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1551-15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551]第二天,他率军路过大凌河城,此处空无一人,于是皇太极下令——拆了。

愤需要,理解万岁。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一至六月五,在长达二十余天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宁远一线展开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退回沈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捣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六月六,就在皇太极撤退的第二天,袁崇焕向朝廷报捷:“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锋,今始一刀一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天启皇帝回应:“十年之积弱,今一旦挫其狂峰!”皇帝很高兴,大臣很高兴,整个朝廷,包括魏忠贤在内,都很高兴。

现在是天启七年(1627)六月,很明显,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一,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袁崇焕的情况更复杂一点,首先是有人告他,且告得比较狠。

宁锦大捷后几天,御史李应荐上书,弹劾袁崇焕,说他在战役中,不援助锦州,是作战不积极的表现,还用了个专用名词——“暮气”

“暮气”大致就是晚上的气,跟没气也差不了多少,用这个词损人,足见中华文化之博大深。

如果你觉得这个弹劾太扯淡,那说明你还没见过世面。明代的言官,从没有想不到,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啥理由都能找,啥人物都敢碰,相比以往的张居正、李如松等等,这只是小儿科。

此外,不服气应该也是他辞职的原因之一。

宁锦大战后,论功行赏,最大的功劳自然是魏忠贤,头功;其次是监军太监;再其次是太监(什么都没干的);再再其次是阉大臣,如顾秉谦、崔呈秀等等等等;再再再其次,是魏忠贤的从孙(时年四岁,学龄前儿童),封侯爵。

袁崇焕的奖励是: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如果是个老实人,也就罢了,袁崇焕的格,要让他服气,那是梦想。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2]而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再干下去,就没意思了。

说到底,要想干出点成绩,自己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人罩着,按此标准,袁崇焕只能算个体户。

许多书上说,袁崇焕之所以离职,是因为他是东林,所以阉容不下他,把他赶走了。

这个说法有部分不是胡扯,也就是说,有部分是胡扯,袁崇焕虽然职务不低,但在东林里,实在是个不起眼的角,也没什么影响力,既不是首犯,也不算从犯,你要明白,阉也是人,事情也多,也没功夫见人就灭,像袁崇焕这类人物,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

但干不下去也是实情,袁崇焕的档案实在太黑,比如,他中进士时,录取他的人是韩旷(东林大学士),提拔他的人是侯恂(东林御史),培养他的人是孙承宗(模范东林),如此背景,没抓起来就算是奇迹了,虽说他本人比较乖巧,但要魏公公买他的帐,也不太现实。

基于以上原因,他提出辞职,基于同样原因,他的辞职被批准。

死了上万人,折腾几十天,连块砖头都没挖到的皇太极永远不会想到,袁崇焕就这么失败了,败在一个连大字都不识的人妖手里。

妖风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不是人,而是妖。

解决掉东林,没有敌人了,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

最先刮出来的,是那个妇孺皆知的称号——九千岁,但事实上,这只是个简称,全称是“九千九百岁爷爷”阉的贵孙们尽力了,由于天生缺少部件和职位的稀缺,魏人妖当不上万岁,所以只能九千九百了,用数学的角度讲,应该算极限接近。

除称号外,魏公公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个很牛的官衔,就不列出来了,因为我算了一下,总计两百多字,全写出来比较麻烦。

光有称号和官衔是不够的,人也得实在点,吃穿住行,还得买房子。

简单点说,除了不穿龙袍,魏公公的待遇和皇帝基本是一样的,至于房子,魏公公也不怎么挑,只是比较执着——看中了就要。

而且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不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