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是,宣傳陣地呢?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還得推一把好吧,官僚們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他們支持第五代拍大製作,又招安了第六代,還給北上的香港導演各種便利,至於效果嘛……
“藝術家們面對政府的時候,總是跪在地上的同時又揮舞著拳頭。”尊敬的漢弗萊爵士如是說。
指望那幫第六代導演支稜起中國電影那是想多了,《頤和園》講了什麼深刻的內容嗎?完全沒有,就是郝蕾一路,然後就此成為許多偽文青們的……神女。
沒錯,就是印度教裡面的那些神女,你以為他們從電影裡看到人,實際上他們只看到了人和,他們只是想跟電影裡的男演員一樣郝蕾罷了。
至於王小帥、賈樟柯就不多說,前者自己蛻變成了惡龍,後者只能跟在法國人股後面亦步亦趨。
畢竟,賺不到票房,口碑也就那樣,這點殘羹剩飯也放棄了,那就真的完了。
即便如此,第六代導演終究還是自己人,而且還能在國際上刷刷榮譽,香港那些北上的傢伙,就是徹頭徹尾的利益動物。
這些人是在殖民地長大,又經歷了90年代初的紅旗落地,壓兒沒將大陸當成祖國,加上又在香港那個環境中被壓抑得狠了——張之亮、陳可辛專業些人,要敢在香港玩《肩上蝶》、《武·俠》那一套,早被道上的古惑仔們拿走一隻手了。
他們北上之後,忽然發現這邊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而且還將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那自然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
所以吳宇森可以公然的叫出,要拿大陸的資金和市場,來培養香港和臺灣的從業人員。
事實上,不僅他和張之亮、陳可辛如此,徐克、王晶這些口碑還行同樣如此,後者多少還收斂著一點,而且看風頭的能力很強,前者麼……要是將《狄仁傑》系列好了,會是一個非常出彩的IP,然而最後還是被他玩得稀爛。
除此之外,這些利益動物從來都是隨風倒的貨,徐克為什麼第一時間北上?因為他是越南華裔,對香港沒什麼情。
同樣,陳可辛受了教訓後,雖然靠著《中國合夥人》再次站了起來,依然死不改,拍李娜那的傳記電影也就算了,《中國女排》最後成什麼玩意兒了。
都21世紀了,還是那一套集體與個人對立,這麼多年一點長進都沒有,隨便找個網絡寫手當編劇,都比這個劇本要強。
直接個三部曲,袁偉民時代、陳忠和時代以及郎平時代,第一部重點刻畫三連冠。袁偉民告訴女排姑娘,競技比賽就是要贏,體育賽事就是和平時期的戰場,要告訴外國人,你們能做到的我們能做到,你們不能做到的我們一樣能做到!
第二部重點刻畫讓球風波和雅典奪冠,陳忠和告訴女排姑娘們,我們現在不僅要贏,還要堂堂正正的贏。於是雅典決賽,在趙蕊蕊受傷不能上場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最終實現了大逆轉。
第三部重點刻畫改革和巴西那場比賽,然後郎平告訴朱婷,集體與個人從來不是對立的,08年她帶美國隊戰勝了中國隊,觀眾們罵她是叛徒,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認可。提到女排三連冠,必然繞不開郎平,而提到郎平的成就,必然也繞不開女排當初的三連冠,最終點出幾十年來簡過的女排神:永不言棄。
如此三部曲,承上啟下傳遞女排神,不比《奪冠》那種暗添堵的玩意兒強?
別的不提,08年奧運中美對決之前,黃渤跟鞏俐在車裡的那場戲,你敢說沒觀眾會覺得,黃渤是想要鞏俐讓球但又不好意思說?
所以,陳忠和要求電影裡不出現自己名字,一點問題都沒有。
回到正題上來,六代支稜不起來,香港導演靠不住,那第五代呢?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分別用《滿城盡是黃金甲》、《無極》以及《一九四二》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生常談,張藝謀、陳凱歌兩個人,沒有足夠強力的編劇或者製作人壓著他們,必然用一大堆美的食材燉出一鍋翔來。
張藝謀好歹還有些家國情懷,看開後也能勉強剋制一下表達,而陳凱歌到了後面,就完全放飛自我,以至於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達什麼了。
寫詩嘛,當然要朦朦朧朧,要不知所云才是最好的,普通人都能看懂的詩,那還能算是詩麼?
也不知道白居易知道後,會不會從墳頭跳出來他幾個耳光,如果他辯解說的指的是十四詩,莎士比亞很樂意跟他決鬥。
至於馮小剛,要比張藝謀和陳凱歌接地氣,但總想著裝一波,並始終對年輕時被大院子弟看不起這件事耿耿於懷,功成名就之後還想再上一層,提升自己的格。
偏偏肚子裡又沒什麼貨,要麼像陳凱歌那樣照抄國外名著,要麼被人牽著鼻子去拍《集結號》、《一九四二》這種玩意兒。
須知,苦難本身並沒有意義,既不能代表正義也不能代表榮譽,真正有意義的是苦難背後的那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