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5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道路。

还有传承千年的古诗词。

每一句都透着殷知礼对祖国的意,还有文化浸润骨髓的温柔。

律风仍旧清晰记得,老师笑容苍老、举杯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藏在黑发里的斑白银丝,悄悄记录着离开故土的时光。

此时,他终于回到故土,在离家时候没能赏玩过的珍贵岛屿上,建起心目中归港的大船。

南海隧道加固的工棚外,响彻哗啦啦的狂风,时不时还有树枝刺啦作响。

即将登陆的小台风,几乎是立安港这个季节最为频繁到访的客人。

律风这样的驻守人员,困在工棚不得动弹,只能借着视频通话,问道:“你觉得老师会设计什么样的船?”殷以乔沉默片刻,了然笑道:“应该是一艘中国味道浓郁的船。雕栏画壁,乌蓬灯笼的画舫船吧。”律风能从他简略的形容里,受到水乡氤氲的气息。

如诗如画的红灯笼,乌船顶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风。

可他拿起烧水壶,热水哗啦啦倒入玻璃杯,在外界雷动的风声里迟疑道:“老师的设计都会和当地人文历史相关。就算是中国古时候船,也该是南海的船。”殷以乔的中国史,也不过像课外书一般略涉及,绝对没有律风这样经过义务教育轮番考试来得巩固。

他对南海船的印象,从氤氲水乡走上了金戈铁马的极端。

殷以乔很难从铁灰战舰走出去,但他绝对不信律风指的是这样的锐利船型。

他不问道:“南海的船什么样?”律风全然不知师兄经历了怎样的大俗大雅挣扎,随手搜了搜华光礁一号的图片,发了过去。

“就像它一样福船——‘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承担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古朴木制的大帆船,有着尖底阔尾,方头高昂。

它高大如楼宇,又浑身架起大大的船帆,似乎入水便能疾驰万里,无人可敌。

独特的造型,令殷以乔充兴趣。

这样气势惊人的大帆船足够漂亮,就算是比照着原封不动地建成商业楼,也不会比宝岛其他着名建筑逊

他端详着福船尾部的雕花,在台风肆里听律风讲福船的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还有封舟使琉球、郑成功挥师东渡击败荷兰殖民者。

这样的船,是商船更是战船,多重良木叠起的雄壮身躯,自古航行在这片海域,保卫过宝岛领土,所到之处无不卷起嗬嗬风声。

律风的故事,总是讲述得情澎湃,使殷以乔眼里的漂亮福船与铁灰战舰逐渐重合。

他苦恼又无奈地问:“之前你和爷爷讲过福船的故事?”

“对呀。”律风浑然不觉。

殷以乔笑了笑,“那我知道爷爷会怎么设计了。”必定从福船起,至舰队归。

既能承载南海古代辉煌的航海历史,又能展现当今南海的雄风。

宝岛的地理人文,成为了南海的一部分。

他甚至觉得,爷爷会任地在宝岛上雕刻福船似的凤羽龙鳞,以赤红铁青,作为楼宇的主题。

立安港漆黑的天空终于下起了暴雨。

殷以乔和律风在暴雨中,一人一笔,隔着网络,共同猜测殷知礼会设计怎么一座“福船”。

台风的天气,持续了整整一天。

幸好这次的小台风,已经登陆过了南边国家的里可岛,到达立安港削弱了风力,否则他们位于海边的工程,不知道会延迟多久。

殷以乔在雨后如洗的干净海风里,前往工地。

综合旅游区的设施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检查完毕就能继续施工。

然而,对面的工程作业船,还靠在港口。

实在是不像工程继续的样子。

于是,殷以乔稍稍几步路,就能到达南海隧道工地门口。

他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道:“你们今天不开工?”律风浅浅叹息传来,“不开。遇上麻烦了。”陆地上的旅游区建设顺利。

海里却遍布暗礁岩石,没有那么容易突破大自然的防线。

律风跟着副总工做完例行检查,便背着电脑,上了殷以乔的车。

总工不在,跨海桥梁不开工,律风应当是休息的。

可他坐上副驾驶,重新打开电脑屏幕,上面整齐叠着数篇论文,等待他仔细详读。

殷以乔专心开车,好奇问道:“你在查什么?”律风头也没转回答:“岩石。”跨海大桥身下坚硬的岩石,阻碍了迅速的工程进度。

南海海峡海上,分布着大量花岗岩层,他们一路从浅层进入较厚区域,无可避免地发现再往深处,钻孔不成问题,但是桥基座的钢结构也许无法承受海底强。

海洋的深邃莫测,创造了一道无法攻克的难题。

在强与岩石双重作用下,他们想要树立的桩子,将会面临比16级台风、八级地震更为严峻的挑战。

桥基是一切的本。

跨海大桥必须稳稳地立在海面上,就必须穿透脚下的一滩花岗岩。

“南海海峡的地质情况很特殊,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所以想找找国际上研究洋底岩石的资料……”律风心情低落又烦恼,“但是,没什么帮助。”南海地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