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36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封建的適應思想,諸如:上列的這些固有的文化傳統,從沒有人懷疑過它們的價值和正當,更沒有人反對,偶爾有人反對,力量也非常微弱,或者被政治力量迅速壓制。但現在開始面對着尖鋭而猛烈的挑戰。——衝擊和挑戰立刻遇到反應,衞道之士前仆後繼的去保衞它們。但是,他們保衞得越努力,中國胎換骨的時間,也就是使中國新文明誕生的陣痛時間,也越延長。中國所受的傷害,也因之越大。舊傳統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二十世紀清政府被推翻,滿族人被趕下金鑾殿,才算革除。但舊傳統的意識形態,直迄二十世紀末葉仍餘波盪漾。

亅亅亅47.第四十七章:領土的丟失五口通商使外國貨物像水一樣湧進中國,中國農村經濟結構,受到嚴重破壞。鴉片普及到窮鄉僻壤,它所產生的影響,跟煙前林則徐等一些煙人士所預料的完全相同,而清政府照舊冥頑不靈,並沒有從鴉片戰爭中收任何教訓,猶如醬缸中的樹木不能收任何養料一樣。高階層統治羣,包括皇帝在內,住在婢僕如雲的小天地中,眼睛從看不見怪模怪樣的西洋人,也看不見被產的農村和農民們的悲慘離,他們依然歌舞昇平,從不去想中國為什麼如此衰弱和如果再發生戰爭時,中國如何抵禦那些軍艦大炮。

但歌舞昇平僅只屬於統治階層。惡化中的官民反,卻繼續惡化。而且因為對外國作戰失敗,清政府的紙老虎已被戳穿。四面八方的民變,更如火如荼。最大的一支民眾武力,由基督教徒洪秀全領導,爆發的時間在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第八年,即1850年。爆發地點在廣西的桂平縣金田村。

洪秀全是花縣(廣東花都)人,花縣屬於説古中原話的客家人的縣份。跟當時每一個知識分子一樣,他自幼就接受儒家系統教育,讀儒書,立志遵循科舉程序,上進當官。可是,他到廣州參加了四次考試,卻連士大夫最低級的“秀才”頭銜,都沒有得到。後來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崇拜耶穌所描繪的天國中的太平景象,成為一個狂熱的教士。他創立“上帝會”宣稱耶穌並不是獨生子,他還有一個弟弟,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認為上帝是天父,耶穌當然是天兄。他把家中供奉的佛教神像和儒書以及孔丘、盂軻的牌位,全部搗碎燒掉。

這種舉動,使社會震駭,衞道之士羣起攻擊他,他逃到廣西,跟他的門徒馮雲山深入桂平縣紫荊山,向山上那些來自廣東的客家燒炭工人傳教,信徒數目急劇地增加。廣西連年發生旱災,民變蜂起,就在一八五o這一年,一省中就有九支民眾抗暴武力,每支都擁有千餘人或七八千人。省長(巡撫)鄭祖琛又是一位有名的贓官,迫使那些不肯參加民變的人也不得不參加。洪秀全就把他的信徒組織起來,成立太平軍。

清政府用它那些腐敗不堪的軍隊首先討伐太平軍,包圍洪秀全所在地金田村。次年(一八五一)太平軍突圍北上,攻陷永安(廣西蒙山)就在永安宣佈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被尊為天王,作為太平天國的元首。他把他的五位傑出的助手,都加封王爵。

再次年(一八五二)太平軍放棄永安,攻陷全州(廣西全州)進入湖南省後,攻長沙失敗,於是繞過長沙北上,攻陷嶽州(湖南嶽陽)在嶽州,他們從地下掘出十七世紀吳三桂所埋藏的巨炮,實力陡然增加,立即攻陷湖北省的重鎮漢陽(湖北武漢長江北岸)——吳三桂埋藏的巨炮,已是二百年前的古董了,卻竟然派上用場,仍能在戰場上發揮威力,説明清政府軍隊在二百年中,毫無進步。

一八五三年,太平軍攻陷湖北省城武昌(湖北武漢)順長江東下,最後攻陷江南最大的城市江寧(江蘇南京)定為國都,改稱天京。

太平天國的政治號召,可分為下列三項:一把滿族人逐出中國。

二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一個基督教的社會。

在這種要求下,太平天國做出種種使守舊的頑固派痛心的劇烈改革,諸如:止婦女纏足;食鴉片;止崇拜偶像和崇拜祖先;止娼止男子娶妾;止人口買賣;止飲酒;止賭博;信巫師巫婆;割掉辮子;厲行土地改革;創立田畝新制度;收土地為國有;照人口平均授田;創立新曆法,廢止陰曆,改用陽曆。這一連串的措施,使中國平空躍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清政府對這個跟普通民變不同的新生力量,大起恐慌。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不久,就派出兩支大軍北伐,第一軍由大將軍林鳳祥率領,由天京出發,進到距天津只三十公里的靜海縣獨鎮,引起北京清政府震動。第二軍由大將軍曾立昌率領,由安徽安慶出發,進到山東省臨清州。但這兩支北代兵團卻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沒有援軍,也沒有補給供應。一八五五年,第一軍退到直隸省(河北省)東光縣的連鎮覆沒,第二軍退到山東省西南境潰散。

