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过少了关羽,曹倒还不必担忧。”

“因为他仍拥有我刚刚说的那些将领?”桐最听父亲所做的战力分析,因为自己毕竟无法上战场去,但能多领略一些战事风云,总胜于一无所知。

“不止。”

“嗯,我这趟与公孙度他们聚首协商,除了肯定不论官渡一役结果为何,东北诸郡仍可高枕无忧之外,还多知晓了不少事。”

“比如说啊,英雄出少年,曹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当然不会仅是一批老兄弟而已,还有…”桐正听得专注,冷不防却被一个声音打断。

“父亲,母亲请您尽早沐浴包衣,以便舒舒服服的享受家人为您准备的洗尘宴。”桐和父亲换了一抹无奈的眼神,迅速起身长兄桑刚入内,知道刚讲得兴起的话题,暂时已无继续的可能,唯有在心下暗叹一口气。

案亲原本要讲给她听的少年英雄,究竟是谁呢?

“校尉!”乍见自己牵挂多的主子掀开帐门进来,李章又惊又喜的笑道:“校尉,这几天你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接到信后,就一声不吭的离去?难道你不晓得如今战云密布?战事一触即发?还有…”

“李章,”夏侯猛伸出手来止住仆役一连串的发问。

“这十二以来,我马不停蹄的赶路,几乎有十天的时间都在马上度过,实在又累又渴又饿,你可不可以让我先坐下来口气,吃点东西,再回答你的问题呢?”经他一提,李章才发现主子面于思,虽然杂的胡碴无损于他的俊逸潇洒,却也掩不住他彷佛具体成形的倦态,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自己今年十八,夏侯校尉不过才大他七岁,也就是正值盛年的二十五,跟在他身边已有五年的自己,眼见他从议郎、骑都尉一路升至今的陷阵校尉,却从不曾看他像此刻这么憔悴过,在这十二天内,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先坐下,”不过现在也不忙着挖掘答案了,还是先服侍好主子要紧。

“小的这就帮你打热水去。”

“稍待。”跌坐于坐榻上的夏侯猛复又出声唤道:“告诉我在我离开的这些天里,有谁找过我?”李章面对这个问题,一时之间,竟是无话。

“看起来是谁都找过我了,”夏侯猛苦笑道:“好吧,那就先告诉我谁找我找得最急,又为了什么事找我好了。”

“罔顾军令,私自出营,夏侯校尉认为我等应该为何事找你找得十万火急呢?”回答他的却并非站在一旁的李章,而是用力掀开帐门,大步走进的一位独眼男子,身旁还跟着另一位面几乎一样冷肃的男人。

看清来人是谁以后,夏侯猛随即示意早已脸发白的李章暂且退出帐外,然后迅速起身道:“伯父,叔父。”

“住口,我乃此役督军校尉,职在督战,你伯父则为‘后拒’,负责指挥调度所有的预备人马;你放着好好的头衔不叫,喊什么叔父、伯父,莫非是想要我俩循私,对于你这次的阵前逃,来个放水不管?”既是本家的堂叔伯,这次又在战场上相处多时,对于此刻喝斥他的堂叔夏侯渊和独眼的堂伯夏侯惇的脾,夏侯猛自然有深刻的认识,但因为此番离营的情况特殊,竟让平素个开朗的他难得硬气,干脆正面相应。

“不,督军、后拒,属下从来不曾亦不敢如此奢想。”夏侯惇用他仅存的一眼深深望着侄儿,心绪翻腾得厉害。

“渊弟,”他蓦然出声道:“你知道外头见我们夏侯家与曹家情同一族,都怎么说吧?”虽然不晓得堂兄为什么会突然口出此言,但夏侯渊仍恭谨的接答:“说将军的父亲曹嵩原姓夏侯,本就是我们的叔父,啐,一派胡言,还不都是那些存心污蔑将军身世的人所捏造出来的谎话。”

“是啊,倘若他这一支姓曹的,与我们夏侯氏本为一家的话,将军岂会违反了同姓不婚的传统,把他的女儿嫁给我家懋儿。”夏侯惇沉了半晌,再娓娓道来:“但话说回来,我们兄弟俩与将军同乡,自小便玩在一起,长大后又跟着他南征北讨,对将军始终忠心,却是不争的事实,也难怪外人会胡加以臆测。”提起往事,夏侯渊嗓门就跟着大起来。

“想当初大哥你在打吕布时,被中了一个眼睛后,犹奋勇杀敌的刚猛,真是震惊四方。”

“上阵杀敌,本应如此。”夏侯惇反倒说得轻描淡写,甚至转变话题道:“倒是你在将军年轻不慎犯法,本应坐牢时,情愿吃亏,身而出担下所有罪名,被判刑坐牢,始终面不改的行为,才教人敬佩。”

“这话是说到哪里去了,”此时的夏侯渊已完全没了方才训斥夏侯猛时的肃杀之气,取而代之的,反倒是面对自家兄长提起往事时的腼腆。

“况且后来将军也没有忘记我,不但到处去找有力亲友帮忙,还花了不少钱,早早就把我给救了出来。”

“所以,”夏侯惇突然转向夏侯猛,一脸严肃的问道:“正当我与你叔父两人,因为有你这位侄儿的如入,打算在将军帐下,藉官渡一役扬我夏侯一门三杰之名,以报将军识人之恩时,你竟来个临阵逃,该当何罪?又有什么理由可为自己开?”罢才两位长辈说的那些事,在他们夏侯家一向引为“美谈”夏侯猛当然清楚两位当事人心中的骄傲,也清楚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那样做,全是因为当今的“行车骑将军”、“司空”兼“录尚书事”也就是曹的确识才、借才、才又懂得用才的关系。

他对伯父夏侯惇尤其特别亲近,经常和他共乘一辆马车,也让他自由进出于自己的卧室,任何其它的军官,都不曾受到如此的信任。

为什么?有许多人都说,那是因为伯父曾为曹赔上一颗眼珠子的关系。

但夏侯猛却深深明白原因绝非仅止于此,而是因为伯父为人忠勇可靠,文才武艺兼备高明,对曹又一直忠心耿耿的缘故,才会羸得他特异的重视。

如果清楚这段背景,再回想一遍刚才伯父所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对自己的寄望有多么高;他们夏侯家投身曹营的人不少,其中更不乏夏侯惇与夏侯渊自家的儿子与女婿,结果夏侯惇竟只说“一门三杰”而三杰之一,还是他这年仅二十余的堂侄儿,怎不教他闻之悸动?

但也正因为寄望之殷,所以如今见他触犯军令,失望才会这么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