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82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這裡,且引用兩個美國人對史迪威的評價——飛虎隊隊長陳納德說:“如果他(史迪威)是一名連長和營長,他只需對其直接指揮的部隊負責,這種行為確實值得稱道。可作為身負重任的亞洲美軍指揮官和中國戰區參謀長,他擅自離開部隊並三個星期音信皆無的行為,則是一種令人震驚的無知和不負責任。”——這說的是史迪威帶著100多人從緬甸脫險的經歷,美國媒體藉此將史迪威形容為傳奇英雄,而整個中國戰區的將士則把他罵得狗血淋頭。

美國駐華大使一等秘書戴維斯,在評價史迪威的參謀團隊時說:“愉快的平庸到老邁無能”。——作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所管理的參謀團隊混亂不堪,業務無比懈怠,就連美國駐華大使館都看不下去了,多次要求其整頓。

本的“一號作戰計劃”及其後續修改計劃,是導致中國豫湘桂大潰敗的源。而在軍發起“一號作戰計劃”之前,老蔣就多次警告本可能發起進攻,希望史迪威不要調部隊前往緬甸戰場。

但史迪威置之不理,並認為老蔣怯戰,不敢在緬甸展開大反攻。直到軍都已經展開攻勢了,史迪威仍然舉棋不定,不肯相信事實。有報告稱其參謀部“事先就該打擊正在來臨,開始後又不知發展到何等地步,如今仍然不知是否已經過去”,史迪威在這份報告上寫道:真的?

說實話,參謀長當到這種份上,早該拖出去槍斃了。

不僅參謀能力不足,史迪威的指揮能力同樣夠嗆。他把中國戰場的後勤物資空,耗時三個月也無法攻克密支那,最後等到中國軍隊打通胡康河谷才解決問題,間接釀成屈辱的豫湘桂大潰敗。

當時陳納德氣得直接給羅斯福發電報告狀:“(史迪威)把我們全部主力軍集中投入緬甸,如今已導致華東的淪陷。”此後,史迪威在中國有了一個外號:最好的四星營長。

二戰的中國戰區就是如此悲催,總司令是“步兵排長”蔣介石,參謀長是“最好的四星營長”史迪威。偏偏這二位還相看兩厭,在各種場合對噴掐架,互相給對方使袢子下料——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菜雞互啄?

第1048章【聯合政府】在豫湘桂大潰敗後,史迪威就把鍋全部甩給老蔣,而把遠征軍在緬甸取得的戰績都攬到自己身上。其實他的戰略戰術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對坦克和空軍都認識不足,整天想著步兵集團推進,而且還錯誤的選擇了進攻路線,導致遠征軍將士損失慘重。

相比而言,史迪威的繼任者魏德邁將軍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半年後,史迪威以豫湘桂大潰敗為藉口,要求老蔣把整個中國的軍事指揮權都給他。這個無禮至極的要求居然獲得了馬歇爾的同意,並最終得到羅斯福的支持。

別說老蔣,任何一個國家的領袖,都不可能將自己國家的所有軍隊給一個外國人。在收到羅斯福的電報後,老蔣肺都氣炸了,直接威脅說,如果不把史迪威撤職,那中國就脫離盟軍單獨作戰。

羅斯福只好把史迪威調離中國戰區,讓魏德邁將軍來接任。

魏德邁剛來到中國戰區,現實就給他潑了一頭冷水,他發現自己接手的是個爛攤子。由史迪威掌控的中國戰區參謀部,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參謀部的組織與運作,沒有中國戰區的作戰計劃及後勤作業體系,這相當於史迪威上任四年連基本工作都沒做好。

魏德邁臨危受命,在一個月內就組成了中美聯合參謀部,讓雙方的軍事首長在每週定期舉行會議,共同商討軍事作戰計劃。同時,他還取消了繼續往緬甸調軍的計劃,穩住中國國內戰場,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豫湘桂大潰敗帶來的惡劣影響。

接下來,魏德邁又從薪水、供應等制度層面,設法建立中國戰區的合理體系。這才是一個高層統帥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像史迪威那樣,著眼於士兵的具體訓練,然後調全部物資,帶著這些訓練好的軍隊去打仗。

史迪威就連美國陸軍、空軍爭奪駝峰物資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魏德邁一上任就搞定了,並修復了援華美軍總司令部與飛虎隊的關係。同時,他與中國的官員也配合默契,只要魏德邁在重慶,幾乎每天都要跟老蔣會面商討,談話內容包括指揮系統、組織、作戰、訓練、運輸、防務、戰區劃分、建立新軍等等。這些都是史迪威就該解決的,但他只知道跟老蔣慪氣,後來全落在魏德邁的肩上。

史迪威稱老蔣是大蠢驢,是獨裁者,而魏德邁對老蔣的評價是:“他不過是一個鬆散聯合體的首腦,還要不時經歷巨大的困難,取得別人對他指揮權的服從。”老蔣也對魏德邁信任無比、推崇備至,稱其為軍人的楷模,認為“我國軍人應效法”。

兩相對比,無論是軍事還是外層面,魏德邁和史迪威的能力都高下立判,甚至已經不在同一個境界上。

然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人民,能記住的都只是史迪威,反而忽視了真正的英雄魏德邁。或許對魏德邁來說,他應該稱得上“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吧。

