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是……”王中磊想要說什麼。
“要麼不做,要麼做好,你以為我們違約的話,中影不會接手《源代碼》的宣發嗎?”王中軍警告了句,“至於陳國富那邊,我會打招呼,就算他不,跟某些人作梗,讓好萊塢那邊出了差錯,李旭也會想辦法補償我們。”說到這裡他忍不住又要嘆氣,那小子才25歲,處理起事情就已經這麼果決,自己弟弟都要40了,依然還這麼不著調。
“知道了……”王中磊無可奈何的回答道,看了大哥一眼,似乎還想說什麼,但最後還是悶悶不樂的離開了。
看著空無一人的會議室,王中軍再次長嘆了出來,他自然知道王中磊最後想要問什麼,然而一個不注意,李旭就已經勢大到以華誼的體量都難制的地步。
誰能料到,他就拍了三部電影,就穩固確立了自己在圈內的地方,王中軍比誰都清楚,一個能不斷賺取高票房的導演,對影視公司的作用有多麼巨大。
如果橙天當初挖走的是馮小剛,而不是那一大堆藝人,只怕華誼真的會被拉下馬。
不過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王中軍明顯覺得到,整個京圈,已經開始有意無意的往李旭偏斜。
這才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
所謂京圈,並不是指以華誼兄弟為首的這幫人,也不是指鄭曉龍、趙寶剛為首的大院子弟,京圈是個很籠統的稱呼。
想要明白什麼才是京圈,那就要從七八十年前的民國時期的京派和海派之爭說起,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是經濟中心,所發展出來的文化特自然也是極其不同的。
北京的人覺得自己在天子腳下,天然就高人一等,然而上海的人卻覺得全天下的財富都在這裡匯聚,本不是那些老朽的傢伙能追得上的,於是彼此少不得進行各種攻訐。
比如戲班裡傳的“北京成名,上海賺錢”的俗話,雖然說的是事實,但是關於這個引起的京派圈子和海派圈子的撕
都是一大堆,就更不說其他的。
這裡就不過多講述,新中國之後依然難免還有這種衝突,但前30年有太祖鎮壓,鬧不起多少風,等到70年代末,所謂解放思想的風
吹起來,那就不一樣了。
北京文藝圈裡最為提倡的就是所謂的,要丟掉戲劇的柺杖,意思就是說,要提倡拍那些不說人話電影。
這不僅得到下面部分人的上面,也得到了上面的支持,畢竟李雲鶴主導的樣板戲學的就是好萊塢,在戲劇上面做的非常出,上面要徹底掃清李雲鶴的影響,那自然是樂得扶持這幫人了。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那套合適,以謝晉為代表的上戲、上影、上美影,依然堅持以故事的形式創作電影,並在80年代還有《牧馬人》、《大橋下面》、《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等出作品。
再加上樣板戲裡面最受歡的《智取威虎山》和《紅
娘子軍》,都是上海這邊出品的,於是就有了86年的批判謝晉。
第五百七十六章所謂京圈這次批判雖然沒有打到謝晉,但也重創了以他為代表的上海文娛圈,畢竟,在那個電影統購統銷的年代,票房好壞跟導演一點關係都沒有,反而是打著“丟掉戲劇的柺杖”的旗號劃分階層,增加自身的優越很有
引力。
之前說過,工業革命之後,上層無法通過掌控知識對下層形成絕對的優越之後,他們就將美學的定義牢牢抓在手中。
那十年的事情就不多說了,總之某人一反攻倒算,文化界的人自然是歡呼雀躍,想要恢復他們幾十年前那種高人一等的地位,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丟掉戲劇的柺杖”,以此來抬高自己並搶奪文娛圈的話語權。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把中國電影帶到溝裡去,那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同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上海作為經濟中心,更能明白普羅大眾的喜好,而以上影為代表的不少電影人,也都多少還有些理想主義,而且執導能力也不錯。
不提謝晉那幾部作品,單是那部《大橋下面》,將個體戶、黑五類、未婚先孕以及為出國拋棄子等一系列元素融為一體,將悲劇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出來,不知道高出了同時期的北電導演多少水平。
如此這般,再加上京派和海派從民國時期的對立,怎麼不讓北京文娛圈的一干人,將上海文娛圈的趕人,看成是眼中釘中刺?
