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9-01-2112:22:36十、牆頭草和政治狐狸第三個站出來發言的是內史鄭當時。鄭當時,字莊,又稱鄭莊。其為人特點,任俠,謙虛,厚道;同時兼有政治立場不堅定之病。汲黯這輩子,能跟他説得來話的,用兩手指數都可以了。其中一個是鄭莊,另外一個則是宗正劉棄疾。
鄭當時之所以能和汲黯合得來,首先是因為倆人志同道合,都是尊崇黃老之道。其次,鄭當時這個人為人謙虛,好名士。厚待朋友,猶如天般的温暖。同時有困難,找鄭莊,準是沒錯的。他幫了你之後,還會問你滿不滿意,如果不滿意,最先愧疚的不是你,而是鄭莊本人。久而久之,鄭當時就在圈內混得了一外響亮的號:名士。
不是所有的名士都是剛正不阿的,諸如鄭當時。生活中,他不敢得罪朋友;工作上,他不敢得罪同事及領導。他工作原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天下無事。如果實在要他出面,他頂多是一個和事佬。
但是我們也知道,和事佬也不是好當的。如果話説不圓,舉止不當,説不定會惹來領導一頓臭罵。話才説完,鄭當時還真的捱了一頓臭罵。
罵鄭當時的人,是皇帝劉徹。劉徹之所以當眾罵他,原因就是他又犯了牆頭草的錯誤。鄭當時首先肯定了竇嬰,説灌夫混到今天不容易,殺了可惜。然而,當他看到現場無人響應他,他又突然反口説,其實田丞相所説也無錯。
鄭當時支支吾吾搖搖擺擺了半天,還是沒把話説清楚。劉徹強忍了,他等待所有人説完了,他再來點評。然而,等了半天,剩下的像啞巴似的全都不敢哼聲了。
集體失語,這不是劉徹想看的結果。但是,這也是必然結果。首先,只論開會地點,就讓人不敢説話。國家政事,都在未央宮討論。劉徹為何將這場辯論挪到東宮來了?由此可見,灌夫生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竇嬰和田蚡倆過過嘴皮癮。既然劉徹當倆外戚辨論是皇帝家事,清官都難斷家務事,憑什麼羣臣要倒一腳,論人是非?
其次,竇嬰和田蚡在朝上之勢力,誰強誰弱,一目瞭然。田蚡喊殺灌夫是過分的,力竇嬰是愚蠢的。反正怎麼説都是錯,幹嘛還要動那該死的嘴皮呢?
劉徹又等了半天,仍然無人搭話。這下子,他真的火了。但是,他將火全發到了鄭當時的身上。劉徹指着鄭當時罵道:你平時不是愛對魏其侯和田丞相説長道短的嗎?怎麼關鍵時刻語無倫次,畏首畏尾的。我真他媽的想連你們一同斬了。
劉徹一言既出,嚇得那些不敢發言的人,都雙腳哆嗦,不敢抬頭。這時,劉徹罵完,大手一揮,罷朝。然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此時,王太后在後宮正在等着他一起進餐。
不用劉徹彙報,王太后已對竇嬰和田蚡辨論過程瞭如指掌。很簡單,她在朝會上安了幾個耳目。那些狗腿子跑得比風還快,趁劉徹見到王太后之前,都向老人家吹去了。
此時,王太后心裏憋了一肚子氣。劉徹請他進餐,她一動不動,幹生悶氣。最後,她突然對着劉徹罵道:“我還沒死,就讓個過氣的傢伙欺負你舅舅。是不是等我死了,任何人都能欺負王家的親戚來了?”劉徹雙眼一愣,一時不知如何作答。王太后又接着罵道:“你難道是個石人嗎?這種事都不會自作主張,幹嘛還要搞什麼形式主義辨論?”劉徹沉默良久,無奈地説道:“老媽你就理解我的用心良苦吧。田舅舅是外戚,魏其侯也是外戚,我一時不好下手啊,所以才搞了這麼一個辨論會。如果魏其侯是個外人,還用得着我出面嗎?我託一個獄吏就可搞定了。”王太后在宮中忙活,田蚡在朝外也不偷懶。劉徹罷朝後,田蚡向韓安國招手,説道,今天不用麻煩你的司機了,我送你回家。然後,田蚡命人將馬車開來,倆人一起上車。
韓安國坐定,田蚡立即晴轉多雲,對着韓安國怒氣衝衝地罵道:咱們倆聯手對付竇嬰那老不死的,綽綽有餘。剛才你為什麼首鼠兩端,不敢替我多説幾句話了。
韓安國沉默一陣,又搖頭嘆息。他對田蚡説道:丞相,你呀,就是心急。你心一急呀,事情就被你給辦砸了。
田蚡本來怒氣騰騰,見韓安國如此一言,不由奇怪起來了。韓安國又接着説道:“其實你不必要跟竇嬰吵。你想想,你們倆都是有官有位的人,兩個大男人在皇帝面前吵架,互揭老底,這成何體統?”田蚡一聽,臉慚愧,怒氣稍降。這時,韓安國接着説道:“如果我是你,我當場早將官帽摘下,直接對皇帝説,魏其侯説的是對的,我是錯的。請允許我辭職。”田蚡的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韓安國,彷彿被什麼東西粘住了。韓安國又接着説道:“你知道我這樣説的好嗎?我以為,皇帝當時一聽,肯定覺得你謙虛,他不但寬恕你,反此你為美德。”田蚡似乎就要被説動了。最後,韓安國總結道:“如果你當時真那樣做的話,你猜魏其侯會有什麼反應?我認為,按他那種格,他肯定羞慚不已,回家咬舌自盡去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評價韓安國以上一翻話,我覺得四個字比較合適:政治狐狸。竇嬰咬不咬舌,倒不一定。然而,如果田蚡真按他所説的,當場辭職,肯定轟動長安。到時候,就算竇嬰還活着,只要他一出門,肯定也要被官場的口水輿論淹死。
韓安國一言,立即讓田蚡多雲轉晴。田蚡像受教無窮的樣子,拱手對韓安國謝道:“聽君一席話,勝做十年官。佩服啊。都怪我自己心急,沒想到那麼多。”這場辨論會,讓三個人學到了不少東西。首先是劉徹,王太后讓他懂得了,只要他這個老媽還在,皇帝必須無條件地替王家親戚辦事。其次是田蚡,韓安國讓他更懂得了,玩政治必須講究技術,不能抬頭蠻罵。最後一個是鄭當時,劉徹讓他懂得了,做和事佬可以,但是做牆頭草,堅決不行。果然不久,劉徹就將鄭當時貶為皇后管家(詹事)。
但是,竇嬰和田蚡的事還沒完。劉徹既然都出面了,必須陪他們一起整到決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