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79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維烈正在和樓南泉討論數學問題呢,後排的女同學陸婉珍拍他肩膀,手裡拿著一本《小王子》說:“周小弟,能讓你爸爸在書上籤個名嗎?”

“我爸去了印度,還沒回國。”周維烈頭也不抬,繼續做題。

“哦,”陸婉珍有些失望,又說道,“等周叔叔回了重慶,你幫我把書帶去簽名好嗎?”

“沒問題。”周維烈滿口答應。

“那太謝謝你了,中午請你吃好吃的!”陸婉珍高興地說。

私立學校的學生嘛,家境肯定不一般。陸婉珍的父親是留歸國的企業家,母親也是師範畢業的進步女。嗯,她本人也是個學霸,未來擔任石油工業部煉製研究所總工程師,又一位中科院院士。

未來的女院士就快高中畢業了,她一點也不擔心高考落榜,反而優哉遊哉的看起了《小王子》。

等到上午放學之前,周維烈已經被十六個同學找上,甚至隔壁班的也跑來請他回家要簽名。周維烈對此已經習慣了,每次老爸有新書出版,必然會出現一堆求籤名的同學。

吃過午飯,周維烈正趴桌上睡午覺,卻聽到一幫同學爭論起來。

“哼,這些人真壞!《小王子》明明寫得那麼好,居然在報紙上罵周先生不知亡國恨。”

“本來就是不知亡國恨,現在國難當頭之際,人人都寫抗戰文學,周先生偏有閒心寫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怎麼了?書中表達的是真善美,又沒教人學壞。”

“不寫抗戰文學就是不愛國!”

“誰說周先生不愛國?周先生如果不愛國,本人為什麼要刺殺他?你那麼愛國,本人怎麼不來刺殺你!”

“強詞奪理!”

“本來就是!”

“……”第1008章【文學論戰】後世把抗戰時期的中國文學,分為國統區文學、解放區文學和淪陷區文學三種。

淪陷區文學都是非政治化的,專寫一些通俗小說、情文學和隨筆散文,代表人物有張愛玲、秦瘦娟、周作人、胡蘭成、梅娘等等。純以文學角度而論,張愛玲、周作人和胡蘭成的作品都有非常高的價值。可惜後兩者都是文化漢,而張愛玲也跟漢走得太近。

國統區和解放區文學恰恰相反,不管是詩歌、小說、戲劇、散文、評論、隨筆……各種題材皆以抗戰為主。即便沒有正面涉及抗戰內容,也會表達出一種對故鄉、對祖國的熱愛,或者是反應深刻的現實問題。

特別是國統區文學,抗戰初期多為慷慨吶喊、熱血救亡,中後期變得更具現實主義——描寫戰爭場面、記述離生活、反映社會弊病,或是自嘆自嘲、苦中作樂。

大作家在抗戰時期寫童話故事的,貌似還真沒有,就連張恨水都改寫抗戰小說了。於是出現梁實秋站出來澆冷水,說文學創作不一定要和抗戰掛鉤,結果被各派文人噴得狗血淋頭的情況。

《小王子》一出版,立即引起巨大爭議,從反應來看主要分為四種:第一種,礙於周赫煊的情面,介於周赫煊的地位,出於周赫煊的貢獻,許多人選擇閉口不言。

第二種,從純文學的角度,分析稱讚《小王子》的藝術成就,並認為這是一部歌頌友情和愛情的作品。

第三種,挖苦批評。

首先站出來指責周赫煊的,是文藝抗協(文聯)理事兼出版部副部長葉知秋,他在自己主編的《文學月報》上評論道:“抗戰期間的文學,應該是年輕的、戰鬥的,是健康的、堅實的,是現實的、進步的……《小王子》顯然和戰鬥無關,和現實無關,它以一種脫離現實的虛無筆調來歌頌友情和愛情,這不符合大眾文學和抗戰文學的立場……”

“作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作家,周赫煊先生此書對廣大青年和文化學者,帶來了非常惡劣的示範作用……在和平時期,《小王子》自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但它現在確實不合時宜。”

“當兵的不能在戰場上做逃兵,而文學創作就是作家的戰場,作家也不能在國難當頭之際做逃兵。我們不能逃避現實,而是要勇敢的面對,或者救亡圖存,或者反映社會……對於作家而言,筆是槍,墨水是子彈,我們不能對天放空槍,而是要選擇正確的目標瞄準敵人……”葉知秋的這種論調,立即引來許多愛國作家的響應,紛紛評論周赫煊不該在抗戰時期寫童話故事,認為周赫煊這是在作品中逃避困難和責任。

其實葉知秋已經對周赫煊很客氣了,文章就事論事寫得比較理智。他前兩年罵梁實秋才狠呢,譏諷梁實秋“賭場上壓冷門、投人所好”,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認為梁實秋在“譁眾取寵”。

第四種,力支持。

梁實秋似乎沒有取上次的教訓,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聲援周赫煊,再次跟葉知秋打起了筆仗。他在文章裡這樣寫道:“總有一些人以文學的名義破壞文學創作,《小王子》呈現的是對真善美的讚揚,難道我們在堅持抗戰的時候不需要真善美了?它既然是健康的,是積極向上的,為什麼就被指責成逃避現實?”

