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夫妻之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夫关系,无疑可以为人楷模。既是反封建的,又继承了民族的传统的优秀道德;既是反资产阶级腐朽化的,又焕发出解放的现代文明的新气息。

对于恋与婚姻,周恩来像大多数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认识和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周恩来15岁进天津南开学校,19岁毕业,在一所教育比较进步,并且很有特的学校里,度过了对一个人思想格的形成有极为重要影响的时期。

南开学校是今南开中学和大学的前身,于1940年在严氏学塾的基础上,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创办的私立学校,创办人严修在清朝做过翰林和学部侍郎,思想比较开明。

校长张伯苓是从北洋水师学堂以第一名毕业,又到本欧美考察过,办教育很认真。

周恩来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并且成绩优异。

“心算比一般同学笔算还快”并且在全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中,以《诚能动物论》获第一名。

卷子上的姓名是密封的,所以完全以文论取,不会像现在的许多文学评奖,掺杂人际关系的因素。名次是由学校创办人严修亲自选定,当他揭开评为第一名卷子的密封时,看到了“周恩来”三个字。他深深喜这个学生,因为过去的两年中,周恩来代表南开学校参加天津市各中等学校的校际演说比赛,都夺取了第一名。

严修十分器重周恩来的人品和才学,经过长期观察,慎重考虑,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恩来。并亲自托人向周恩来提亲。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正式面对了婚姻大事。以严修的名望和社会地位,能娶他的女儿为,无疑是令人羡慕,甚至是某些人所求之不得的。令人不解的是。周恩来却很有礼貌地辞却了这次提亲。

对此,周恩来的同班同学张鸿浩曾有回忆。说周恩来在一次散步时,对张鸿浩谈了自己的想法:“我是个穷学生,刚入学时,学习和生活费用靠伯父支持,现在虽然靠成绩好,作了免费生,生活费用还要靠自己解决。以我这种情况,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一定会受严家支配。所以我辞却了这门亲事。”周恩来的想法对于一名有救国抱负而又自尊自强的热血青年来说,是很正常,不难理解的。

那正是血、锐气、容易冲动,容易偏的年龄。周恩来从本回到天津,随即投入五四运动的洪中。周思来参加组织了革命团体“觉悟社”进的青年学生们相约:不恋、不结婚,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斗争中去,避免结婚受拖累或给后人添麻烦。

邓大姐对此曾回忆说:“他们那个团体有20多人宣布抱独身主义,周恩来也是其中之一,还为此发表过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的不断趋于成,周恩来在赴欧勤工俭学期间,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因一时情而宣布的独身主义,自然而然地面临了恋与婚姻这件人生大事。

旅欧初期,周恩来曾经有一位比较亲近的朋友,是个漂亮的姑娘。然而,好朋友未必适合作子。一旦作为婚姻来考虑,这,位漂亮的姑娘就不行了。因为她仅仅是同情革命,而周恩来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

“能经受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的伴侣。

周恩来曾对他的侄女周秉德说:“这样,我就选择了你们的七妈(指邓颖超)。接着和她通起信来。我们是在通信中确定关系的。”周恩来与邓颖超认识、往及后来通信,确定关系的基本情况,前面章节里写过。

我这里主要想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他们婚后的夫关系。

周恩来与邓颖超亲和睦,关系融洽,首先得益于他们彼此的选择。

周恩来基本是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和人民的,极少属于个人,因而也更少属于子。

从1940年我来到他身边,直到他住进305医院,到他逝世,他与邓颖超的夫生活很少。

从邓颖超偶尔谈到的过去生活,可以知道在大革命时期,在红军战争时期乃至整个战争年代,夫生活更少,他们都是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婚前,周恩来与邓颖超5年没见面,尽管他们确定了恋关系。

婚后的生活,邓颖超曾对我们回忆说:那时周公很忙,一早要从广州天字码头乘船去黄埔军校,晚上进回广州,还要参加广东区委的会议,向干部讲课作报告。我有我的一摊工作,我担任广东区委委员,妇女部长。两个人都很忙,见面不多,说个话的机会都很少。婚后不过一周左右,发生了国民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一案,他就更忙了…这种职业革命家的“月”预示着今后漫长的夫生活都将是伴随着奋斗与牺牲的革命进行曲度过。从统一广东到北伐;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到冲出“四一二”

“七一五”大屠杀的血雨腥风;从南昌起义到坚持白区斗争,到投入中央革命据地的斗争;从长征到西安事变,到抗战争…到转战陕北。他们夫聚少离多。并且聚时匆匆,离后悠悠,连泽东主席都两次大不忍地说:“可苦了恩来呀”

“你(邓颖超)这个后勤部长没有当好,这么久,你连到前委来问(恩来)也没有啊…”那种聚少离多的动颠沛的生活我曾经历过,不难体会。就是不曾经历过的青年,也可以想见。因为就是建国后相对稳定的生活,他们也仍然在作出最大的牺牲与奉献。

实在说,周恩来与我们工作人员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与邓颖超在一起的时间。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的最大乐趣都是为人民服务。这话讲起来似乎有点“讲大道理”

“讲大道理”是“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被极端化以后才变了味道,令人反了。如果你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呆几天,你一定不会说这是“讲大道理”你将慨万千地明白,什么叫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的生活习惯前面章节都讲过,完全是围绕工作“见针”毫无规律可言,吃饭和睡眠时间极少,而邓大姐基本是正常作息时间。所以常常是邓大姐睡醒一觉,周恩来还在办公;邓大姐起洗漱,周恩来刚回卧室吃了安眠药睡觉。邓大姐吃午饭时,周恩来或早或晚刚吃早饭。除非请客,他们很少吃在一起,更少睡在一起。在我印象中,一周难得在一起吃几顿饭或睡在一起。

由于总理时刻生活在工作人员的包围中,可以说,从两眼一睁到吃过安眠药入睡,身边总有秘书等人跟着递汇报条、请示,送审批文件。所以,总理和大姐就连说话的机会也是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