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覺得你不是個好男人?”
“對!”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許輝隱蔽的做了個暫停的手勢。
這個話題打住。……“回到電影本身,通過剛開始的,我發現你好像不太欣賞文藝片?”許輝不太喜歡跟一些不懂行人的聊電影,因為你說的他們未必能瞭解,他寧願多接一些紙媒的專訪,因為他們懂得稍微多一點。
楊闌對中國電影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畢竟採訪了那麼多大導演,僅僅聽他們吹牛也足夠了。
對楊闌這樣的主持人,許輝覺得還是能聊點什麼的。
“國產文藝片?”許輝臉上出一絲不屑的笑容,沒等楊闌開口,他反問道:“楊闌姐,你認為國產文藝片最繁榮的時間段是哪個時候?”
“應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吧!”
“對,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很多人說中國電影最巔峰時期是上世紀90年代,當時誕生了一批的大師,一批的優秀電影,我同意這個觀點。可是,電影市場卻一直很蕭條,觀眾不願意進入院線,觀眾不買賬,電影就很難回本,電影雖說是藝術,可拍電影的過程絕對是商業化的過程,回不了本,談什麼創作?”
“所以,我們需要一批商業片把觀眾引到院線,而不是再拍那些觀眾不喜歡的沉悶文藝片把觀眾趕出院線,從93年到02年,國內電影市場異常低,是因為我們觀眾不喜歡電影了?肯定不是!”許輝頓了頓,斟酌了一下:“好萊塢電影現在已經敲開了國內的觀影市場,這是不爭的事實,我需要說明一下,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好萊塢電影都是非常不錯的商業片,商業片一直佔據著票房的最大市場,難道我們要把最大的一塊蛋糕讓出去?”喲!
楊闌沒想到許輝這麼個高中畢業生居然能有這樣的見識。
“所以,你認為是那一批拍攝國產文藝片的導演們阻礙了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第二卷第二十三章訪談(下)國內文藝片的發展史伴隨著第五代、第六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稱之為大師,因為他們拍的電影能看到史詩情懷,而第六代導演遜了許多,他們更注重的是個體。
王曉帥曾經說過:“史詩當然重要,但當一個時代不認知個體表達的重要,也就會忽略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而我們都是組成這個宏大社會的一個個個體。尊重個體才是最宏大的史詩。”說的很對,可過分表達自我,就會忽略大眾。
畢竟對於電影來說個導演的人審美固然很重要,但是,大眾審美更重要,大眾不接受,這樣的電影就會被拋棄。
就好像郭得綱說的那樣‘你是一藝術家,你做藝術,但是沒人欣賞,沒人願意為你這藝術花一分錢,那你就活該餓死!’可惜,第六代導演貌似全都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覺得全世界的人民都應該欣賞他的作品。
所以,第六代導演走上臺面之後,國產電影不行了,民眾看不懂他們拍的是啥。
好在有一幫HK導演、臺彎導演包括張一謀、陳愷哥他們撐著,再加上當時好萊塢電影還沒全面進入中國,總算給了點中國電影一點緩衝的空間。
這也是許輝特討厭那批國產文藝片導演的主要原因、你特麼拍的不行,還不讓說,還特麼要求所有的電影人都這麼拍,否則你就是異類!
有病吧!
…
…“不是,楊闌姐,你可不能坑我,我們說的是電影市場的發展應該由商業片,電影本身應該大眾化,談不上誰阻礙了市場!”許輝趕忙否認楊闌。
天知道他要是點頭了,會被多少人攻擊。
“那你剛才說了文藝片…”
“我們必須要尊重事實,事實就是單純的文藝片不僅在中國沒有市場,即使是號稱新電影發源地的法國,最受民眾歡的依然是好萊塢商業片,法國全年的電影票房,商業片能佔據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們現在的也差不多達到這個數據了!”楊闌決定換個方向:“可是如果都像你說的那樣拍商業片,國產電影怎麼跟好萊塢較勁呢?”
“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啊,我們有屬於我們的歷史,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東方特,我相信我們的觀眾還是會更欣賞我們自己的電影。”楊闌還要說什麼,許輝打斷她:“說到這,真的要謝前輩們,沒有這些前輩前五年的付出,觀眾本不可能到院線觀影,他們已經培養了一批樂於到院線觀影的觀眾,我們要做的就是留住這批觀眾,並且在基礎上引更多的觀眾。”
“所以,你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說了,你暫時不會拍文藝片,就是問了留住觀眾?”
“對!”
“可是,市場具有盲目,如果一窩蜂的都拍商業片,我們的電影市場很難健康發展下去。”楊闌聊開了,她覺得自己碰到對手。
早已經收起了輕視的心理。
本來嘛,她認為許輝只是那種走狗屎運拍了一部賺錢電影的小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