這些都是後話,魏德邁還要大半年才能抵達中國。

對於蔣介石來說,他要面臨的除了戰場失利,還有國內益高漲的民主呼聲。

在抗戰爆發之後,中國的民主憲政運動就轟轟烈烈發展。而隨著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政府漸漸變了臉,不但取消了定期召開國民大會的規定,還對各憲政團體採取高壓統治,止和限制一切爭取憲政的活動。

到了1944年,所有民主人士都認為,民主憲政運動已經徹底失敗。

就在此時,共黨提出了“組建聯合政府”的口號,眾民主人士如獲至寶、紛紛響應。因為現在的英國就是多黨聯合政府,保守黨負責軍事外,工黨負責內政經濟,自由黨負責協助執政。

英國的聯合政府搞得有聲有,那麼中國也可以啊!

在共黨的領導下,在各民主黨派和民主自由人士的配合下,組建聯合政府的呼聲越來越大,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這種背景下正式改組為“民盟”,並允許以個人身份申請加入。

老蔣對此焦頭爛額,軍統特務也加強了對共黨和民主人士的監視,報刊雜誌和書籍的審查變得越來越嚴格。

說實話,換成周赫煊在老蔣那個位子,也不知道該咋辦了。同意組建聯合政府吧,無疑是自掘墳墓,會招來國黨高層官僚的集體反對;不同意吧,又跟各黨派和民間人士的矛盾越來越深,直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七月中旬。

周赫煊正在家逗著兒子周勝光,小傢伙是去年3月份由張樂怡生下的,取名“勝利曙光”之意。

突然梁簌溟上門拜訪,敘舊幾句就直說道:“明誠,民主政團同盟即將改組為民主同盟,允許個人身份參加。我們的宗旨是商討戰後建國、避免內戰、爭取聯合政府,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聯合政府有如鏡花水月,看似美好,實則可望而不可即。”周赫煊苦笑搖頭。

“你就那麼悲觀嗎?”梁簌溟有些不高興。

周赫煊解釋道:“並非我悲觀,而是我早就看透了國黨的本質。就算蔣介石願意組建聯合政府,他手下的官僚會出權力嗎?即便聯合政府能夠實現,軍隊怎麼處理?老蔣必然要求共黨先出軍隊,而且是以國家大義提出這種要求,畢竟一個國家的軍權應該歸於中央,屆時共黨是還是不?一旦共黨出軍隊,老蔣突然反悔搞獨裁怎麼辦?”梁簌溟沉默半晌,突然慨嘆道:“確實如此啊,看來聯合政府的希望不大。”周赫煊說:“中國政局發展到現在的地步,只能靠槍桿子解決,內戰是必然的。”梁簌溟頹然道:“中國已經經歷了30年的內戰,難道抗戰勝利之後,還要內戰下去?這何時是個頭啊!”周赫煊沒有接話,因為說出來也沒人相信。現在國民政府有數百萬軍隊,還有美國的支援,誰能料到三年時間就被共黨給趕到臺灣去了?

正是由於看不到未來,包括梁簌溟在內的無數民主人士才心憂如焚。在他們想來,中國的內戰有可能會再打個一二十年,甚至是三五十年,無休無止,永無寧,中國只能在戰爭中耗盡最後一絲力量。

“不管能不能成功,我們都必須儘量去爭取,總不能看著國家繼續敗壞下去,”梁簌溟突然起身道,“明誠,你是否願意加入即將組建的民盟?到時我提名你擔任中央委員,以你的國際政治眼光和人脈關係,肯定能夠對爭取聯合政府有巨大推動作用!”

“中央委員就不必了,”周赫煊擺手說,“我可以加入,但只做普通盟員,表達我對民主憲政的支持態度,但我對你們的想法並不看好。”梁簌溟大為失望,甚至覺得周赫煊太過懦弱悲觀,明明有能力為民主貢獻力量卻選擇坐視。他嘆息說:“唉,人各有志,我也不強求了。等民盟成立大會召開之前,我會再來給你送邀請信。告辭!”第1049章【1944大總結】9月19,“民主政團同盟”正式改組為“民盟”,黃炎培當選民盟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

此時的“民盟”,其實並沒有徹底偏向共黨,他們還對國民政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老蔣喜歡演戲,對於民主人士,他總是扇個巴掌再給個甜棗,讓人在憤怒之餘又覺還沒完全喪失希望。

去年九月份,老蔣在國黨五屆一中全會上提出“實施憲政,還政於民”的口號。這讓包括黃炎培在內的許多民主人士看到曙光,黃炎培甚至還被任命為國防最高委員會憲政實施協進會的常務委員,似乎老蔣真打算逐步實現民主憲政了。

然而,黃炎培很快發現自己被騙了,老蔣所謂的憲政又是假把戲。恰逢太祖提出“組建聯合政府”的建議,黃炎培和他的民主夥伴們立即響應,聯合共黨和其他民主黨派向老蔣施壓。

即便如此,黃炎培依舊認為國民政府才是正統。他希望以蔣介石為領袖,組建各黨派執政的聯合政府,並不認為共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中國的重任。

直到1945年,黃炎培看不到絲毫的民主希望,應邀前往延安進行參觀考察。在目睹瞭解放區與國統區截然不同的神風貌後,黃炎培頓時為之折服,從此成為共黨的忠實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