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了爭奪龍椅,出現什麼匪夷所思的情況都理所當然。
天下大亂和皇位比起來不值一提,反正打來打去皇位也是宋家的,沒有君主詔令,六王憑什麼聽你們這一幫子外姓朝臣的調動?
察覺到這個情況,滿朝文武頓時焦急起來,肅王反不反先不管了,消息傳出之前,先把六路宋氏親王穩住再說。
只要長安城有天子,六路藩王就不敢名正言順的過來搶,不然得位不正坐不住。
反一個肅王,總比六路親王一起反要好。
一時間,太極殿中安靜下來,百官左右四顧,目光漸漸鎖定在站在宮殿角落,臉帶著哀意,淚
滿面的燕王宋玉。
要選君主肯定得姓宋,因為宋暨沒有立下皇儲,長安城中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也就幾個庶出的皇子和燕王宋玉。
崔皇后英年早逝,沒有留下皇子,幾位小皇子的母妃,都是出身小世家或者官宦之家。
按理宗族禮法,沒有嫡長子就立長子,但宋暨的長子也才六歲,穿上龍袍也拿不住事兒,也沒有母親那邊的外戚依仗,上了位也沒用呀。
而宋玉則不同,宋玉是先帝的嫡次子,和宋暨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當年都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現在自然也有。
論文韜武略,宋玉一直才氣過人,不爭不躁,常年在國子監教書。
論為人自不用說,‘當代真君子’無人不知。
哪怕是手腕比宋暨差些,也比六歲的小娃娃強。
百官思索了一圈兒,此時在長安城,又能站出來主持大局的皇位繼承人,好像只有宋玉。
不過這話顯然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因為擁立弟弟當皇帝而不是皇子,總的來說還是有點不合適,若是誰說出來最後被否決,小皇子繼位長大後,是個什麼下場都清楚。
於是乎滿朝文武,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大殿角落,等著宋玉自己站出來。
只是宋玉看起來並沒有爭皇位的心思,只是面帶哀,不停掉眼淚,看來被親兄弟的死傷的不輕,還沒緩過來。
不少朝臣嘆了口氣,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場官職最高能拿主意的人。
按理說這時候,沒有皇后,皇帝的嫡母蕭太后該出來做主,開口請宋玉繼位,宋玉婉拒幾次,然後無奈登上皇位。
可蕭太后前些天跑到避暑山莊去了,可能還沒收到消息,而且蕭太后是蕭楚楊的妹妹,讓太后拿主意,不就是讓蕭楚楊拿主意。
於是乎,滿朝文武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三公之上,等著這三人的答覆。
朝堂的最前方,太尉劉平陽默不作聲,沒有第一個開口,因為現在的人選只有宋玉,局勢走到這裡,不需要刻意盤了。
稍微沉默片刻後,御史大夫崔懷祿嘆了口氣,上前準備說話。
而就在此時,百官之首,當朝宰相蕭楚楊就站了出來,沉聲道:“國不可一無君,按照禮法,當接皇長子宋玲入宮繼位,諸位,可有異議?”???
滿朝文武都是有些莫名其妙——形勢都這麼明朗了,你蕭家擁立小皇子,這不得罪宋玉嘛?
宋玉滿是哀的臉微微一沉,眼神瞬間暴怒,又連忙遮掩了下去。
劉平陽有些急了,連忙想上前話,御史大夫崔懷祿也開口道:“我附議。”朝堂上頓時掀起了些許嘈雜聲,有些
不明白情況。
明明此時立宋玉最合情合理,為什麼要立個事兒不懂的小皇子?想要控制年幼君主左右朝堂,也得挑個太平
子,這長安都快沒了,一個六歲小皇帝,怎麼號令六位親王?
