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援淮西、滅楊麼(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次北伐,是因為偽齊佔據襄陽地區,圖謀消滅南宋,才導致朝廷偏安派不得不同意姑且一試,看看是否能夠先發制人,消除威脅。就算不能成功,至少先把戰線放在江北,不會再發生被追殺的窘況。
從岳飛臨行之前,朝廷許多小動作都顯示出他們並不看好。高宗還與岳飛私下說好,在北伐過程中所有進展與疑慮,兩個人將利用馬成行八百里的神行術隨時溝通。
想不到岳飛第一仗就打響名號,緊接著偽齊第一大將李成居然不戰而逃,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高宗對李成的評價極高,他甚至要岳飛以節度使的職位去勸降李成,所以他不斷提醒岳飛李成一定是使詐,要岳飛絕對不能放鬆,給予李成偷襲反撲的機會。
即使在襄陽府第一次大會戰,岳飛正式大敗李成之後,南宋朝廷還建議岳飛見好就收;一直到鄧州第二次大決戰,岳飛再度擊潰金、齊聯軍,才讓大家知道,岳家軍的勝利靠的是實力。
總之,岳飛能依照預定計劃,收復大片失土,這是自從南宋建國以來還不曾有人建立過的功勛。南宋朝廷對於金人與偽齊的軍事力量一直都心存畏懼,然而岳家軍這次出師,竟然每戰必勝,每攻必克。這樣的戰果,遠遠超出了朝廷中君相們的預期,連一向主和的偏安派都不加以讚賞。因為即使要求和,也至少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武力,才有爭取更好條件的籌碼。
一天,高宗向籤書樞密院事胡松年說道:「我早就聽說岳飛行軍極有紀律,卻沒想到他上了戰場能夠這樣地破敵立功。」胡松年回答說:「就是因為他的軍隊有紀律,所以才能破賊,若號令不明,士卒不整,平常都無法自我約束,一旦面臨生死關的緊急時刻怎能獲勝?」韓誠私下跟高宗說:「多年前在瀝泉寺我們兩人都親眼所見,岳飛就是武曲星君轉世,還有天賜神兵相助;我當時便說他是上天派來幫助大宋度過難關的人,如今不就證明我說的沒錯嗎?不管是李成還是金兵,到底都是凡人,哪有辦法抵擋得過天兵神將?」高宗對那件事一直不願意全然相信,但也實在找不出其中的破綻;如今看到岳飛如神人般的表現,完全無法辯解,只能點頭贊同。
金、齊聯合庭湖的楊麼農民起義軍,分兵合擊消滅南宋的計劃,被岳飛率先出擊收復襄陽六郡的行動所破壞;但是他們並不死心,仍然決定於紹興四年九月,組織金、齊聯軍,大舉南侵。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宗輔、剛升任的右副元帥完顏昌和元帥左都監金兀朮統率,偽齊軍則由劉豫之子劉麟負責指揮,揚言要「直搗僭壘,務使六合混一」。
他們的出兵路線,本來是準備由順昌進犯合肥、歷陽,然後在採石渡江南下。但是這樣就必須與士氣高昂的岳家軍硬碰硬,而且岳飛的部隊隨時都可能由襄陽出師從背後夾擊,所以他們改變計劃,決定由汴河直下泗州。渡過淮河之後以主力扼守盱眙,再分兵去攻打滁州、和州和揚州,最後再西從採石渡江攻建康,東從瓜洲渡江攻京口。
當他們選擇遠遠避開兩湖地區的岳飛之後,整個長江中下游的守軍都到壓力沉重。
首先是劉光世,他決定將整個淮南西路拱手相讓,敵軍還沒到就直接退守長江南岸。
張俊也主張劃長江為防禦線,認為應當聚集重兵守住平江,等到敵人退兵再慢慢想辦法把失地收回來,而且說他因為騎馬摔傷手臂,所以拒絕出兵渡過長江去攻擊金軍和偽齊軍。即使丞相趙鼎派人督促,張俊仍不發兵,趙鼎奏請朝廷嚴懲,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結果,整個長江中下游的江北地區,宋將都是直接棄守;幾路宋軍全部退防守於長江南岸,張俊軍守常州,韓世忠軍守鎮江府,劉光世軍守建康府。
不只敵方知道岳家軍不好惹,南宋朝廷以及所有將領更清楚。其中受最深刻的,除了高宗之外,就屬岳飛的老上司張俊了。岳飛在他麾下那兩年,他名下的戰功幾乎全部都是託岳飛的福才能獲得。所以他馬上奏請高宗,下詔給岳飛,讓他出兵救援淮西。
兩軍戰之後,幸好南宋軍隊都奮勇抗戰,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首先是韓世忠在大儀鎮大敗金兵,擄獲金人鐵騎將官撻也;稍後,韓世忠的部將解元又擊敗金人於承州,擒獲一百五十餘人。