北伐失敗,使太平天國推翻滿清政府,而由自己統一中國的希望破滅。並由於下列三項原因,迅速沒落。

其一清政府在滿洲正規軍瓦解後,乞靈於漢人的民兵(團練)即地方的自衞組織。清政府一位漢人副部長(侍郎)曾國藩正在他的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為他死去的老孃守三年之喪。他是一個典型的儒家系統士大夫,對太平天國破壞那些固有生活方式的行為,強烈地反。他以恢復傳統生活方式——他稱之為“維護名教”作為政治號召(他竭力的避免提到向異民族效忠的尷尬問題)組織以湖南省人為主體的湘軍,攻擊太平天國,成為太平天國唯一的勁敵。

其二太平天國以基督教立國,雖然天父、天兄之類已經嚴重的離經叛道,但西方那些基督教國家,卻十分興奮,又加上對清政府的惡,他們都盼望太平天國成功。一八五三年,法國大使朵博爾隆到天京晉見洪秀全,對太平軍的嚴格紀律,以及安定的社會秩序,至為驚異。可是,太平天國成長得太快,所有的領導人物,對國際局勢,跟清政府那些酒官員同樣的茫然無知,他們不知道利用外國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軍中的若干將領,卻已覺悟到跟外國人結合的有利影響。於是本來可以幫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反而倒轉過來幫助清政府。

其三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國由廣西起兵到天京定都,只不過短短的四年。領導階層固然都是傑出的人物,但他們的成功過於迅速,從燒炭工人貧農,轉眼間成了帝王將相,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可以説沒有經過嚴重的折磨和必須的訓練,使他們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定都天京後不久,他們就走上黃巢、李自成的覆轍,立即開始腐敗,習慣於他們所反對的墮落生活,而且被權力擺佈得發狂,開國的領袖們大部分死於自相殘殺。——任何新興力量都有兩個最致命的危機,一是腐化,完全背棄他們最初的革命神和奮鬥目標。一是不能團結,發生一連串自斬手足式的內鬥。太平天國如果在這兩方面不失敗,士大夫的民兵和外國人的干預,都不足以使他們失敗。

在這三種壓力下,太平天國終於不支。一八六四年,南京已被曾國藩的湖南兵團(湘軍)包圍了三年,洪秀全在圍城中逝世,他的兒子洪(王真)繼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新崛起的優秀將領李秀成,保護洪(王真)突圍,但被湖南兵團衝散,洪(王真)失蹤,李秀成被曾國藩擒獲。李秀成被擒後偽裝屈服,親筆寫了一篇供詞,要求曾國藩派他去向仍散佈在南中國各地的太平軍招降。但曾國藩顯然不願跳進這個圈套,所以仍是殺了他。

李秀成死,太平天國滅,建立政權十四年。

太平天國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國躍進一百年。而現在纏足、辮子、娶妾、食鴉片,以及等等其他被維護的“名教”一一恢復舊觀。只有一件沒有恢復,那就是清政府手中的軍權,從此轉移到漢人手中。

七捻軍·回變太平軍引發的戰爭限於南中國。

北中國的戰爭同樣烈,它是捻軍發動的。捻軍比太平軍起兵為早,而結束卻晚。

捻,作動詞用時,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紙片或棉絮成一條線樣形狀的動作。作名詞時,意思是指“一小撮人”本世紀(十九)初葉,淮河南北兩岸廣大的地區上,民間燒香拜佛,往往以一小撮人為一個團體,從事神和驅逐疫鬼的工作,一小撮人就稱為一捻。他們在實質上是白蓮教,但表面上不是。官員的貪污和水災旱災造成的饑饉,迫使農民大批離開土地,加入這種燒香拜佛的團體,到處亡乞食。在乞不到食時,就向地主富户和官員士大夫家劫掠。清政府把他們當作盜匪剿捕,他們飄忽不定,用游擊戰術抵制。