“文學是對人的書寫,大眾文學如此,抗戰文學如此。真的革命家、真的愛國者,把熾燒的熱情滲入文學裡面,往往無意形成極人的作品,這就是表達出了人。若是一味強調文學創作的內容,把文學創作當成抗戰八股,那這樣的作品還有何人可言?還能動得了多少讀者?”

“文學是宣傳抗戰的工具,我極為贊同。但若文學只能做抗戰的工具,那抗戰勝利之際,文學也就失去了作用。戰爭終歸是暫時的,而文學是永久了,我們既要做好現在暫時的工作,也不能拋棄文學永恆的價值!”本來自上次論戰以後,很少人敢公開支持梁實秋,怕被當場過街老鼠圍攻。但這次討論的對象是周赫煊,立即就有不少鐵桿支持者站出來,幫著梁實秋鼓勁吶喊。

從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這場論戰整整持續了一個月之久,牽扯進來數十位作家進行大混戰。

雙方就抗戰時期的文學創作展開討論,剛開始還就事論事,漸漸變成了挖苦諷刺。甚至周赫煊和《小王子》都被扔到一邊,爭論焦點變成了文學創作態度和底線,再混雜著作家們以往的私仇舊怨,最後連人身攻擊都搞出來了。

上次左翼文人圍攻梁實秋,是周公親自站出來勸架,並以梁實秋的主動退讓而結束的。這次周公覺得影響不好,也私底下召見了葉知秋,希望其主編的《文學月報》不要再咬著不放。

可還沒等葉知秋做出改變,《非攻》雜誌就刊載了一篇馬珏的評論文章,標題為《論愛國主義文學創作——小王子的深層意象》:“《小王子》的手稿,我一年前就讀過了,初時也以為這是寫給成人的童話故事,歌頌的是友情和愛情,討論的是忠貞和責任。我對周先生講起自己的理解,周先生說,你再往大處想想。”

“周先生沒有詳細說明,也沒有強迫我從何處理解。但現在再讀《小王子》,我確實發現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小王子》中的各個角都有暗喻,敘述者、狐狸、玫瑰、蛇、天文學家、國王、酒鬼、商人……其實都可以在當下的中國找到原型,請容我慢慢細說。”

“首先來說‘敘述者’,也即是‘我’,這是一個飛行員。飛行員是個愛幻想的人,不喜歡那些講究實際的大人,反而喜歡和孩子相處,孩子自然,令人愉悅。我認為飛行員屬於作者周先生的化身,他不喜歡講究實際的人,喜歡和孩子相處。‘講究實際的人’可以是漢,可以是貪官商,他們大發國難財甚至是背叛國家民族,周先生是不喜歡的。而包括小王子在內單純的‘小孩’,則是指代愛國者,指代那些為國犧牲血的英雄!”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展開聯想,我們姑且把小王子看作愛國者的典型,再來說說狐狸。狐狸擁有聰明的知識,他讓小王子明白生命的本質,他要求小王子馴養他,並告訴小王子一個秘密: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愛就是責任。我認為,‘狐狸’應該是中華文明,是中國的文化與道德,他教會愛國者如何面對生活,教會愛國者責任與擔當。小王子對狐狸的馴養是互相的,是愛國者與中華文明的互相歸屬。”

“繼續說玫瑰,一般讀者看來,玫瑰指代初戀情人。但我想說的是,這裡的玫瑰應該是中國。玫瑰傲慢、矯情、帶刺、居高臨下、自以為是……他有著種種缺點,面對強大的敵人,可笑的用僅有的四小刺來保護自己,他還讓小王子讚美自己,讓小王子不許離開自己。玫瑰不正是問題多多卻又可愛的中國嗎?小王子是愛國者,他愛自己的祖國。他的祖國雖然有萬般缺點,但花園裡有五千朵玫瑰,他只愛自己那一朵。就像世界上有無數國家,愛國者只愛自己的祖國。小王子氣惱玫瑰的不懂事,對玫瑰心生怨念,卻在離開之後發現玫瑰才是自己的摯愛。這就像愛國者氣憤於祖國的弱小和弊病,埋怨、憤怒、想要改變,甚至是離開,卻在祖國被侵略的時候爆發出無限的熱愛與眷戀。”

“再來說天文學家……”馬珏這篇評論文章一經刊載,頓時讓處於混戰中的作家們傻眼。

一部童話故事而已,居然還能這樣解讀?

第1009章【新的代表作】南開中學。

大清早,周維烈就提著沉重的皮箱來到教室,拖上講臺喊道:“快來拿簽名書了!”那隻皮箱的鐵釦打開,裡面足足有四十多本《小王子》,而且每本扉頁上都有周赫煊的親筆簽名。

陸婉珍和其他幾個同學立即衝過去,歡喜的找到自己那本,笑道:“謝啦,周小弟。”

“沒什麼。”周維烈擦擦額頭上的汗水。

班上的同學在拿到書以後,聚在一起繼續看報紙,並因為報紙上對《小王子》的不同解讀而爭論起來。

“咦,《文藝之頁》(《新華報》副刊)和《平明》(《中央報》副刊)對‘酒鬼’的意象解讀又不一樣,到底哪個更符合周先生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