因此,86年批判看似被上面和稀泥了,但實際如何,只要看看李少紅拍了一部票房不錯的《銀蛇謀殺案》後哭著跟北影的領導要求,再也不要拍故事片就知道了。
再然後,90年代反應遲緩的電影廠終於進行了改制,可在電視機以及各種盜版的衝擊下,尤其還是上海這種經濟前沿的大城市,本來就已經被拖得疲憊不堪上影、上影美終究無力迴天,轉型失敗後淹沒於時代之中,京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然而事情並沒有到這裡就結束,作為一個圈子,必然要有一個核心,有外敵的時候,幾個核心都無所謂,但是沒有外敵了,那麼彼此之間必然要決出高低來,所以大D跟阿樂出去釣魚,釣著釣著就把命給釣走了。
那個時候的京圈兩大核心就是北電跟中戲了,基本上,從千禧年前後開始,大陸娛樂圈百分之八十的明星都是從這兩所大學出來的。
至於人藝,那是專攻話劇,就像紐約百老匯一樣,格是夠高,但是受眾也非常的小——相對於電影電視來說。
於是北電和中戲肯定要爭個高下,而最終結果,中戲的七朵金花變成了八大金釵,還把原本沒有列位的班長張彤也放了進去,今年年底的潑墨門大概是最後一擊。
當然,這並不是說潑墨門是由北電主導的,只不過是恰好出現在那個時機,讓人可以利用一把。
這就好像世紀之的時候,北電當初出了小燕子,而中戲出了玉嬌龍,於是北電佔據了小熒幕,而中戲卻在電影裡面撞得頭破血
,這其中既有著必然,也有著巧合。
畢竟,北電的導演,中戲的演員,這句話曾在90年代末風靡一時。
然後北電出了個趙薇,一下子火了半邊天,將想要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都引走了,中戲肯定不甘落後,正好章子怡的玉嬌龍也火了,於是在電影這條路上大步向前,電視演員怎麼有電影演員的
格?
偏偏國內幾大知名導演,五代的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以及之後六代的婁燁、王小帥、賈章柯,都是從北電畢業的,於是中戲最終選擇跟香港那邊的資本合作。
再後來就不用多說了,港臺那幫人什麼德,十幾年後只要會上網,都是知道的。
用大陸的資金和市場培養自己的新人,再有名的大陸演員過去了,都只能做配角,用大陸的明星給自家的小演員抬位等等,最猖狂的時候,吳宇森甚至再《太平輪》裡讓章子怡給宋慧喬做配。
所以,在電影之路上沒走出來的中戲,也就因此被拉攏了鄭曉龍等人,而佔據小熒幕的北電甩在了身後,“花”也就輿論裡變成了“釵”。
於是乎,在目前這個階段,所謂京圈,簡單的來說,就是以北電這所中國名氣最大的,並打通了上下的藝術院校為核心的,由大院系、華誼系等人脈阻止的,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圈裡有著相當話語權的圈子。
當然,其中的恩恩怨怨並不是這麼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還有許多東西摻和在其中,金錢、地位、環境變化等等,但從80年代末開始,最終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儘管在這個大圈子裡也有許多小圈子,比如人藝派、中戲派,以及上面提過的大院系、華誼系,以及張藝謀為代表的西北圈,但是沒有北電居中調節,各種往來都會打個折扣。
說得再形象點,北電目前的地位,就是秋五霸之一,各個諸侯多少都會賣個面子。
而王中軍的擔憂就在這裡,李旭有背景有身份還有錢又才華,又是正兒八經從北電導演系畢業的,北電這些權力的最好繼承對象。
即便華誼是一方諸侯,同樣有人脈有後臺,但在京圈之中,對北電的重要顯然還是比不過李旭的。
別的不說,光是靠著李旭這塊招牌,去年北電的報名人數就又有新高。如果北電全力支持他的話,華誼就算不用仰人鼻息,只怕也要靠邊站。
所以他現在才要進一步好李旭,想要將其穩住,只是,為主之後又要怎麼辦呢?
王中軍不會知道,如果李旭知道了他的擔憂,絕對會嗤之以鼻。
關於以北電為核心的京圈,李旭前世多少是有些瞭解的,只不過不夠系統。今生有了更多信息渠道之後,結合前世的種種,對其中的恩恩怨怨看得更清楚,比如翟天臨事件、趙立新事件,也許最開始是突發情況,但是到了後面嘛……
海派也好,中戲也罷,都從未放棄過繼續挑戰北電的核心位置,從而奪取話語權。
但這並非他嗤之以鼻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圈子看似牢固,但最多再維持個三四年,就要遭到更強烈的衝擊。這個圈子會進行反擊,甚至可能佔到一定的上風,但最終逃不過解體再重組的命運。
第五百七十七章關於微博“數據看起來不錯,如果接下來讓管理層放風需要融資,你認為BAT三家誰會最先做出反應?”李旭一邊問著身邊的江疏影,一邊用大拇指再手中的iPhone3G上面劃來劃去。
至於另一隻手,自然是在江秘書的大腿上了。
彷彿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大腿部的
,正在某人的大手中變換形狀,並形成大片的紅暈,江疏影在翻閱了文件後沉
片刻:“應該是百度吧。”
“說說理由。”李旭不置可否。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的力都放在QQ和支付寶上面,他們想要登錄iPhone的手機端很簡單。但百度就比較困難了,即便開發出了相應的APP,對用戶的粘
也不如QQ和支付寶那麼高,他們需要一款更好社
軟件。”江疏影如此說道。
“分析得不錯。”李旭哈哈一笑,“那麼,在你看來,如果我們要用微博換股權的話,誰最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