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卻是有成竹,廣州政府過幾個月就會頒佈“止束案”,勒令全省範圍內的所有女,必須在三個月內放,逾期仍有束者,處以五十元以上罰款——這對普通百姓來說可是鉅款。
而等到明年,“止束法案”更是遍及整個南方,那才是新式內衣銷量暴增的時候。
兩人坐上黃包車,前往正在裝修中的內衣店。
行至半路,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吶喊:“纏足、束、留長髮,都是封建思想對女人的束縛,是鎖在女人身上的鐐銬枷鎖,我們應該堅決的打碎它……”只見街邊的人群當中,20多個長髮女學生正在高喊口號,她們前面至少聚集了數百圍觀群眾。
“咔嚓!”女學生們握住自己的頭髮,揮舞著手中剪刀,發斷刀落,一撮撮秀髮被扔到地上棄之如履。
張嘉鑄愕然,轉頭看向周赫煊,兩人相視一笑。
隨著北伐軍佔領上海,婦女解放運動也終於傳播至此。
20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最具標誌的內容就是:放足、剪髮和放,這些行為往往跟革命聯繫起來。
早在去年5月份,湖北便開展了大規模剪髮運動,並且成立“天足會”,號召婦女放足。北伐軍攻佔武漢後,即令城內婦女剪髮,不剪髮的女人被蔑稱為“國賊”。
這些做法看似烈,其實說穿了屬於裹挾。就像天平天國強令民眾留髮,留髮之後便成了“長”,只能一心跟著造反。
北伐軍強令女剪髮也是如此,只要剪髮便是支持革命,把剪髮女及其家人都拉進革命陣營。
然而上海終究是上海,武漢女子剪髮為革命,上海女子剪髮卻為時髦。
此時此刻,那些女學生一號召,立即就有不少圍觀女衝上去,迫不及待地喊:“把剪刀給我,我也要剪髮!”
“咔嚓,咔嚓!”伴隨一聲聲脆響,無數秀髮應聲而落。那些剪髮女子也都歡天喜地,有的甚至當場拿出小鏡子欣賞起來,顯然對自己的短髮形象十分滿意。
“好!”
“剪得好!”圍觀群眾跟著起鬨,本來嚴肅的婦女解放運動,被搞得有點像一場鬧劇。
周赫煊忍不住笑道:“上海的風氣果然開放啊。”張嘉鑄喜道:“剪髮都如此容易,看來我們的內衣也不愁銷量。”二人此刻所親眼目睹的,正是1927年上海蔚然成風的“剪髮”。滬上女子開始以短髮為美,似乎不剪短髮,便代表著不時尚、不進步,出門都要被人看不起。
民國時期就是如此,有些觀念看似深蒂固,但只要捅破窗戶紙,其發展速度簡直讓人咋舌。
1920年的時候,上海女子穿著暴會面臨牢獄之災,人們皆以小為美。而到了1930年,女子出門甚至可以身穿半透明服裝,她們為了讓自己的顯得更大,還專門在衣服裡面添“義”。
不多時,周赫煊和張嘉鑄來到內衣店。
這是上海公共租界的一家店面,裝修就快完工了,另外還有一家開在租界外邊。
張嘉鑄在店內轉悠幾圈,對情況非常滿意,他問:“周兄,你那廣告打算登在哪家報紙?”周赫煊笑道:“當然是《良友》畫報。”張嘉鑄恍然,拍腦袋說:“《良友》確實最合適。”民國時代,有兩份畫報極為暢銷,一是張學良投資的天津《北洋畫報》,二便是上海的《良友畫報》。
兩份畫報都是去年創辦的,《良友》創刊號就賣了7000冊,後來甚至行銷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本,號稱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畫報,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周瘦鵑此時剛剛卸任《良友》主編,新任主編乃齊魯大學的醫科輟學生梁得所。歷史上,正是梁得所擔任主編時期,《良友》畫報獲得飛躍式發展。
似乎,民國學醫的都很牛,而且往往不務正業。
這天上午,梁得所正在為下一期畫報內容而苦惱。他剛剛當上主編,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要做出些成績來證明自己。
以前的《良友》難免譁眾取寵,靠明星和名媛的照片,以及各種花邊新聞來引讀者。梁得所覺得這樣做太低級,他準備從版面到內容全部大膽改革,追求文化美育,報道健康向上,同時求新求變,讓《良友》從一本消遣雜誌,轉變為對社會有益的進步刊物。
“主編,有位周先生找你,說是有重要事情。”助手敲門說道。
梁得所放下鋼筆,端起茶杯說:“請他進來。”周赫煊推門而入,沒有進行自我介紹,而是從包裡拿出一堆新式內衣,全部扔在梁得所的辦公桌上。
“噗!”已經喝到嗓子眼的茶水,被梁得所一口噴出來。他從小生活在基督徒家庭,對西方非常悉,認得眼前這些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