長江北岸的廬州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撫使仇悆拒絕執行其上級劉光世撤守的命令,劉光世派統制張琦來問他的罪,仇悆說:「你們這些孬種不願守衛國土,為何一定要我跟你們一樣?我已經決定用命捍衛國家!敵人還沒來就先逃走,真不知你們以後到底還有甚麼可讓人民倚賴?」張琦被說得臉上羞紅,只好作罷,忿忿回去覆命。
仇悆手中只有召募來的廬州和壽州守軍幾百人以及二千鄉兵,居然幾次打退偽齊攻勢。十二月,劉麟又增兵攻打,金兀朮親自擔任後援,所幸岳家軍由鄂州趕到,統制徐慶和牛皋先勝一仗,後來岳飛親自蒞臨率軍重擊偽齊軍,才解了廬州之圍。
此時,金太宗正好病危將死,完顏宗輔、完顏昌和金兀朮撤兵回國。偽齊獨木難撐,只好結束戰爭。
建炎四年二月,原出身盜匪的京東西路東平府鈐轄孔彥舟又起兵作亂,一路殺到鼎州北面的澧州。
湖南境內農民起義軍領袖鐘相趁著地方官員逃遁的機會,也發動叛亂自立為楚王,建立了割據政權,很快就佔據了庭湖濱的大部分州縣。
孔彥舟軍擊破鐘相的大寨,俘虜並處死了鐘相夫與長子鐘子昂,然後北上投降了偽齊。
鐘相死後,澧州的殘部楊太轉移到辰陽縣,和鐘相另一個兒子鐘子義合,聲勢益壯大。鐘子義雖被稱為「太子」,但只是名義上的領袖,楊華、楊廣、楊太等才是真正的首領;其中楊太因為年紀最輕,被稱為楊么。
建炎四年六月,宋廷任命程昌?為鼎州澧州鎮撫使兼鼎州知州,負責剿匪。程昌?招降了楊華,後來楊廣又被部下所殺,由楊么獨掌大權,自稱「大聖天王」,以黃誠為謀士。
楊么大敗程昌?的水軍,並造出三十艘左右能載千人的大型戰艦,稱為車船;船上設有踏板,可用人工蹬踩以加快速度,缺點則是不能在淺水中行駛。他還擁有幾百艘輕快的海鰍戰船協同作戰。
一直到紹興三年,曹成等陸上盜匪已經都被岳飛剿除;但是程昌?不但無法鎮壓楊么,反而讓他益壯大,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紹興三年六月,朝廷任命王燮為荊南府潭州鼎州澧州嶽州鄂州制置使,以其「神武前軍」一萬多人為主;總共召集五萬多人馬圍剿楊么。楊么倚仗優良的水軍,將統制崔增和吳全的一萬水軍全數殲滅,又在陸上乘勝擊潰了王燮的「神武前軍」。
岳飛原本計畫收復襄陽六郡之後,回頭就要對付楊麼的農民起義軍;結果被援救淮西的事情耽擱了一下,直到紹興五年才開始進行。
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從池州去平江府晉見高宗,並隨同高宗返回臨安。高宗任命岳飛為兩鎮節度使,又加上荊湖南路荊湖北路襄陽府路制置使,再升為「神武后軍」都統制,賜錢十萬貫,五千匹,並且命他帶領麾下人馬,務必掃平盤踞在庭湖多年的楊麼一夥賊眾。
朝廷最怕武將們在出師征討過程中把事權擴大,以致發生武人專擅、尾大不掉的弊病,可是在實務上又難以遙控;所以從北宋中葉以來,就逐漸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負實際責任的武將之上,朝廷經常都會加派一名出身於士大夫的執政大臣擔任監軍,適時節制這個領軍的武將,避免讓他坐大。
在南宋初年的四五員大將當中,依照輩分來說,岳飛是發跡最晚、年紀最輕的一個;但他多次在平遊寇、破金兵、敗偽齊的戰役中立下了無出其右的彪炳戰功,遂使他威名的提高比他官職的升擢更要快一些。所以朝廷不免投鼠忌器,不敢隨便選一個文官來制約他。最後決定派遣右相兼知樞密院事張浚,依照慣例擔任監臨岳家軍的職務。
岳飛從宗澤那裡養成一種習慣,每次碰到新的敵人或新的狀況,首先要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以及各自的長處與短處,再從其中找出致勝之道。
岳家軍雖然是一邊打一邊擴充,但是最銳的主力部隊大都是身經百戰的北方人,對於水戰一點也不悉;雖然編制中包含張榮的水軍,但是人數不多。
至於楊麼的起義軍,他們本就是庭湖周圍的農漁民,經歷幾年的生死戰鬥,可說是目前大宋境內最強大的水軍。因此岳家軍如果購置船隻,演練水戰,然後採取傳統水軍對戰方式,絕對是全軍覆沒,變成庭湖裡魚蝦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