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從武帝冊定魯王為儲君後,機靈的鄭姬當時就意識到自己的弓拉得太硬了,冷落陛下的結果,反倒為陛下立魯王為儲起了推波助瀾之功!此事簡直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失算。

後來,她很快瞅機會與陛下主動和好,而且從此再不提及立儲一事了。

這天傍晚,因料知武帝晚上會臨幸翠薇宮,鄭姬早早地便開始準備起來。

她照例先令宮人在池中泡了許多新開的紫茉莉的花瓣兒。

五彩繽紛的紫茉莉飄浮在水面,水氣縈縈地搖曳出陣陣的花香。

鄭姬長長的頭髮在水中如新染的青綢般柔柔遊弋着。她一面放鬆呼,令全身從裏到外全部舒展開來;一面從水面撈起一些紫茉莉花瓣兒,輕輕地在凝脂般的臂膀和肌膚上一遍遍地滑過。紫茉莉花夕開朝衰,花時雖説只有七八個時辰,但柔肌膚的功效最明顯。紫茉莉的籽和紫茉莉的花汁製成的胭脂和花粉,遠比從西域貢賀來的胡粉更能柔滑鮮豔嘴和麪頰。

鄭姬翠薇宮的花圃裏,種滿了各的紫茉莉花。每到花季的傍晚時分,只見萬花齊放、花氣襲人。幾位宮人便開始就着四下的宮燈採摘花籽和連着花蕊的瓣兒。然後把澤一樣的花瓣兒聚在一起分別放在盂臼裏,趁着花鮮豔連夜趕着研製胭脂和香粉。

因武帝一向厭惡奢侈,所以,後宮一般很少置辦胡粉胭脂之類。但這些用自家花園裏的花瓣花籽兒自制花粉之舉,他倒也頗為讚賞。

大約半個時辰後,鄭姬離開花池,用燻了茉莉和玫瑰香的披巾拭乾了水漬,便開始化妝。

鄭姬的妝化得也格外妙。她從不用濃豔之。只用淡霞的紫茉莉胭脂點了腮,再拍上淡淡的花粉,別的諸樣不用。她懂得天然的氣息更能讓陛下心動,更知道自己天生麗質,勿須畫蛇添足。

此時的鄭姬,實在如一朵新鮮着、乍吐芳菲的牡丹花。

帶着淡淡的紫茉莉的芳馨,穿了一件寬大的素花薄綢袍裙,再把拭得半乾的長髮用一條絲帶隨意在散開的頭髮扎一個結。這樣一來,因頭髮未乾,彷彿正在晾頭髮似的,即風嫵媚又不顯得着意妝扮和有失輕佻。然後裝着不經意的模樣,或是佇立於花前月下沉思,或是撫琴淺唱,也或是在案上作畫。其實卻是在靜靜地等待武帝的到來…

武帝踏着月光步入翠薇宮時,鄭姬正在伏案畫着一幅海棠鳴禽圖…

見陛下到來,鄭姬又驚又喜的模樣,面帶羞澀地撫着自己的頭髮和浴袍微微屈膝俏笑道:“陛下,臣妾不知陛下駕臨…”武帝打量着光彩照人卻天姿清麗的鄭姬,果然出讚賞和喜悦的目光。

見宮女自動離開後,嬌羞的鄭姬突然轉身撲到武帝懷裏,熱情萬狀的摟緊武帝的脖子熱吻起來。她身上芬芳的氣息,熱烈的情緒令武帝一時心動神搖起來…

閒談中,鄭姬因見武帝神情中出幾許淡淡的憂鬱,一面為武帝輕解衣帶、換上常服,一面仿如無意地詢問:“陛下,莫非為朝國之事煩憂麼?”武帝微微嘆了口氣,説起了公主被佛教痴之事來。鄭姬發覺武帝的言語神情間出了對佛教的憎厭之情。

鄭姬靈機一動,突然提裙跪在武帝面前:“陛下,臣妾有過,請陛下處罰臣妾吧。”武帝微微一驚:“愛姬,這是為何?”鄭姬道:“陛下,臣妾以往不知佛教如此害人。所以也曾痴信佛教甚深。臣妾原以為念佛修行可以使人內心寧靜,與世無爭。臣妾萬沒料到,信佛更讓人陷於執着和痴愚。臣妾本當為陛下之憂而憂,卻和娥姿姐姐兩人帶頭在後宮擺設法物、修信禮佛。使晚輩和宮人竟相效仿,終致公主誤入歧途、痴不返。臣妾今見賀公主執着如此,陛下又因此痛心焦慮,臣妾既愧悔不安,又心痛陛下。所以請陛下先處罰臣妾,以儆效尤,肅清妖氛。”武帝忙道:“唉!愛姬請起來説話。”鄭姬輕輕起身,爾後依偎在武帝懷中,一面將臉兒在他的前摩挲,一面用手兒撫捏着武帝的手臂和腹。

