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谈话大多集中在石油问题上。前一天晚上的新闻报道透,石油输出国组织坚决要求今后的石油易一律用黄金支付,而不用纸币,因为纸币——特别是美元——几乎天天贬值。美国同石油输出国组织之间的谈判搁浅了,使得新的石油运的前景变得令人震惊地近了。

假使果真发生这种情况,那将给生产电力的公用事业带来灾难的影响。

这样聊了一刻,然后,尼姆到有人碰了一下自己的手臂。转过头去,他发现是瑟斯顿·琼斯,他在丹佛的朋友。他们俩热情地握了握手。

瑟斯顿问:“图尼帕工程有什么消息?”尼姆作了个鬼脸。

“建筑金字塔的速度更快些。”

“法老们不必取得许可证,对不?”

“对!厄休拉近来可好?”

“好极了!”瑟斯顿高兴地微笑着。

“我们快要有孩子啦!”

“太好了!祝贺您!这个大喜子是在哪一天呀?”尼姆趁说话的当儿,赶紧整理自己的吃惊的思绪。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丹佛的那个周末厄休拉上自己的情景。厄休拉私下告诉他,她同她丈夫都想要孩子,但就是生不出来。她这话后来为瑟斯顿证实了。

“我们夫俩都作了体检…我那杆,扳机能扣,也能击,但我装进去的都是空心子弹。我可永远也不会有实心子弹…”

“医生说大约在六月底。”啊,上帝!尼姆无须用计算机就可以断定这是他的孩子,他的思绪纷,犹如掉进了搅拌器里一般。此时此地他能说些什么呢?他的朋友用手臂轻轻地搭在他的肩膀上,给他提供了一个答案:“我和厄休拉很想到时候请你当孩子的教父。”尼姆刚要说同意,表示愿意做那孩子的教父,但随即觉得难以启齿。他只是再次紧紧抓住瑟斯顿的手,点点头表示同意。尼姆默默地发誓道,琼斯的小孩将有一位从未有过的最好的、最尽心的教父。

他们俩商定年会结束前再碰头。

尼姆继续往前走去,同更多的电业界的人士谈:来自纽约的康·迪生公司——在尼姆看来,这是北美办的最好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尽管它被迫充当纽约市的收税人以及受到投机成的政客们的诬蔑——佛罗里达电力照明公司、芝加哥的联邦迪生公司、休斯敦照明供电公司、南加利福尼亚迪生公司、亚利桑那公共服务公司等等。

金州电力公司派遣的由十二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活跃在来自外地的代表们中间,因为他们的公司是这次年会的东道主。雷·波尔森也在里头;他同尼姆跟往常一样不亲热地互相打了个招呼。约·埃里克·汉弗莱还没在会上面,不过以后会来的。

刚同一个人谈完话,尼姆注意到,在熙来攘往的代表们中间有一张脸越来越近。她是《加利福尼亚检查报》的记者南希·莫利诺。她径直朝尼姆跟前走来,使他大吃一惊。

“嗨!”她态度友好,风,但是,尼姆对不愉快的往事记忆犹新,使得他很难报之以同样亲切的招呼。然而,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太人了;她那高高的颧骨和傲慢的仪态正是她的动人之处。她深知穿着的奥秘;她穿的衣服一看就知道价格相当昂贵。

他淡淡地应了声:“你好。”

“我才在记者室拿到你的讲稿,”莫利诺小姐说,手里拿着一份新闻稿和一份他的讲演全文的打印稿。

“这份东西太单调乏味了。除了印在这里的之外,你还打算讲些别的什么吗?”

“即使我要讲,我要预先告诉你,给你帮忙,那才是见鬼哩。”这个回答似乎使她到高兴,她笑了起来。

“爸爸,”一个声音了进来“我们现在就上那儿去了。”这是本杰。他已经穿过代表们走向只够少数旁听者就座的会议厅小楼座。尼姆看到了丝和莉娅站在那边的楼梯口,她们俩向他招手,他也向她们挥了挥手。

“好的,”他对本杰说“你们快去找你们的座位吧!”南希·莫利诺兴味盎然地倾听着。她问:“你把全家都带来开会了?”

“是的,”他没好气地回答道,接着又加了一句“我子和我们的孩子同我一起住在饭店里。万一你想就此做文章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是我自个儿掏钱负担他们的费用。”

“哎呀!哎呀!”她打趣地说“我得了个多么可怕的名声啊!”

“对你,我得留点神,”尼姆告诉她“就象我遇见眼镜蛇那样。”好一个哥尔德曼!南希边走边想,这家伙可不是好惹的。

今天被派到这儿来干这份差使,出乎她所料,况且她也不想来。但是,本市新闻编辑主任在会议程上看到哥尔德曼的名字,就把她派了来,指望她能找到一些可资攻击的弱点,从而继续一场在他看来有新闻价值的争斗。啊哈,那位张口就是“我是教练”的编辑大人。这回可错啦。她打算要老老实实地报道哥尔德曼的演讲,要是材料值得的话,甚至给以润。(那份打印的稿子确实不值得,所以她才要向哥尔德曼提那个问题。)除此以外,她想尽早地离开这个鬼地方。今天正碰上她跟那个叫伊维特的姑娘约好在酒吧间见面的时间。她们俩一个星期前在那家酒吧间匆匆地谈过一次话,南希能够赶得上——她把汽车停在饭店的地下停车库——虽然时间是够紧的。她希望那位姑娘能践约,能解答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

这时得去听哥尔德曼演讲。她走进会议大厅,在新闻记者席上就座。

当尼姆在台上演讲时,他才发觉那个姓莫利诺的女人的话不无道理:象他这样一篇充技术名词的讲演,在新闻记者看来,确实太枯燥无味了。但是,当他描述金州电力公司当前和今后的负载和发电量问题的时候,从听众凝神静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许多人对尼姆以《超载》为题的演说里谈到的问题、挫折和忧虑产生了共鸣。他们的公司也面临着提供用户要求的稳定的电力的问题。他们也意识到时间越来越紧迫,一场严重的电荒只是几年以内的事情了。然而,他们的诚实几乎天天都要受到怀疑,他们的警告无人相信,他们的严酷的统计数字被视作笑柄。

快念完他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时,尼姆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份他昨天才写的补充稿。他将以此来结束今天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