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是真的覺得所有在豆瓣上打叉的網友都是水軍——‘哪來的惡評,豆瓣有一萬網友給我打了滿分!’呵呵,可你沒看剩下的幾萬人都是差評嗎?
甭管口碑如何,票房卻如預期般漲了起來。
這樣的題材,這樣的宣傳…
正當陸串即將加冕為第七位票房破億的國內導演的時候,許輝帶著《那些年》強勢登陸院線。
原本陸串還沒把這部電影或者沒把許輝當回事。
許輝有什麼資格跟已經功成名就,被譽為下一代大師的陸串相提並論?
現實打臉打的太快。
首拿下3400萬票房,後兩天,勢如破足拿下了4800萬和5200萬!
臥槽!
發生了什麼?
這還是國產電影嗎?
再看看自己的《南京!南京!》,直接被擠到了拍片量只剩百分之十。
沒有了排片量,哪來的票房?
沒有票房,我…我怎麼辦?
陸串開始恐懼了。
王景大導演的《金錢帝國》才上映一天,排片量就被砍到了百分之十四。
陸串沒有看過《那些年》,第六告訴他,《那些年》肯定是一部爛片!
所以說,第六的質量比不上杜蕾斯是有道理的………陸串的父親陸天銘,是那種寫在度娘百科上的人物,他的頭銜很多,著名作家、評論家、編劇還有影評家。
陸串骨子裡是驕傲和清高的,喜歡史詩、時代與儀式,喜歡人深度,喜歡那些宏大命題和詞彙。
比如,對於《王的盛宴》,他是這麼定義的:《王的盛宴》不是鴻門宴,他是講一個時代的命運,講一批人的命運,它完全不是一頓飯…
而且陸串很聰明,《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這樣的電影,選個“不可批判”的好題,加上藝術片元素的包裝,再加上真誠的姿態,就很容易讓自己刀槍不入。
可惜,這次的好題材也沒讓他佔到便宜!
陸天銘顯然是知道陸串最近憂心的事情。
唉,兒子沒本事,還得老子下場!
於是,一篇名為《壟斷排片對於電影發展的危害》新鮮出爐。
“最近有一部叫《那些年》的電影上映了,三天時間拿下了接近1.5億的票房那個,稱得上席捲票房,我們先不評價這部電影質量的優劣,只看排片量,就讓我對這部電影深惡痛絕!
五部電影都在上映,為什麼《那些年》能拿到百分之五十的排片量?
院線這麼排片考慮過其它電影的受嗎?
都說現在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可你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提供一個自由競爭的機會,這是不對的!
美國有《派拉蒙法案》,我們國家沒有,我覺得這是一種遺憾,我覺得我們電影的相關從業者可以以此為鑑,我呼籲相關單位出臺正式文件限制類似這種一片獨大的行為!”對了,陸天銘的博客很有名。
當初‘韓白之爭’,陸天銘作為白火華的朋友,想裝跟韓少論戰一番,結果被韓少幾句話氣到差點心臟病爆發,雖然此事已經隔了三年,可陸天銘的名聲還是有的。
此刻他的博客才剛剛出臺,一堆的評論立馬出現。
“陸兄果然深明大義,我亦有此看法!”
“對呀,我就覺得現在的電影市場太混亂了,是時候管理一下!”今天就這麼多了,明天繼續…
第二卷第三十八章首周1.8億陸天銘是非常傳統的文人。
傳統文人是一群有些脫離社會的人,生活在幻想世界裡的人。
他們壟斷了文藝圈,在圈子內部排排坐、分果果,成立文協,經常搞一些出遊或者評論之類的活動,很多人尊敬他們,他們也自覺自己高人一等,心安理得接受一些嚮往文壇的青年們的恭維。
當有一天,他們把這些嫁接到互聯網上,繼續認為自己可以得到稱讚的時候,才發現,網友是一群本不知道他們是誰的人。
別說尊敬了,沒說髒話就算不錯了!
當初的‘韓白之爭’,陸天銘的博客被韓少的粉絲圍攻,陸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實在扛不住了,他心灰意冷的關閉了博客。
當然,之後他又開啟了,而且因為‘韓白之爭’平白讓他多了很多粉絲。
廢話,看韓少不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這篇文章才出爐,立刻有不少同行們拍手稱好!
大家心知肚明,陸天銘之所以寫這篇文章無非是想幫兒子出口氣。
這玩意,你能說啥,人家一把年紀,為了兒子重出江湖,這種行為本身就值得讚賞。
“我也是從行業內部拿到了記錄表,才知道的這件事。”
“是呀,柏兄,咱倆意見永遠那麼統一…”陸天銘很高興的回覆這些評論。
如果這時候有畫外音的話,估計會是一陣機械式的女聲:‘注意、注意,許輝的粉絲還有五秒到達戰場…’“我去,這孫子還敢開博客,前些年就知道這貨了,被韓少罵的狗血淋頭,怎麼,現在覺得我們老大好欺負是嗎?”
“草你麼,死老頭你知道什麼叫電影嗎?你拍過電影嗎,連看都沒看,還好意思評論人家的電影!”
“哎呦,我去!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說我們老大壞話,還真讓我找到了!你等著,我去叫人!”沒到一分鐘,陸天銘的這篇博客評論就被刷新了,清一的‘草你麼…’誰再敢說許輝的粉絲沒有素質,不守紀律,簡直是胡扯,有見過好幾千評論這麼井然有序的嗎?
連破壞節奏的都沒有!
陸天銘在文壇是很有名的傢伙,他的博客第二次被人攻擊,然後被迫關閉,立刻成為新聞熱點。
甚至很多紙媒也刊登了這條消息,新聞媒體很動,他們覺得這個很有可能是第二次的‘韓白之爭’,可惜,等了好些時候,也沒見許輝回應!
難道他心虛了?
於是,更多人站起來呼籲相關單位控制下排片量。
這特麼一看就知道是在針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占據了百分之六十的排片量!
“有些電影,質量先不說,只是因為有明星,有名導演,有大公司的加持就能拿到非常高的排片量,這是對正常市場的踐踏,我們呼籲一起抵制壟斷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