可三公之中兩個都站出來擁立皇長子,按照禮法也確實該如此,他們也不敢隨意駁斥得罪新君,只能看向掌管大玥軍伍的太尉劉平陽……
------------第九十四章當代君子,明帝王劉平陽自不用說,和宋玉謀劃這麼多年,就是為了把重文抑武的宋暨從龍椅上拉下來,距離宋玉登基只有一步之遙了,豈能把皇位就這麼讓給宋暨的兒子,那他和韓家的從龍之功豈不是全沒了。
劉平陽了口氣,站出來朗聲道:“如今戰亂將起,皇子年幼難統大局,我私以為,燕王宋玉能擔此重任,諸位意下如何?”百官沉默不言,目光移向了少有穿一條褲子的蕭楚楊和崔懷祿。
崔懷祿張嘴正想說話,宰相蕭楚楊便往前一步,正義凜然:“自古以來,只有立長立嫡之分,皇子尚在,豈有立兄弟為君的道理。”崔懷祿眉頭緊蹙,看了蕭楚楊一眼,沉聲道:“我附議。”朝臣見宰相蕭楚楊和御史大夫都如此堅決,自然而然也不好在多說,再說就有宮篡位的嫌疑了,此時都微微點頭:“附議。”有一人開口,後面的自然就越來越多。
只要朝臣都同意了,待會就可以把宋暨的長子接進宮了。
眼見形勢忽然變成這樣,本就是過來繼承皇位的宋玉臉自然很難看,給劉平陽和韓忠瑜使了個眼
。
劉平陽和韓忠瑜兩名武官,佈局這麼多年只為今朝,豈能就這麼竹籃打水。
劉平陽連忙走到大殿中央,沉聲道:“胡鬧,肅王世子謀逆,六王尚不明動向,此時此刻誰能主持大局?燕王年少有才,又是先帝嫡子,本就該繼承大統,亂世將起,豈能袖手旁觀。臣斗膽,請燕王繼承大統。”說著便面向宋玉跪下,韓忠瑜也連忙跪下;“臣懇請燕王繼承大統!”兩名武官之首一跪下,所屬派系的大部分武官都跟著跪下了,懇請宋玉坐上龍椅。
宋玉也不敢婉拒了,帶著幾分哀意,朝上方的龍椅走。
崔懷祿臉暴怒,張嘴正想說話。宰相蕭楚楊又往前一步,怒聲道:“放肆,宋玉,你想篡位不成!?”崔懷祿張了張嘴,眼中顯出幾分惱火,卻無可奈何,跟著道:“蕭相說得對!皇子尚在,豈能亂了禮法。”宋玉腳步一頓,被指名道姓罵篡位,他自然臉
漲紅,但這一步不走上去,所以心血便付之東
,只能看向了劉平陽。
宋玉不好開口,劉平陽為了保宋玉,自然據理力爭,怒聲道:“國難在前,亂世將起,長安城除了燕王,還有誰能在此時主持大局?”蕭楚楊正要說話,殿外忽然就傳來了奔跑聲:“報——報——”滿場驚悚,剎那間收回了心神,轉眼看向了宮殿外的御道。
太極殿外,一個太監急匆匆跑進大門,急聲道:“急報!肅王親率大軍八萬出秦州,已經過了麥積山!”
“什麼?!”
“完了!完了!”
“肅王反了,怎麼會反這麼快……”朝廷瞬間炸鍋,百官皆是臉煞白。
剛才還在討論打還是不打,現在可以討論該怎麼打了。
肅王防線在西北,帶著八萬兵馬出秦州,目的地不用想都知道是六百里外的長安城。要是郭忠顯擋不住,跑的快一點十天就能兵臨城下,他們就可以去地下討論誰當皇帝了。
朝廷上頓時驚慌起來,而劉平陽見肅王造反的消息終於傳來過來,急忙站起來朗聲道:“肅王已反,兩天便能過千陽關與郭忠顯部接敵,此時再沒有一位明君坐鎮,我大玥可就全完了,臣懇請燕王繼位,坐鎮大局。”韓忠瑜也連忙開口符合。
蕭楚楊怒火中燒,還要開口說話,劉平陽卻是率先一步,怒聲道:“來人,請蕭相出去。”
“諾!”踏踏踏——太極殿外,忽然想起了密集的腳步聲。
劉長潤和韓家子弟,帶著數百御林軍衝了進來,手持官刀圍住了文武百官。
“劉平陽,你想篡位宮不成!?”蕭楚楊頓時怒罵出聲,劉平陽卻置之不理,只是懇請宋玉登上皇位。
御林軍跑過來,直接把宰相蕭楚楊和崔懷祿抓住,硬生生拖出了太極殿,叫罵聲依舊不絕於耳:“宋玉,劉平陽,爾等亂臣賊子,竟敢窺伺帝位,我蕭楚楊即便株連九族,也要滅了爾等的狼子野心……放開我……”崔懷祿被拖著,硬是不上話,只吼了一句:“我也一樣。”就被拖了出去。
餘下的文武百官,都有些猶豫,但肅王都已經反了,再不定下君主會出大事。而且瞧周邊這些持刀的御林軍,今天不答應好像都不可能,此時只是默不作聲,看著宋玉。
宋玉已經算是撕破臉皮,當下也沒有說什麼,快步走到金殿的上方,在龍椅之上坐下。
也就是這一瞬間,文武百官都鬆了口氣,無論如何,也算是把事情定下來了。
宋玉身體有些難以抑制的顫抖,坐在龍椅上,看著前方的御道、朱雀門乃至朱雀大街,眼神有些恍惚。
劉平陽急忙跪下,朗聲道:“參見聖上!”木已成舟,再把宋玉從皇位上拉下來也不可能了,百官沉默少許,便抬手躬身:“參見聖上!”宋玉長長舒了口氣,看著下發的文武百官,醞釀少許,準備了多年的說辭,此時竟然有些說不出來。
“報——千陽關已經封閉關門,郭忠顯率部在鎮虎關集結……”戰報再度傳來,千陽關一關上,神仙都打不進去,等肅王從秦州跑到陳倉,就沒時間準備了。
朝臣頓時又焦急起來,一個臣子急忙上前道:“聖上,還請定奪許不令弒君一事,肅王雖然踏出秦州,但尚未抵達千陽關,未與郭忠顯部接敵,還來得及!”餘下的朝臣也是躬身請求宋玉拿主意。
宋玉說打那就打,宋玉說不打就和肅王談,只有當朝天子能有這個資格,等和郭忠顯部打起來,可就沒的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