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扶栏向东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本知道你是寒微家世出身的女儿,这些金子你拿着。闱这个地方,讲究的不仅是容貌和品行,更要有机会。你是个聪明的姑娘,可要好好把握才是…"玉漱跪在地上,怔怔地看着手里的绣袋,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是阅选秀女的场所。因着暖阁里每还有大堆政事要处理,内务府便据各旗参选秀女的数量多少进行搭配,一般每隔几只安排两个旗,以供皇上阅看。
直到今时,被阅看过的还只是镶蓝旗和正红旗的秀女,按名讳选出其中十之二三,在体元殿里进行复选。却是并无一人被留下。而且在回来禀报消息的奴婢处得知,皇上兴致甚是不高,几乎不参与,都是勤太妃在主持。据说在这次以后,还要将下一次的选核推到半月之后。
钟粹里的诸女,都在心里打起算盘——倘若要等着轮上自己所在的旗籍,要轮上自己去待选,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于是那些家世好的,就开始四处托人;那些家底厚的,都在着手四处打点。
申时刚至,敬事房里的太监们结束了午膳,都在继续忙着整理后妃嫔们的绿头牌。桌案前整整齐齐摆着一大摞文书,上面的字却很少,是早前的小太监记录的皇帝宠幸某个妃嫔的事宜,手抄本,还要誊写造册,等写好了,手抄本即要焚毁。
"天这么热,你们还闷在这里埋头苦干啊!"尖细的声音响起,小太监们朝着门口望去,却是李庆喜笑容可掬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四个小太监,怀里都抱着一枚又大又圆的西瓜,像是冰镇过,瓜皮上还冒着白霜。
"我算是看出来了,整个内务府,你们才是最辛苦的人。得,今儿太妃娘娘赏了几个西瓜过来,我给抬到门口了,赶紧去吃一口解解暑吧。"李庆喜说罢,吩咐将西瓜放下。
敬事房里的太监们都认得他,是都虞司的总管大太监。众人此时正热得不行,听他说完,无不喜出望外,纷纷朝着李庆喜道谢。李庆喜摆摆手,示意他们到门口拿西瓜刀,切分冰凉凉的西瓜吃。
明间开门的屋里,宽敞整洁。最靠近西墙的桌案上,摆着一个七尺见方的锦屉。屉子里码放着一枚又一枚香木牌子,牌头拴着深绿的丝绦,扣着放。那牌子,后的人再悉不过,下面的可都是每个将要安排进御皇上的后妃名讳。
李庆喜不动声地绕过众人踏进屋里,背对着门口,见四周无人看着,迅速将那些牌子翻过来看,然后挑出其中一块,放在了锦屉正中间最显眼的地方。
他刚将牌子放好,身后就响起了一道咳嗽声。
"领侍大人。"苏培盛带着玉漱进来,望眼处都是三三两两围拢在一起的小太监,手里捧着西瓜,吃得嘴淌汁,不由皱眉重重地咳嗽了两下,呵斥着。
李庆喜吓了一跳,在他进门之前,赶紧拿袖子挡住身后的锦屉,朝着他一行礼,"奴才给苏公公请安。"苏培盛是敬事房正四品的总管,官衔至殿监督领侍,负责掌管整个内务府的事宜。内务府各司各院的太监和人都要听从他的调度,并管辖三大殿的常起居。位居中宦官之首。与那些在中苦熬多年而不得升迁的老太监总管相比,未至而立之年,年轻气盛,亦年轻有为,仕途正是如中天。
门槛边的太监们见到他,都不敢吃了,梗着脖子,噤声垂首。
苏培盛没理旁人,只闲闲地看了李庆喜两眼,而后似笑非笑地道:"这两天,咱家听闻李公公的眼神儿可是不太好,怎么也不找个大夫给瞧瞧?"李庆喜一怔,没听明白,"奴才的眼睛没问题啊,苏公公是听哪个嚼舌子的说的?"
