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四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半明半暗的水隧道中,《奥克兰先驱报》的记者着隧道内飞水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大喊着:“这两天完了以后我要申请到讣告编辑室去清静一周。”附近的几个人微笑着,可是摇摇头,什么也听不见,因为一来隧道内水的回声太大,二来他们耳朵里着减震棉花团。可以减轻一点隧道内噪音回响的棉花耳是特丽萨·范·伯伦在外面递给他们的,那时记者组已经爬了一段陡峭的石阶,来到鬼门一号发电厂的水道,它把水汹涌地排向二十英尺以下的松岭河的地方。

他们正在摆准备进入隧道的时候,有人叫了起来:“嘿,特斯!你为什么要把我们从后门带进去!”

“这是送货的买卖人的入口处,”她回答说。

“你们这些家伙从什么时候起配受到更好的待遇呀?再说,你们总是嚷嚷着说你们的报道需要彩。这里就有。”

彩?在哪里?”《洛杉矶时报》记者怀疑地说,一边瞅瞅黑暗的口,里面只有几只稀稀落落的昏暗的灯泡,隧道大体上是圆形的,是在坚固的岩石中开出来的,墙壁仍然糙不平,还和开凿的时候一样。灯泡靠近顶部。悬在它们和汹涌的之间的是一条窄窄的通道,参观者得从这上面走过去。通道两边的绳索可以当作扶手抓住。

吃过早餐以后,尼姆·哥尔德曼解释了一下他们将要参观什么——“一座完全建在地下的水电站,在一座大山里面。然后我们再谈谈计划中的鬼门水力蓄能电站,这也是在地下的——完全看不见的。”他接着说:“我们就要去的水道实际上是整个发电程序的终点。但这样可以使你们对于我们所对付的这种力量有所了解。你们将要看见的水是已经用来推动过涡轮机,并经涡轮机叶片,然后才汹涌澎湃地出来的。”这股巨大的水展现在隧道的外面。一些记者倚在河岸上的金属栏杆旁,已经看到这股使人望而生畏的湍,汇入脚下咆哮着的漩

“上帝啊!我可不想掉下去,”一个广播电台记者说。他问范·伯伦:“有人掉下去过吗?”

“据我们所知有过一次。一个工人从这滑下去了。他是个游泳健将,我们后来发现他还得过一些奖章,但水道的水把他到底下去了。三星期后尸体才漂上来。”离栏杆最近的人都本能地后退了一步。

尼姆事先告诉他们的另一件事是,这一条水道是独一无二的。

“隧道长三分之一英里,沿地平线切入山的一边。隧道修建过程中,在放水以前,有些地方可以并排驶过两辆工程卡车。”南希·莫利诺故意打了一声呵欠。

“狗!你们有一个又长又胖又的山。这是新闻吗?”

“不一定非得是新闻。这两天的安排完全是为了介绍背景,”范·伯伦说。

“这一点事前已向每一个人解释过了,包括你们的编辑们。”

“你是说,‘背景’,还是‘没劲’?”莫利诺小姐问。其他人大笑了起来。

“没关系,”尼姆说“我反正说完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乘大客车走了一小段路以后,他领着路走进水隧道。

内的凉和外面的温暖与光形成了对比。这群人成单排向前移动着,脚下几英尺的地方就是冒着白沫的急光的圆圈在他们身后逐渐缩成了一个针尖。前面,几只昏暗的灯泡好象伸入了无限的远方。不时有人停下来看看脚下,同时一下也不敢松开引路绳索。

最后,隧道的尽头和一个竖直的钢梯出现了,同时传来了一种新的声音——发电机的嗡嗡声,随着人们走近梯子,嗡嗡声变成了巨大的轰鸣。尼姆向上一指,带头往上爬去,其他人紧跟在后面。

他们通过了一扇开着的调节风门走进了下面的发电房,然后顺着一段环形楼梯到了两层楼上面灯光通明的控制室。在这里,大家轻松下来,因为噪音小多了,只有一点微弱的嗡嗡声通过隔音墙传进来。

隔着一扇宽大的厚玻璃窗可以看见两台正在运转的巨大的发电机就在控制室的下方。

控制室里,唯一的一名技师一边看着布一面墙的一排仪表标度盘、彩灯和绘图笔记录器,一边在一个记录簿上做着记录。听到这批人进来后,他转了个身。尼姆在他转身以前就已从那一头红发上认出了他是谁。

“哈罗,弗雷德·威尔金斯。”

“嗨,哥尔德曼先生!”技师对参观者简短地问了一声“早上好”后,又接着去做记录。

“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尼姆宣布“在地下五百英尺。建这个厂时从上面打了个竖井下来,和采矿一样。从这里到地面有一架电梯,在另一个竖井里,是高电线。”

“这里工作的人不多嘛,”《萨克拉门托蜂报》记者说。他正通过窗口看着不见人影的发电房。

技师合上记录簿笑着说:“两分钟之内,你就一个人也看不到了。”

“这是一座自动化的发电厂。”尼姆解释说“威尔金斯先生是到这儿来做例行检查的。”他向技师问道“多长时间一次?”

“一天只来一次,先生。”

“其余时间,”尼姆接着说“这个地方是锁得紧紧的,无人管理,除了偶然要维修或者出了什么病。”《洛杉矶时报》记者问:“怎样开机、关机呢?”

“由一百五十英里外的控制中心负责。大多数新式水力发电站都是这样设计的。这样效率高,可以大幅度地节省劳力费用。”

“当出事并且造成恐慌的时候,”《新西部报》记者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