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種落井下石的做法很招人恨,所以在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依附於德國的捷克斯洛伐克僕從軍非常英勇——叫你丫背後捅刀子!
而在戰場的另一邊,蘇聯軍隊進攻波蘭的時候,當地老百姓也各種帶路幫忙,彷彿是來了期盼已久的解放。從族群角度來說,這裡的很多波蘭人本就不認為自己是波蘭人,他們屬於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
即便沒有蘇聯入侵,當地人也是頻頻叛亂,而波蘭政府從始至終都採取殘酷鎮壓手段。
就這樣,蘇聯拿回了沙俄時代的故土,德國則佔領波蘭的其他地方,蘇德兩國配合默契地把波蘭給瓜分了。
英法兩國顯然沒取波蘭在閃電戰中的教訓,他們還夢想著蘇德在瓜分波蘭以後開戰。然而事都沒發生,德國和蘇聯看上去關係融洽,本就不按英法寫好的劇本往下演。
希特勒在幹什麼?
希特勒在佔領波蘭半個月之後,就發佈了進攻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密令。但顯然時機還不成,這些密令屬於元首閣下在勝利之後頭腦發熱的決定,等冷靜下來以後,希特勒決定先攻佔丹麥和挪威,以保證德國有海上戰略基地和瑞典鐵礦供應。
就是在這種國際局勢之下,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
在長達半個月的迂迴戰中,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薛嶽的作戰策略其實制定得很好,但由於裝備的劣勢,以及某些部隊的糟糕執行力,總是讓軍在關鍵時候突破包圍圈。
不但如此,衝出層層包圍的軍,反過來向長沙周邊集結。
蔣介石顯然毫無守住長沙的信心,他向薛嶽發出指示:“如敵取長沙之動態,已經暴,則我軍與其在長沙會戰前方作強硬之抵抗,則不如先放棄長沙,於敵初入長沙立足未定之時,即起而予以致命的打擊。反攻計劃如能佈置密,運用得當,必可取得最大之勝利。”這些顯然說的都是鬼話,老蔣的真實想法,無非是棄守長沙保存實力,害怕第九戰區的部隊給一仗打沒了。
薛嶽則制定出“天爐戰法”,誘使軍到長沙郊區進行反包圍,再伺機與來犯敵軍進行決戰。
兩人幾乎天天通電話,說都不能說服誰,老蔣到後來乾脆就不接電話了。無奈之下,薛嶽只好打電話給宋美齡,讓宋美齡轉達了自己堅決死守長沙的決心。
老蔣頓時慌了,連忙打電話給薛嶽,讓他找個合適時機放棄長沙。結果這次輪到薛嶽不接電話,老蔣急得心急火燎,只能派白崇禧到長沙傳達命令,但薛嶽依舊抗命不尊。
聽說老蔣在重慶都氣得拍桌子了,他放言道:“如不遵令立撤汨羅守軍,則今後長江以南地區有失,責有攸歸!”薛嶽實在拗不過,只能下令撤退,讓出汨羅江防線,軍趁機長驅直入。
老蔣以為薛嶽已經服軟遵令,誰知薛嶽重新抗命,堅決死守長沙。老蔣只得再派白崇禧去規勸,這次還帶上個陳誠,但白、陳二人口水都說幹了也勸不動。
老蔣終於不再反對了,帶著賭徒的心理,讓薛嶽放手一搏,說不定能夠打贏呢。
撈刀河與瀏陽河之間的地帶,是天然的口袋陣。薛嶽把這個口袋形容為天爐,他要把軍扔在爐子裡面煉丹,這就是“天爐戰法”的名稱由來。
岡村寧次率領大部隊鑽進口袋裡,頓時覺步步為艱。不僅中國守軍英勇奮戰,當地民眾也爆發出強烈的愛國熱情,通要道被全部破壞且不說,連那些少有的平整土地都被百姓挖了個遍。大雨一下,遍地泥濘,軍的坦克、卡車、大炮、摩托車……紛紛趴窩。
還打個啊,雙方都沒展開什麼烈戰,岡村寧次就果斷下令全軍撤退。
如此情況讓薛嶽不敢置信,以為軍有什麼陰謀,下令各部尾隨追擊,但不要擅自展開戰。直到軍撤退三後,薛嶽才肯定這是真的,立即讓各部隊全力打追擊戰。
但是為時已晚,軍主力已經撤出口袋陣,中國守軍只追殺到少量殘餘。
第一次長沙會戰就此結束,中國宣稱自身傷亡4萬餘人,軍傷亡3萬餘人;本則宣稱自身傷亡3600人,國軍傷亡4.8萬餘人。
不管真實的傷亡數據如何,顯然中國勝利了,全軍振奮,萬民歡騰。
幸好薛嶽一直堅持抗命不遵,否則長沙就直接沒了。
也不能說蔣介石太沒腦子,事實上整個國軍高層都在吵,就連白崇禧都主張棄守長沙。實在是歷次會戰讓高層將領毫無信心,已經被寇嚇破了膽,誰也料不到居然能守住長沙,而且一守就是好幾年。
第906章【中國隊長】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華中地區的戰局突然靜止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戰鬥和頻繁空襲。
軍從各戰線和國內調運來的飛機,重新部署在武漢,並加強了機場的防空。接下來,成都、巫山、宜賓和自貢遭到連番轟炸,本戰機似乎怕了重慶,再也不敢來招惹山城。
但沒等重慶人民高興多久,至10月底,又有數十架機從東北調到武漢。這些飛機本來佈置在東北邊境,是用來防備蘇聯的,現在卻把目標對準了重慶廣陽壩機場。
11月2,中雙方在重慶上空展開烈戰鬥。
在經歷了一個多小時的戰後,本取得慘勝,中國空軍損失嚴重。這次戰鬥被稱為“一一二空戰”,此戰之後,整個四川地區可升空的中國戰鬥機只剩下18架。馮庸從美國帶回來的飛行員,死得只剩下26人;原空軍第四大隊的飛行員,也只有12人了。
沒辦法,本飛機越打越多。國力不如人,徒呼奈何!
