫,單獨見了席鳴一,而且兩人相談甚歡。
姜松巖對李盛文所説的“大家”到有點不可思議,他和席鳴一一次正常的工作見面竟會成為“大家”的話題?他欠了欠身子説:“相談甚歡好像不是工作總結,也不是新聞報道常用的概括或者評價,倒像是文學語言。”説完他笑了笑,對這種説法到有趣的樣子。李盛文也笑了笑,説有人就是這麼説的。
姜松巖問李盛文,是不是大家比較關注席鳴一?
李盛文略有遲疑以後才回答是的。姜松巖的直截了當讓他沒辦法再繞圈子,説席鳴一的事情確實是他的目的。
李盛文以關心的口吻告誡姜松巖,席鳴一工作能力很強,但也是一個有致命缺點的人。他要姜松巖注意與席鳴一的關係,不要讓人覺得他們走得太近。李盛文説到這裏連笑容也收了起來,他説這番話也算是他對工作移的補充。
不管怎樣,姜松巖還是要李盛文對他的提醒,哪怕是出於禮節也必須這麼做。對姜松巖來説,沒有誰能夠告訴他,組織上對席鳴一是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席鳴一是個現任的成績卓著的市委書記,又是個有爭議的,有眾多非議的人。
至於寶川市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李盛文解釋説不是哪一個人造成的,歷史的合理在現今許多變成了不合理,要看到是出於求發展的動機。他也説出他的無奈:“我是土生土長的,有些關係繞不過去,臉拉不下來。再説,即使做一個副省長也還是一顆螺絲釘,不是齒輪,更不是方向盤。”最後,他還説了句不知真假的話:“很多時候,我倒是很羨慕你現在的工作環境。”在李盛文對他説過席鳴一的一番話以後,姜松巖覺得該和餘栢羣認真地談一下。
姜松巖在z省有個悉環境和悉工作的過程,這個過渡期的好多事情,得由秘書長和秘書之類的角替他安排,告訴他怎麼去做。當然,他們在替副省長拿主意的時候會得體地説,依照慣例應該怎麼做,或者過去的領導是怎麼做的。
原先跟李盛文的一位省政府副秘書長在李盛文到省政協以後被調走,安排了其他工作。這樣一來,只有讓原先在這個口子幹過的辦公廳副主任餘栢羣頂,由他協助姜松巖工作。姜松巖遇到問題,詢問和商量的第一人便是餘栢羣。
沿江低碳生態圈的建設是他到z省的第一項重要工作,國務院雖沒有明確試點,但對這項在z省先行的工作是有具體要求的。需要成功的經驗向全國推廣。關港市是這項工作的重點地區,有做得最好的地方,也有最差的。他看得出來的是,餘栢羣對席鳴一也是有看法的,他要消除餘栢羣不客觀的部分,讓他回到大局上來。
姜松巖與餘栢羣沒有直接説到席鳴一,而是問餘栢羣過去是不是曾經有過讓他到關港市當一把手的説法?他是想從這個事情上切話題,李盛文對他説過這件事。
餘栢羣倒也不隱瞞,説是有過這種説法,在省人代會席鳴一“鬧選”事件發生以後。當時的省委書記對他吹過風,以後這個事情不了了之。
“鬧選?”姜松巖從餘栢羣嘴裏又發現一個新説法。
餘栢羣解釋“鬧選”
“有點政治覺悟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場鬧劇,説鬧選名副其實”餘栢羣沒有深説“不了了之”的原因,姜松巖也沒有追問。
不過,沒過兩天餘栢羣在姜松巖的辦公室裏説,其實他並不想到關港市去做什麼一把手,他説要下去的話好的單位和部門很多。關港市可是席鳴一和他一幫兄弟的地盤。
説這番話的時候餘栢羣非常注意姜松巖的表情,見姜松巖的眉頭皺了一下,馬上解釋説:“那次出現鬧選的省人代會以後,省委組織部專人對席鳴一拉山頭,搞宗派的事情進行了調查,那些在省人代會上發動對席鳴一提名的,都是席鳴一的部下,他的小兄弟們。”
“你説,上下級這樣的同志關係,到席鳴一那裏就變了,變成了兄弟關係。z省畢竟不是東北那樣出門叫大哥的地方。席鳴一對副手稱兄道弟也就算了,對基層的幹部也這麼稱呼,反正我是聽不順耳,他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兄弟,這件事我就給你了;兄弟,你怎麼這樣呢?”餘栢羣對席鳴一這樣的工作作風很是看不慣的樣子。
姜松巖説:“一定還有‘兄弟,你幹得好!’之類的話。”餘栢羣停下來看着姜松巖,他發覺姜松巖似乎有欣賞的表情。
姜松巖問餘栢羣,席鳴一下面的人對這種稱呼是不是反?餘栢羣説這方面倒是沒有聽到,他説席鳴一呼兄喚弟其實是籠絡人心。
姜松巖説籠絡人心這種説法實在需要商榷,他並不十分認可。餘栢羣馬上慨現在的工作環境,説大概誰都會有一個圈子,誰都需要有自己的兄弟。
姜松巖不在意餘栢羣的見風使舵,他解説同志關係,説同志關係其實由階級兄弟構成,最好的同志關係應該親如兄弟。他還認為席鳴一嘴裏的兄弟其實就是同志的意思。
餘栢羣聲明,他對席鳴一沒有偏見,沒有大的原則的意見,與他在工作上也沒有任何的矛盾。
像是自知之明,餘栢羣説自己可能也是隨大,非議席鳴一的人多了,他也跟着説幾句。姜松巖笑了,他的目的達到了,餘栢羣觀照到了自己對席鳴一的態度,也有了自我反省。
姜松巖對餘栢羣説,他想知道席鳴一的大田裏怎麼會有別人的自留地?
