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饿死的。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悲惨的一次围城战役。这是一场和圣经的记载一样恐怖的围城战;象耶路撒冷之围那样,据《耶利米哀歌》所述,当时的妇女们煮食自己的子女。战争爆发时,列宁格勒有近三百万居民,到维克多。亨利访问这座城市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六十万人左右。其余的人有一半已经撤离,另一半已经死亡。免费着这样一个可怕的传说:有不少人被活活吃掉。但在当时,外间对于围城和饥饿的真情所知很少。直到今天,大量的真情实况仍讳莫如深,记录材料都深藏在苏联档案馆里或已毁于战火。也许十万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说得出来,在列宁格勒究竟有多少人死于饥饿或饥饿引起的各种疾病。这个数字大概在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

列宁格勒使苏联的历史学家处于尴尬的地位。一方面这个城市历时三载的浴血奋战无疑是一篇世界史诗的素材。另一方面,德军仅仅在数周之内便倒红军席卷而来,直抵城郊,布置好这出戏剧的舞台。一贯正确的共产如何对此作出解释?如何解释他们为什么不迅速撤退徒然消耗粮食而对防守城市毫无用处的居民,为什么不替守军多贮存必需品以对付近的强大敌人,借此来动员这个困在水中的大城市以预防围城?

西方历史学家可以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责备他们自己的领袖和政府造成了失败和灾难。然而,苏联是一个一专政的国家,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永远正确的方法。这就为苏联的历史学家造成某种尴尬的局面。只有才有权分配印刷历史书籍的纸张。对希望出版他们著作的苏联历史学家来说,列宁格勒之围就成了他们喉咙里的骨头。为了这个缘故,俄国人民的一个伟大英雄业绩一直若明若暗,它的惨绝人寰、光炳月的真相也就无从大白于天下。

最近,这些历史学家已经战战兢兢地接触到一些发生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的错误,其中包括一九四一年红军在敌人的突袭面前毫无准备的状态、红军濒于崩溃的处境以及它在近三年中未能把半个俄国从德国人手中解放出来的事实。那时德国人是正在其他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一个小得多的民族。现在的解释是斯大林犯了一些重大的错误。不过情况仍然模糊不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随着难以窥见真相的苏联最高政策的一变再变,人们对斯大林作为战时领袖的评价先是有所降低,后来又有回升。人们还没把发生在列宁格勒的一切直接归罪于他。据教条,是无可非议的。

无可否认的是,拥有四十万之众的德国北方集团军在一次迅猛的夏季攻势中长驱直入,进抵该市外围,切断了通往“伟大的国土”——也就是未被征服的苏联大陆——的通道。希特勒决定不立即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击。他的命令要求严密封锁这座城市,使之不战而降。饿死或消灭它的保卫者,并且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夷平该市,使它成为一片没有人烟的荒原。

列宁格勒的居民深知,他们休想德国人会有丝毫善心。敌人散发大量传单不断催促把该市宣布为象巴黎那样的不设防城市,但这是办不到的。隆冬来临后,那里的人民通过冰封的拉多加湖开始在德军的炮火下把给养运进来。侵略军试图以炮火轰碎湖上冰层,但厚达六英尺的冰块是难以打碎的。在整个冬季,在黑夜里,在暴风雪中,在排炮的轰击下,护航队来往于冰道上,络绎不绝。列宁格勒没被降服。粮食运进来后,一些不起作用的人口便坐上空卡车离开了。到了天冰雪消融时,人口与粮食供应之间也就得到了一点平衡。

一九四三年一月,就在维克多。亨利访问该市之前不久,一些守卫列宁格勒的红军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迫使德军战线后撤一段不大的距离,从而解放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这次行动在封锁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敌军炮火的猛击下,恢复了一段被称为“死亡走廊”的铁路运输。德国人的炮击使运输不时中断,但后来总是得到修复。大多数货物和旅客都能安全通过。维克多。亨利也就是这样进入这座城市的。叶甫连柯将军的雪橇飞机在这个解放了的铁路车站附近着陆,帕格看到大量堆得高高的装食物的纸板箱,上面刷有usa字样。他也看到一批批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美军吉普和军用卡车,车上都漆有红星。他们在晚间乘火车进入一片漆黑的列宁格勒,在火车左边窗子外面,是德军大炮发出的闪光的亮光和低沉的轰隆声。

在寒气人的营房里,早饭是黑面包、蛋粉和用粉调成的牛。叶甫连柯和帕格跟一批年轻士兵一起坐在一长条一长条的金属桌子旁进餐。叶市连柯指着蛋说:“租借物资。”

“我看得出。”帕格在“诺思安普敦号”上当冷藏蛋吃光了的时候,也吃过许多这样的蛋粉。

那只假手挥向周围的战士。

“这个营的军服和军靴也是。”

“他们知道身上穿的是什么吗?”叶市连柯问坐在身旁的一个士兵:“你穿的是新军服吗?”