一八一四年,清政府聽説捻軍的領袖是一位名叫王妞子的女人,下令通緝,結果通緝不到。但經過這次打草驚蛇的搜捕騷擾,捻軍遂逐漸由小股合併為大股,練成勁旅。當時清政府正在對付天理教和其他更嚴重的民變,對搶軍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到了五十年代,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江蘇南京)捻軍領袖張洛行以安徽省蒙城縣雉河集(安徽渦陽)為據地,接受太平天國的封爵,分兵四出,攻城略地。清政府把征討太平天國的責任給曾國藩的湖南兵團(湘軍)用漢人打擊漢人。而由滿洲兵團對付捻軍,他們認為捻軍比較脆弱。

一八六三年,張洛行被叛徒苗沛霖出賣,擒獻給清政府以殘暴聞名的剿匪總司令僧格林沁。張洛行的侄兒張總愚繼續作戰,於兩年後的一八六五年,即太平天國覆亡的次年,在曹州(山東菏澤)把僧格林沁擊斃。清政府最後一張王牌輸掉了,不得不再依靠漢人,命曾國藩跟另一位也是民兵出身,被稱為“淮軍”(以安徽省人為主)領袖的李鴻章,乘消滅太平天國的餘威,負責對付捻軍。

一八六六年捻軍被清軍攔截,分為兩支。張總愚親率一支進入陝西省,稱為西捻。另一領袖賴文光率領一支進入湖北省,稱為東捻。一八六七年,東捻進到揚州瓦窯鋪(江蘇江都)在清軍雲集下覆沒。明年(一八六八)西捻折回山東省,在在平縣失道路,陷入黃河跟運河間的泥沼地帶,也全軍覆沒。

捻軍戰爭歷時五十五年,而最後十六年輾轉華中各地血戰。他們沒有最高的政治指導原則,也沒有崇高的理想,只盲目地攻擊清軍或被清軍追逐,只能騷動,不能成功。

在中國的中部地區,即以甘肅蘭州為中心的廣大範圍,跟太平軍和捻軍興起的同時,則有伊斯蘭教徒的叛變。

中部地區的伊斯蘭教徒,跟西部地區(新疆省)的伊斯蘭教徒,最大的差異是,西部的伊斯蘭教徒大部分是維吾爾人,他們幾乎全部保持固有的風俗和言語。中部的伊斯蘭教徒據説他們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於一千年前的八世紀唐王朝時,遷居中國,現在除了宗教信仰這一點之外,其他都已徹底華化,但在相貌上仍顯着阿拉伯血統,跟漢人比較起來,他們的鼻子較高,鬍子較多。

中部伊斯蘭教徒的行動分佈三個地區:一雲南省一八五五年,雲南回民領袖杜文秀在大理縣(九世紀時南詔王國的國都)起兵。

二陝西省一八六二年,陝西回民領袖任武,在渭南縣起丘三甘肅省一八六二年的同時,甘肅回民領袖馬化龍,在金積堡(寧夏吳忠金積鎮)起兵。

雲南省除了省城昆明外,其他縣份幾乎全都叛變。但伊斯蘭教徒內部的分裂使他們轉勝為敗,也使那個當時漢人很少的地區免去像越南一樣幅而去。到了一八七二年,清政府軍攻陷大理城,歷時十八年的混戰結束。

陝西省伊斯蘭教徒的武裝力量比較小,但因接近關中(陝西省中部)重鎮西安——千餘年的故都的緣故,影響卻超過雲南百倍,清政府軍總司令(西安將軍)多隆阿,在進攻囗(廠至)(陝西周至)縣城時被擊斃,滿洲貴族已第一千次的被證明腐敗無能,只好改派湖南兵團的另一位漢人將領左宗棠繼任。一八六八年,最後一位變民領袖(但他卻不是伊斯蘭教徒)董福祥投降,歷時七年的混戰結束。

甘肅省的回變規模最大,從東到西一千二百公里的食之內,跟雲南省的情形相同,除了省城蘭州外,其他城堡都響應馬化龍的號召。左宗棠於解決陝西省的回變之後,即行西征。一八七o年,攻陷金積堡(寧夏吳忠金積鎮)一八七三年,攻陷碾伯(青海樂都·大分裂時代南涼王國的國都)、肅州(甘肅酒泉·大分裂時代北涼王國的國都)歷時十二年的混戰結束。

八英法聯軍焦頭爛額的清政府正困於烈的內戰時,又因為過度的愚昧,引起致命的英法聯軍戰爭。

中美《望廈條約》上,有十二年期滿再行修訂的條款,中英《南京條約》卻沒有。但中英《南京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卻有利益均沾條款,所以也就等於有這個條款。

一八五四年——距中英《南京條約》一八四二年簽訂,已十二年;距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年簽訂,已十年。英法兩國公使向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要求就修約事宜,舉行談判。清政府那時還沒有外部,對各國的外事務,不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處理,而由在廣州的兩廣總督負責,這種畸形的形態,説明清政府的心理,那就是把這種棘手的事推的越遠越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