餘栢羣緊張起來,這是他在去關港的路上説過的。發牢騷時説的話肯定有點過,作為問題來解釋就有點麻煩。他打量着這位他還不十分了解的副省長,他在拋給他這個問題時表情是輕鬆的。
秘書出身的餘栢羣不是第一次配給副省長協助工作,他的回答是圓滑的,幾乎答非所問。
“您要知道現在地級市和縣級市之間的微妙關係,打個比方,就像是成年的養子和養父的關係…總有一天中央會改這種管轄體制…”姜松巖以後知道,省裏當時確實有變動席鳴一工作的考慮,想讓餘栢羣頂過去,但由於關港市在這個節骨眼乾出了幾件漂亮的事情,席鳴一也算是命大。
發展是硬道理。關港市的gdp在關鍵時候是席鳴一的護身符,他任上沒有發生重大影響的負面新聞也是原因之一。
2坐到姜松巖這個位置,已經不需要太多的情,個不是這個層次的幹部所特別需要的。
與餘栢羣的談話,觸動姜松巖的卻是席鳴一的“兄弟”暗地裏他有點羨慕席鳴一的個,領着一班亦同志亦兄弟的人轟轟烈烈地工作。
姜松巖由此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個其實不是在崗位上消磨的,而是本來就是這樣,要求自己克己、穩健、成,四平八穩地處理上下級關係,包括學生時代的同學關係。他到哪裏、處理任何事情、任何種職務,還真沒有過拖泥帶水夾灰帶塵,因一時貪心而失玷污崗位和職責的情況。他很清醒,也很慶幸,算是難得保全了人格和德。
在過去的領導、同事、部下當中,除了夏中天,姜松巖找不出與自己關係特別好的,也找不出關係特別差的。私下裏他沒有和什麼人有過稱兄道弟的事。這應該跟他的際遇有關,他有培養他的夏中天,後來又有賞識他的龔老。稱領導老師和師父的事情在他離開平江以後也再沒有發生過,與夏中天關係的好與壞在他的人生和仕途生涯裏都是個例。
部下巴結他的大有所在,他要籠絡的對象也不是沒有,應該説都是以一種恰到好處的方式處理了,做到這一點姜松巖靠他的內斂和特殊的氣場。在官場,位置越高越不能有格幾乎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而他恰巧具備了這個能力。
姜松巖有很多同學,他是他們中的佼佼者,追隨他的同學很多但往往得不到他實質的幫助,工作忙是一種最好的託辭,可以幫助他躲開各種各樣的活動,同學聚會、校慶什麼的他從來不參加。起初同學們對他大有意見,慢慢地就接受了,畢竟是他一個有成就的人,不能作一般要求。
這樣的情況下,一次例外竟然還讓他贏得美譽。
姜松巖讀初中時的班主任薛老師喜歡煙,快退休時突然戒煙,不多久竟然患上了肺癌。很多人説他是急剎車剎翻了車。校友會專門負責外聯的同學給在北京的姜松巖打電話發例行的訃告,只要他沒有意見,在大家出資購買的花圈緞帶上加上他的名字完事。
沒想到姜松巖在電話裏説他對薛老師的逝世非常難過,向薛老師家屬轉達他沉痛的哀悼不説,還請同學墊付500元,單買一個花圈,餘下的作為喪儀轉給薛老師家屬。因為姜松巖的舉動,同學們想起薛老師的許多好處,也看到了薛老師家屬是下崗工人這樣的困難,大家捐了好多的款,等於在他的帶動下幫助了薛老師一家。
以往的姜松巖是不想接觸或者聯繫自己的歷史的,迴避是因為他覺得過去的社會關係只會給他帶來一些麻煩。能夠避開的儘量避開,他就這麼一直向前,不斷地丟開過去,也好的。
很多事情是很難用常理解釋清楚的。姜松巖從餘栢羣對席鳴一的負面評價中反思自己,他不是單純的自省其身,他看到了一個問題,解開了自己的一種困惑。他發現自己似乎是個少親情和少情的人,過於“獨”了,太理和嚴謹,似乎已經到了不近人情、六親不認的境界了。
他一直想不通的是,這麼多年來,輾轉多個地方,擔任過不同級別的職務,他與同事、部下的關係總是若即若離、公事公辦,要求他們在工作上盡心卻少與之心。當按部就班成為一種習慣,依照程序成為工作原則,這樣的工作與機械無異,當然也是絕對穩當的。
同志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他是有所追求的、他希望心心相印,親密無間,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希望富有情的工作,如果説稱兄道弟能夠帶來這些,他何嘗不想如此這般。
但,能做到嗎?席鳴一這種做法是遭非議的,起碼是少數人的非議,自己對他的欣賞恰當嗎?姜松巖在探究這個問題。
這麼説來,開始就想與席鳴一深度接觸,既是一種因工作需要做的姿態調整,大概也是一種心理的變化和調整。
3只要上午沒有沒有會議安排和接見、調研任務,姜松巖每天一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各口報來的文件,內部刊物,講話、報告,簽發,圈閲,之後,打開電腦收電子郵件,這是他在環保部工作時形成的習慣,接下來瀏覽一下大的門户網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