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說白了,史迪威看不起中國軍人,看不起中國的軍隊——雖然中國軍隊當時確實糟糕,但至少沒有史迪威所說的那麼垃圾。
如果說老蔣是一頭傲慢自大的獅子,那史迪威就是一隻見誰就懟的泰迪。這貨不僅看不起中國軍隊,還看不起英國軍隊,並且還把這種蔑視態度不斷的表現出來,導致他跟英國軍方同樣關係惡劣。
陳納德對於史迪威的評價應該是最恰當的:“史迪威的中國使命,無疑是把難度最大的外工作,放到了一位戰時職業軍人的肩上……他總是把自己完全看成一名陸軍軍人,而本不明白他作為外官的基本職責,他也沒有那份耐心去明白這一切。”史迪威的一切言語和行動,都是站在軍人立場上做出的。他覺得指揮系統太爛,無法整合所有部隊的力量,於是就要爭取遠征軍的最高指揮權;他覺得應該各戰線配合,讓軍在南北戰場無法兼顧,於是就建議調動老蔣防備共黨的部隊,跟八路軍一起出兵山西。
這怎麼可能?
簡直犯了老蔣的大忌。
史迪威在中國待了十幾年,遊歷過整個中國,甚至可以用漢語寫記。他對中國現狀很清楚,卻刻意忽視其中的政治因素,妄想讓中央軍、地方軍閥和共黨部隊齊心協力,做不成他想要的就破口大罵。
史迪威評價老蔣志大才疏,他自己也同樣如此。
最後,由於史迪威的不斷詆譭,羅斯福對老蔣也厭惡到極點,於是要求把中國戰區的指揮權給史迪威。老蔣怒火沖天,直接威脅說,如果讓史迪威全權指揮,那麼中國就退出盟國獨立抗。
得,把老蔣得掀桌子了,史迪威也因此被撤換職務。
史迪威和老蔣的矛盾化,大概可以這樣描述——“我覺得該這樣。”
“我認為不行。”
“你不尊重我。”
“你個垃圾,煞筆才尊重你。”
“媽賣批!”
“我你祖宗十八代!”
…
…
史迪威又離開重慶了,剛回前線就幹了件蠢事。因副參謀長溫劍銘與軍政部通電,被史迪威認為有違軍紀,藉機擼掉溫劍銘的職務,改任美國人為副參謀長,擺明了是要奪取遠征軍的指揮權。
老蔣氣瘋了,不知在家摔了幾個花瓶。或者他可以學丘吉爾摔假牙,氣勢更足呢。畢竟丘吉爾只有上齒是假牙,而老蔣的上下齒都是假牙,摔出來的氣勢應為丘吉爾的兩倍。
八月下旬。
守在周公館大門外的士兵被調離了,周赫煊重獲自由——主要原因是河南災情已經穩定,不怕周赫煊和《大公報》再亂說話。
8月20,周赫煊接到老蔣的召見命令。
對於沒有任何威脅的大學者,老蔣還是很和藹的,他笑嘻嘻地拉著周赫煊的手說:“明誠這半年來,讀史頗有成效,《萬曆十五年》我已經拜讀過了,寫得很好!中國之首要問題,在於吏治,官僚體系太過混亂了。”周赫煊說:“鄙人拙作,不敢跟《中國之命運》相提並論。”蔣介石搖頭嘆:“世人皆愛聽假話,可惜我在書中說了真話。恰因說真話,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報以惡劣之反應,我對此到很痛心。”
“世事人情如此,難以改變。”周赫煊順著說。
瞎扯了半天蛋,蔣介石終於講到正題,他拿出一封電報說:“羅斯福想請我去華盛頓,當面商討戰時和戰後的情況,明誠怎麼看?”
“應該去,但不能去華盛頓,”周赫煊說,“去美國會晤,必然輸了氣勢,難免仰人鼻息。”蔣介石點頭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三番五次拒絕了。”事實上,羅斯福不僅邀請了蔣介石,還邀請了丘吉爾和斯大林。他想在美國開會,會議內容為討論盟軍作戰以及戰後分贓問題,結果遭到了蔣介石、丘吉爾和斯大林的集體拒絕。
沒別的意思,大家都不願意在美國開會而已,這相當於承認美國的盟主地位。
三個月來,羅斯福已經給蔣介石發了三封電報,老蔣每次拒絕的理由都不一樣。他跟侍從室的幕僚們各種討論,認定了不能去美國,同時又商量著應該如何劃分戰後利益。
“明誠是國際問題專家,你覺得應該在哪裡開會,可以照顧到各國領袖的情緒?”蔣介石直接問道。
老蔣的書桌上有個地球儀,周赫煊隨手一轉,指著某個地點說:“埃及,開羅!”第1039章【兩點小建議】歷史上,羅斯福實在是被三個盟友拖得沒辦法了,才被迫選取折中地點。畢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埃及處於中國、英國和蘇聯的中間區域,誰都不會覺掉了面子和氣勢。
按照羅斯福的原定計劃,開羅會議應該有四國首腦參加,他把斯大林也算進去了。
但斯大林死活不幹啊,因為蘇聯和本簽署了中立條約,而本和中國又處於戰爭狀態。於是乎,在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又不得不安排了一個德黑蘭會議,專門討論跟蘇聯有關的戰時和戰後問題。
蔣介石對開羅這個地點很滿意,他問道:“因史迪威的問題,中美關係一再惡化。若我參加首腦會議,必然在某些問題上跟羅斯福產生分歧,這樣會不會讓中美關係更加僵硬?若我不拒絕羅斯福,豈不是又無法為中國爭奪利益?明誠認為這個情況該怎麼解決?”