武帝嗅着鄭姬散着淡淡花香的頭髮,受着她的嬌嗔和乖巧,不覺一陣陣心醉神搖。一整天裏被朝國萬機得頭昏眼花的疲勞困倦不覺消失無蹤。他一面擁着愛姬,一面用手兒輕撫着她着了綢裙的膀子、望着她亮亮的眸子説:“愛姬,其實這事也怪不得你們。往太祖和世宗在世時,其實一向都篤信佛教。説來,此事還是怪朕,雖説早幾年就察覺佛教在中夏已呈氾濫之勢,卻因心存顧忌,終致而不止。如今可好,竟然濫到朕的後宮裏來了。朕要九州一統,要使天下安寧,朕就得思量如何才能既不動搖國基,又可絕佛道氾濫…”鄭姬神情仰愛地望着武帝説:“陛下才學鴻博,武功-赫,臣妾真是敬愛之甚。臣妾常常上蒼賜臣妾服侍陛下身邊的福份。臣妾以往也常在宮中燒香唸佛,陛下及時點化,使臣妾未致更深淤陷。臣妾今願從自己做起,立即撤去所藏法器和佛像。”一邊説着,一邊就叫宮人傳話下去:“你們快去把我屋裏那些法器、佛像全都毀了埋掉。從此,若有誰再敢在翠薇宮唸佛持號、修信釋老者,重責不貸!”武帝面:“愛姬能如此深明大義,率先垂範,真是朕的幸事!其實朕已開始思度如何削減佛道二教、弘化儒學,以文治武功而興國家朝廷。”鄭姬此時直起身來,一手托腮、一手撫着武帝的手臂,很認真、很敬愛地傾聽着武帝治國興邦的運籌帷幄…

雖説一連串的煩惱和病痛纏身,但聞太子大捷而歸,武帝即刻到欣喜難已——舊,在太子的冊立上,以齊王為首的多位朝臣因各種原故,一直以太子“志業未成,聲德未樹,仁孝未聞”為由極力反對立為儲君。即令冊定太子以後,朝中仍舊有人對立魯王為儲帝而仍舊不服。

有一次武帝壽宴請王軌孝伯等幾位心腹要臣時,王軌多喝了幾杯,竟然帶着酒意走到武帝身邊,當眾捋着武帝的鬍子道:“唉!可愛好老公!只恨後嗣太弱啊!”武帝當時真是笑也不是、惱也不是。所以,自魯王被立為太子後,武帝對他的管束從未有過半點的放鬆。每天定時傳召東宮官屬,尋問太子一天的文武功課、有何閃失?每每稍聞有過,便大加苛責,甚至親自鞭杖處罰。

如今,太子兩番率兵靖定邊亂,實在不負王命和眾望。也實在為他這個父皇長了臉。他決定這次要重重嘉獎和晉封太子和太子的左右屬僚。

太子凱旋歸朝之後,遞上來的一份請求朝廷晉升的奏表和名單中,周翰成將軍的名字再次排在首位。這個名字留給武帝的印象很深——入徵時間不長便屢建奇功,不僅陣前殺敵勇威過人,為人也頗忠義正直。更可喜的是,周將軍從戎之前曾在縣郡官學和京城太學裏讀書多年,又懂醫術,實堪稱造就和提攜。

武帝把輔佐太子出征的十三弟滕王,大將軍趙文表、劉雄叫來徵詢,三人與周將軍數月的袍澤之誼,都從內心喜歡上了這位出身寒門的小將軍。誇讚周將軍不僅知兵法、懂醫術、睦同僚,殺敵勇猛、為人忠義,而且愛兵如子,確有將帥質德。

武帝思量,過去太子只注重文學,輕率武功,所以才會有第一次率兵西征無功而返之恥。如今太子開始注重着意提拔武將,倒也是一樣值得慶賀的轉變。而且,太子身邊也確需要有他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知兵的左右武將。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雖説從前朝魏國到如今的大周朝廷中,上三品中文武官職,出身寒門的人實在屈指可數。但若只以出身寒門不肯格外提升,只怕會冷了天下寒門出身卻極有才幹的低級文官武將的心。武帝想,若能乘機晉拔幾位出身寒門的中下級文武官員為朝廷上品之職,倒可以藉此招徠天下更多有真才實學的賢能和英豪歸附到大周來。

鄭姬這一段始終密切打探着東宮太子和紫雲殿李妃兩邊的動靜。

她聽説,眼下朝廷上下都在議論,説太子上奏請求格外提攜的一位年輕將軍,出山後攜一把削鐵如泥的青銅寶劍,用兵佈陣神奇莫測,不僅作戰威勇,且懂醫術、懂繪戰爭地形圖。鄭姬又聞知這位出身寒門的武將姓周時,立即就猜出了——這位武將肯定就是公主孃的兒子!

鄭姬警覺了:如果此人果然是文韜武略過人之輩,一旦得到陛下的欣賞和晉拔,自會終生追隨和效命於太子的馬前鞍後、成為太子的鐵心親腹!

宮廷之爭歷來都是你死我活的。她一直憂懼將來一天太子繼位,自己也會成為當年呂后的“人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