重慶再次陷入轟炸噩夢,或許是出於報復,機在未來一個月內,對重慶進行了九次轟炸。在這些轟炸當中,殘存的中國空軍奮力阻擊,累計擊落機9架,但自身也只剩下3架戰鬥機。
直到12月中旬,周赫煊購買的蘇聯飛機終於運來。首批貨46架,但送到重慶的只有30架,剩下的被分配到其他戰區。
本雖然飛機生產速度不快,但卻源源不斷,更從發了戰爭財的德國那裡買來一批波蘭飛機。雙方在1940年元旦那天,再次爆發空戰,互有傷亡,中國飛機被消耗得越來越少。
戰爭打的是國力,周赫煊財力再足,也經不起如此折騰啊。
對於蔣介石來說,幾乎已經放棄了進口戰鬥機,因為買再多也會被打光。隨後的幾批蘇聯援華飛機,全是買的轟炸機,專門用於冷子轟炸軍工事,以配合陸軍的戰鬥。
在飛虎隊正式組建以前,重慶幾乎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任憑本飛機來去自由。每次但凡添了新的戰鬥機,必然招來機集火,不出一兩個月就要打得所剩無幾。
當然,這些空戰抵抗不是沒有意義的,本飛機在重慶消耗得越多,就越給其他戰區的友軍減輕了壓力。本財政更是難以支撐,平民生活愈發困難,就看最後誰先承受不起。……咱們把時間撥回11月初,周赫煊的小說《黑土》雖然早就完稿,但依舊還在連載當中。他和馮玉祥合辦的《興華畫報》,終於出了創刊號。
馬珏也終於回國了,她是夏天回國的。
周赫煊剛離開西南聯大不久,馬珏就從越南飛抵昆明,擔任西南聯大的法學院講師。
馬珏的全家都留在北平,他父親馬裕藻先生因為年邁患病,沒有跟隨北大師生一起轉移,與周作人、孟森、馮祖荀一起留校,被稱為“北大留平四教授”。
馬裕藻、孟森和馮祖荀都保持著民族氣節,堅決不給偽政府做事,也不在偽控制的北大講課。就在周作人當漢的前一天,馬裕藻還勸周作人,讓他決不要給本人做事。
周作人數次邀請馬裕藻回校當老師,讓馬裕藻更加厭惡,後來直接閉門不見,派幼子對周作人說:“我父親說了,他不認識你。”這次跟馬珏一起來重慶的,還有昆明養雞場的研究員(師生)。
養雞場辦得很成功,最早的一批良種雞已經開始下蛋,不過數量很少,至少得到明年三月份才能滿足師生們的食用需求。他們這次帶了兩隻母雞作為禮物來重慶,一隻送給蔣介石,另一隻送給周赫煊。
此外,更重要的事情,當然是在四川推廣養雞項目。不為賺錢,純粹是為國出力,師生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前線將士都吃上雞蛋。
沈履是這次帶隊的,馬珏算是他的助手。沈履已經辭去西南聯大總務長職務,只擔任梅貽琦的秘書。如何聯繫蔣介石和國府官員,如何在四川推廣養雞事業,都需要沈履去接洽奔波。
眾人剛到重慶,就被這裡的滿目瘡痍所震驚。
昆明雖然也時常被轟炸,但情況遠比重慶要好得多,至少沒有出現十多萬人集體住窩棚的情況——房屋被毀。
“賣報了,賣報了,興華畫報!”
“馮玉祥將軍和周赫煊先生聯手創辦的愛國畫報,大家千萬不要錯過!”一箇中央大學農學院的學生,頓時喜道:“是周先生的畫報,快買一本來看看!”
“我沒錢。”
“我也沒錢。”
“……”一個個無奈攤手,金陵大學和中央大學農學院的師生們,本來沒那麼窮的,但跑去西南聯大養雞幾個月全成了窮光蛋。
馬珏也囊中羞澀,她連回國路費都是找人借的,現在身上只剩下不足五塊錢。
沈履苦笑道:“我來買吧。”馬珏掏錢說:“我也買一份,大家輪看。”兩份畫報很快到手,但沒有立即翻閱,而是先住進了一家旅館。那旅館人滿為患,價錢貴得離譜,沈履只開了兩間房。一間給馬珏和另一個女生,剩下六個男人擠一間。
吃過簡單的飯菜,兩個女人擠在客房看畫報。
剛把畫報翻開,那個叫楊玉笙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學生就咯咯直笑:“太逗了,這居然是馮玉祥將軍的畫作。”馬珏同樣忍俊不,因為馮玉祥的漫畫實在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