“是的,将军。”回答得很迅速,年轻的红润的脸出警觉的、严肃的神

“美国制的。好料子,好军服,将军。”叶甫连柯看了帕格一眼,后者点头表示意。

“俄国的躯体,”叶甫连柯说,他的话使帕格苦笑了一下。

外边的天逐渐变亮。一辆斯蒂培克指挥车开了过来,大的轮胎掀起阵阵雪花,接着司机敬了个礼。

“好吧,我们去看看我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了,”叶甫连柯边说边把他那棕的长大衣的领子翻起来,把皮帽扣紧。

维克多。亨利想象不出他们会看到什么,或许是另一个使人意气消沉的莫斯科,只是象伦敦一样被烧焦、被轰炸,疮怿目。现实使他目瞪口呆。

除了银白的阻气球安详地飘浮在宁静的上空以外,列宁格勒几乎没什么迹象表明它是座有人居住的城市。洁静的、空无人迹的白雪覆盖着一些两旁矗立着庄严古老建筑物的大道。不见行人和来往的车辆。象家乡的星期天早晨一样,但在他的一生中帕格从未见过这样一个宁静的安息。一种令人到不安的、蓝的、无边的岑寂笼罩着大地;不是白而是蓝,是洁静的白雪从某个角度反出越来越亮的蓝天。帕格从未见过如此人的运河和桥梁;他想象不到如此宏伟的大教堂,或足与丽舍田园大街媲美的宽广壮丽的大道,在晶莹的空气中披上银装;或在一条比纳河还要雄伟的冰封的河两旁的花岗岩堤岸上鳞次栉比的宏伟房屋,在指挥车驶上冬正面前方那个巨大的广场时,他在一瞥之间完全领略了俄罗斯的雄伟、力量、历史和光荣,就是在凡尔赛也看不到如此庄严华丽的景。帕格记得在描绘那次革命的电影中看到过这个广场,造反的人群和沙皇卫军马队发出震耳的吼声。而今,广场上杳无人迹。在这一大片雪地上看不到一条车辙和一点人迹。

汽车停了下来。

“多静啊!”叶甫连柯在十五分钟的沉默之后说了第一句话。

“这是我生平看到过的最美丽的城市,”帕格说。

“他们说巴黎更美。还有华盛顿。”

“没有更美的地方了。”帕格情不自地加上一句“莫斯科只是个村庄。”叶市连柯投以非常奇特的眼

“我这句话会得罪人吗?我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了。”

“太不讲外礼貌了。”叶市连何嚎叫起来。他的嚎叫听起来倒象是一只猫在足时发出的哈噜声。

随着时间的过去,帕格看到很多炮弹造成的损害:断垣残壁、阻的街道、到处都是钉上碎木片的窗户。太冉冉上升,条条大街都发出令人目眩的光芒。这座城市苏醒了,尤其是接近德军战线的南部工厂区。在这儿,炮火留下了更严重的创痕;好些街区整个被焚毁了。行人在打扫过的街道上跋涉,偶尔有一辆无轨电车颠簸着驶过,军用卡车和运送兵员的车辆却川不息。帕格听到远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德军重炮的轰鸣。他看见一些建筑物上刷有这样的标语:市民们!敌人炮击时,街道的这一边更危险。然而,即使在这儿,他的内心也始终存在着这样的觉:这是一座几乎空无一人、几乎远离战火的和平大城市。这些后来获得的、显得更平凡的印象并没磨灭掉——永远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磨灭——帕格。亨利那天清早在战时的列宁格勒所见到的鲜明景象:它是一个睡美人,一座蓝冰雪天地里被魔镇住的、属于死亡世界的大都会。

连基洛夫工厂也是一片荒凉气氛。据叶甫连柯说,这儿应该是非常紧张繁忙的。在一幢被炸毁的大楼里,一排排尚未装配好的坦克上是屋顶坍陷时散落下来的烧焦的碎瓦破屑。几十个戴着披巾的妇女正在耐心地清除碎片。有一个十分繁忙的场所:一个巨型天卡车场,它广及几个街区,上面盖上了巧的伪装网,维修工作正在这里紧张进行,工具的叮当声和工人的吆喝声织成一片,这里是租借物资发挥作用的一幅活生生的图景;一股来自底特律的洪达到了七千英里之外,德国潜艇无法触及的地方;数不清的磨损得很厉害的美国卡车。叶甫连柯说,这些卡车多半在整个冬季里行驶在那条冰上通道上。现在冰块变软了、铁路也通了,而且那条通道也完了。经过修整后,这些卡车可以调到中部和南部战线,大规模的反击战正在这两条战线上击退德军。叶甫连柯接着领他去看一个机场,部署在机场四周的高炮群看来是美国海军使用的货。在弹孔累累的机场上到处是伪装的俄国雅克式战斗机和漆上俄国标志的美国飞蛇式战斗机。

“我儿子驾驶这种飞机,”叶甫连柯边说边拍了拍一架飞蛇式的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