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每筆錢花在哪裡,產生什麼樣的作用,都是需要經過一套嚴格的程序來做決定的。
尤其是隨著火箭回收技術的解決,現在發成本也不像是以前了。
以目標為近地軌道衛星的發為例,據國際上的報價,Space-X的獵鷹火箭已經能做到1141美元/千克,對比NASA九十年代設計的德爾塔4型火箭11660美元/千克的成本來看,已經削減了將近十倍。
而華國目前在國際上最具商業優勢的快舟一號甲火箭,發成本也從每公斤一萬美元降至了五千美元左右。
如果執行一次載人登月計劃需要將質量大概在五十噸左右的航天器先投送到近地軌道的話,忽略掉飛船不是衛星、不能分十幾次往天上送這種現實因素,這一部分的發成本理論上也是可以控制在2億5千萬美元以內的。
因此,只是為了登上去的話,本沒有建造質量投器的必要。
但陸舟所想的並非是僅僅把人送上去個旗子而已,而是在月球建立半永久、乃至永久質的科學考察站,甚至是資源開採基地。
考慮到這個長遠的目標,採用一種理論上成本更低的發方式,將質量從地表投送至大氣層外的近地軌道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如果一直採用化學動力火箭,當發次數突破千次,乃至上升到萬次這個數量級,讓太空探索真正從科研活動變成一項產業,且不說成本的問題,只怕光是環保這個問題就足夠讓人頭疼的了。
要知道,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可是帶毒的。
當然,陸舟心裡也很清楚,這種萬億級的項目,僅憑一個想法是不可能說服長老院的,尤其是在航天這種不具備迫切需要的項目上。
不過,相信等到他拿出足夠的成果之後,他說的話應該就更有說服力了。
會議分兩個部分,上午進行到了十二點宣佈了中場休息,中途大家吃了個會議簡餐之後,等到下午一點半鐘會議繼續進行。
下午這部分會議主要是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的主場,討論的內容也都主要集中在技術領域。
在會上各大研究單位的代表們都踴躍發言,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除了航科集團秀了一把長征九號火箭的概念圖之外,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技術構想。
比如華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的高研究員,展示的等離子體發動機的模型,除了在加速技術的細節上與陸舟的想法不同之外,也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路了。
在這場會議中,陸舟的發言倒不算多,只是簡單地說了說自己關於霍爾推進器這條技術路線的構想。
這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的觀點,另一部分則是他在PPPL實驗室擔任顧問的期間裡,和AF-MPD項目組的研究員閒談時產生的一些想法。
原本他以為自己的觀點已經夠前衛的了,結果沒想到還有人的意見比他更科幻,甚至把無工質推進的觀點拿到會上給拋了出來。
事實上,無工質推進到也不能完全算是科幻,至少NASA確實有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在Arixv上甚至還能查到相關的論文。
畢竟關於未來的事情,沒有人敢說什麼是絕對的。就算是最傑出的學者,也不敢對“未來”做出“絕對不可能”的斷言,即便那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匪夷所思的。
但無論怎麼說,無工質推進這種遙遠的東西,都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話題。
大家聽過了也只是笑了笑,沒有太往心裡去。
這種研討會本身也沒什麼忌諱,基本上就是暢所言,大傢什麼話都可以說,也不會出現那種只反駁不立論的槓。
至於最後採用那條技術路線,自然還是看成果。
即,到了年中會有一場招標大會,對於登月計劃中最關鍵的大載重航天器進行招標。
不管是火箭也好,航天飛機也好,誰能將至少30噸的荷載投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並且安全地帶回來,誰就有希望中標。
目前來看,最有希望承擔這一重任的大概是長征九號。
不過,2028年的首飛時間,哪怕不延期,距離如今也還有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