"眼睛好使,怎么总是跑错地方呢?明明是在都虞司里当差,却见天地往敬事房里跑,还把后妃嫔的绿头牌当成是都虞司记录的笔杆子,想怎么使就怎么使。这要是一不留神传扬了出去,李公公总管的位置就别想了,项上人头保不保得住可就看万岁爷的心情了。"苏培盛一点情面都没留,说罢,就让身后的太监过去将锦屉取过来,然后一把翻开正中央的牌子,上面写着武瑛云的名字。
李庆喜的脸登时就变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苏培盛睨着目光,将云嫔的绿头牌拿起来看了一眼,又扔了回去,"咱家倒是眼拙了,没想到都虞司的人攀高枝儿都攀到咸福去了。咱家自小就在主子身边伺候,主子什么心思,做奴才的还能不知了?这几年,为什么里有的娘娘得宠,有的娘娘失宠?倘若都是仰仗这一块小小的绿头牌,你可就太小瞧皇上身边的我们这些人了。"
"公公恕罪,奴才知错了。奴才今后一定以公公马首是瞻…"苏培盛哼笑着看他,"咱家可不敢收你。你现在的主子是云嫔娘娘,矜贵得很呢,可也别以为拜了墙头,就能随便在敬事房里撒野!回去告诉你们主子,万岁爷最厌恶的就是这些个装神鬼的伎俩。咱家看在她的面子上,对你网开一面,可若有下回,咱家定不轻饶。"李庆喜头是热汗,闻言,连连叩头,"谢苏公公恩典。"说完了,三步并作两步,面朝里战战兢兢地退着往外走。
"慢着,这就想离开?"苏培盛蓦然叫住他,然后慢悠悠地踱步,一直走到李庆喜的跟前,才抬出手,脸上还是笑眯眯的,却在下一刻,甩手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
李庆喜被打得一个趔趄摔在地上,捂着肿红的脸,又是惊愕、又是恐惧地看着苏培盛。
"苏公公,这…"
"咱家饶了你的一条命,现在又给了你一张脸。怎么,你拍拍股就想走人?当咱家是什么!"李庆喜一怔,转瞬却是想起了什么,自己就了自己一个嘴巴,然后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了几张银票,上面盖着烫红大印,一水儿是宝成钱庄的票号,"是奴才不长眼,奴才该死。这点心意,是奴才答谢苏公公不罚之恩。公公大恩,奴才当牛做马,不敢忘记。"苏培盛掂量着手里的银票,脸上笑意盎然,"这些可都是你贿赂咱家的证据,同样也是你偷换名牌的罪证,咱家留下了。你以后好自为之,倘若再被抓到,可别怪咱家翻脸无情。"
"是,是,是…奴才记住了。"李庆喜三拜九叩地道完谢完,夹着尾巴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敬事房。玉漱站在西窗旁的桌案前,将所发生的事悉数看在眼里,直看得瞠目结舌,下意识地将怀里的绣袋握紧。
直到这时,苏培盛才转过头,一脸笑容可掬地看过来,"咱家教训奴才,让小主见笑了。"玉漱有些尴尬地道:"领侍大人诸事身,是我有所叨扰…"苏培盛不以为意地笑笑,"其实小主的意思,咱家明白。照理说,这个忙,咱家是不能帮的,但小主既然是婉嫔娘娘身边儿的人,咱家不能拂了面子。这样吧,下个月初三,皇上会在御花园阅看两个旗的秀女,届时,咱家会将小主安排进去。际遇如何,可就要小主自己把握了…"玉漱没想到他说得这么直接,一听完,马上取出绣袋,揭开上面的丝绦,就要往外面掏金子。苏培盛一把按住她的手,仍旧是笑眯眯地道:"小主这便伤情了。所谓来方长。等将来小主扶摇直上,不忘咱家的情分,也就得了。如何还能让小主破费?"玉漱以为他是在客套,又让了让,却道是苏培盛果真不收。就有些不懂了。刚才李庆喜私动绿头牌,被他捉住,无非是狠敲一笔竹杠;现在她主动送上金子,反而怎么都不要?
"公公大恩,玉漱没齿难忘。"苏培盛笑意融融地点点头,命身侧的小太监将她送回去。
(2)玉漱回到屋苑时,其他秀女都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聊天,瞧见她跨进院子,其中不知道是哪一个,忽然抬高语调,高声道:"呦,攀高枝儿的回来啦?"玉漱脸一僵,怀揣着绣袋,理也不理就往自己的屋里走。这时,那厢又有一个声音叫住她:"这么急着走干什么?心虚了呀——"旁边的少女杵了她一下,煞有介事地笑道:"你可小心点儿,人家现在是婉嫔娘娘跟前的红人儿。以后做了娘娘,身份不可同而语,我们可都要向人家磕头呢!"莲心捧着新绣好的样走出里屋,一眼看见玉漱回来,就要上去,却被另一个屋的秀女给拦住了,"我说,你还巴巴地往前凑什么啊?她有了那么好的倚靠,都不提携你,犯得着么?"莲心一怔,正好在这时,玉漱脚步不停地与她擦身而过,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将头埋得低低的,眼睛有些红。
莲心蹙起眉,甩开拉着她的秀女,也跟着进了屋。
门扉在身后被关上,外间的铺收拾得很干净,玉漱低着头,一声不响地坐到榻上,拿出一块蓝花方布,便开始收拾东西。
莲心走过去,一把拉住她,"你这是做什么?"
"我要搬出去,反正西厢里还有别的屋子空着。省得留在这里,连累你也让她们一起说!"玉漱说罢,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了下来。她自己伸手去抹,谁知道落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