“該爭取的就爭取,羅斯福不是小孩子,他會顧全大局的。”周赫煊道。
老蔣對參加盟國首腦會議一直不熱心,甚至美國都把會議地點定在開羅了,他還是不想去。這種情況讓羅斯福極度無語,只能像哄小孩子一樣哄老蔣開心,特別提出在《莫斯科宣言》上讓中國列名,老蔣才終於高興了——其實《莫斯科宣言》是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的結果,跟中國關係沒有。
除了害怕中美兩國關係繼續惡化以外,老蔣不願參加首腦會議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老蔣覺中國被英國遺棄、被美國蔑視、被蘇聯嫉妒(老蔣原話),就算去開會,也只是當陪襯,給人做嫁衣,頂多能獲得國際四巨頭之一的虛名。
二是老蔣認為自己不適合搞外,沒有練的社手腕。他曾在一次外活動中搞砸,遂告誡自己:“今而後,務必少見歐美人員,非萬不得已,不可接見,更不可常見。以餘之直短拙,應藏而不,為國自重也。”但不管有多少理由,蔣介石不願參加國際首腦會議,都暴了他短淺的國際視野。
只出力打仗,不開會分贓是什麼鬼?
換成別國的領袖,哪個不是興高采烈前往,恨不得在會議上多些好處。就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好處,就算是暫時沒實力得到手的好處,那也應該在國際文件上先定下來。
而老蔣選擇的是逃避現實,若非羅斯福前後五六次邀請,開羅會議上本沒有中國面孔。
聽周赫煊這麼一說,蔣介石表示很為難:“中國之緊要,是奪取抗戰勝利,因此不能太過得罪英美。但我作為中國的領袖,又不能出賣國家利益,在港九等問題上,肯定是和丘吉爾談不攏的。爭又爭不來,又不能不爭,這該怎麼辦?唉,還是中國自身的實力不夠強啊,否則何必看別國的臉。”周赫煊問:“羅斯福總統已經邀請幾次了?”
“這是第三次,”蔣介石說,“本來我是不願去開會的,但再拒絕,恐怕羅斯福也會惱怒。所以,我才請明誠來商量一下。”周赫煊笑道:“羅斯福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請中國領袖開會?這說明中國戰場,在整個世界大戰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是中國的底氣,這也是委員長你的底氣。反法西斯戰爭是必勝的,所以這次會議的重點,是如何爭取中國的戰後利益!”蔣介石在周赫煊面前說了實話:“我就怕又來個凡爾賽。”
“就算是又一個凡爾賽,那對中國也是有利的,至少我們在紙面上贏得了利益。”周赫煊勸道。
蔣介石又說:“我與丘吉爾關係惡劣,關於港九問題、西藏問題,恐怕本談不攏。這個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能是因為周赫煊的名氣實在太大,也可能是周赫煊這些年寫了100多篇國際時政論文都成為了現實,所以老蔣非常相信周赫煊的國際眼光,這才迫不及待的把周赫煊招來商量。
周赫煊想了想說:“關鍵在美國。”
“港九和西藏問題關美國什麼事?”蔣介石完全搞不懂。
周赫煊笑道:“等戰爭結束,英國必然失去世界頭號強國地位,而美國則會成為新的霸主。美國為了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那麼肯定要對英國下手,比如迫使英國放棄某些殖民地。委員長你到為難的港九和西藏問題,其實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巴不得英國對中國做出妥協。所以,你只要表現出支持美國戰後策略的態度,相信羅斯福會全力幫你的。”
“羅斯福真的會幫我?”蔣介石表示懷疑。
在抗戰期間蔣介石的記當中,他對英美等國的態度,是自卑而憤懣的。他覺自己被英美遺棄和蔑視,把羅斯福和丘吉爾都視為看不起窮人的王八蛋,所以本不相信羅斯福會幫他。
“會的,羅斯福巴不得英國的海外勢力衰弱,”周赫煊道,“在談判的時候,你的語氣要溫和,態度一定要強硬。你不必跟丘吉爾說太多廢話,只需要不斷暗示羅斯福,表示中國會支持美國戰後在亞洲和歐洲的利益即可。”
“我明白了,”蔣介石又拿出幾份文件,“明誠再看看這個,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充的嗎?”這些文件都是蔣介石侍從室討論出來的,是關於戰後中國的利益問題。大致內容有:本應歸還東北、臺灣、澎湖給中國,保證戰後朝鮮獨立,保證戰後泰國獨立,保證東南亞各國的華僑地位。還有一些對本的處置方案,中美經濟合作方案,對美租借物資的提案等等。
周赫煊笑著抱起地球儀,指著中國的東南方說:“可以再添加兩條,保證琉球獨立,釣魚島歸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