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8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美齡突然咳嗽一聲,打著眼指向門口。

蔣介石轉頭看去,卻見侍從秘書正站在那裡,手裡還握著一封電報紙。他立即說:“有什麼事等吃完飯再說,沒看我正在招待陳先生嗎?”侍從秘書說道:“總座,美國急電。”陳嘉庚連忙勸道:“蔣總裁請先辦公,正事要緊。”蔣介石這才說:“進來吧。”侍從秘書把電報紙遞過來,湊近了低聲概述:“美國借款談成了,9000萬美元。”

“真的?”蔣介石喜形於,拿著電報看了又看,對陳嘉庚說:“陳先生,有大好消息,美國答應支付9000萬美元的援華借款!”

“那太好了!”陳嘉庚也顧不上身份禮節,下意識就朝蔣介石那邊蹭,探著頭要去看電報內容。

估計是想起什麼,蔣介石收起笑容說:“9000萬美元,只能解燃眉之急,政府的資金依舊緊張啊。”陳嘉庚立即會意,說道:“我一定會盡量籌措。總裁,美國答應援華借款,是不是說明美國打算支持中國抗戰了?”蔣介石高興地點頭說:“確實如此。美國害怕本,一直不願對中國借款。此次桐油借款談判成功,那9000萬美元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卻是美國的態度轉變。”陳嘉庚笑著端起酒杯:“總裁,夫人,我敬二位一杯,預祝中國抗戰勝利!”蔣介石自從當初染上淋病以後,便發誓不再飲酒。此刻他把酒杯裡的開水倒掉,換上一杯白酒道:“我先乾為敬,祝中國抗戰勝利!”三人正喝得高興,突然又有個侍從秘書敲門:“總座,美國急電!”

“快拿過來。”蔣介石笑著放下酒杯。

侍從秘書低聲道:“周先生的私人電報。”蔣介石低頭仔細閱讀,臉陰晴不定,隨即放下電報紙開始思考利弊。

陳嘉庚連忙問:“蔣總裁,可是美國那邊出了什麼問題。”

“不是什麼大問題,”蔣介石擺手笑道,“來,陳先生,咱們接著吃菜。”陳嘉庚非常有眼力勁,起身抱拳說:“總裁,我還是先告辭吧,不打擾你處理公務了。”蔣介石挽留說:“不是什麼急事,我明天再召集幕僚認真討論,咱們今晚先喝酒。”周赫煊的電報內容很簡單,就是解釋了一下他跟猶太財團的易,希望國民政府劃定一塊區域來安置猶太難民。

蔣介石對此十分樂意接受,安置一些難民而已,就能得到大筆的美元借款,這種好事傻瓜才不幹。他的疑慮只有一個,那就是害怕惹怒德國政府,畢竟中德兩國還沒撕破臉,萬一德國因此不再出售軍械怎麼辦?

事實上,自從廣州淪陷以後,中德兩國的軍火貿易就停止了,但難保以後開通新的運輸路線還可以繼續啊。

歷史上也是如此,孔祥熙和孫科極力促成猶太安置計劃,老蔣很快就被他們兩個說服了。計劃最開始非常順利,連安置地點都確定好了,上海猶太組織還公開宣佈要向雲南移民十萬。

但就在這時,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加劇,並對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老蔣只能認慫放棄了難民接收計劃。

其實早在1938年7月,羅斯福就召集歐美諸國首腦,在法國召開了一次討論猶太難民問題的國際會議。這次會議開得很扯淡,甚至都沒通過一項譴責納粹待猶太人的決議。

美國和英國甚至在會前達成協定,即英國允諾不提美國移民入境限額未滿的事實,美國也避免提及巴勒斯坦作為難民接收地的可能。

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開會時集體把猶太人給賣了——半年後,水晶之夜事件發生。

只有中國向猶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先生,冒著生命危險為猶太難民辦理簽證。大量猶太難民雲集維也納的中國領事館,以每週1000人的速度瘋狂湧向上海,導致短時間內上海的猶太難民總數達到3萬5千人。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應該拍一部《何鳳山的名單》。

第865章【一個大漢的誕生】12月15,中美桐油借款成立,金額為9000萬美元,首批500萬美元,五年期滿。

12月16,中英信用借款成立,首批45萬英鎊。

連續兩筆西方列強的借款,令中國軍民士氣大振。緩解了財政壓力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英美兩國對華態度的轉變,這是西方積極援華的前兆。

美國和英國之所以答應對華借款,自然是怕中國徹底崩了,10月份廣州、武漢的相繼陷落很嚇人的。

咱們的蔣總裁——以後都要叫總裁,委員長已經成為歷史——隨即在重慶做公開報告,宣稱對中國抗戰的前途極為樂觀。中國軍民與海外華人齊心協力,歐美列強又開始經濟援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必將取得勝利。

蔣總裁的報告發表不滿兩週,汪兆銘就帶著老婆跑了。他以考察的名義飛去雲南,再轉機飛往越南,中途還給張群發了電報,說他要出國跟本和談救國。

到了越南以後,汪兆銘很快發出著名的“豔電”,公開叛國叛黨做漢

汪兆銘在電報裡說得冠冕堂皇,認為中國之困難在堅持戰爭,本之困難在結束戰爭。兩國政府都希望和平,他願意當和平使者。汪兆銘還提到了中英借款和中美借款,認為英美兩國的態度轉變,可以促成中和平。但也僅是促成和平,英美兩國是不可能武力干涉的,而中國在戰場上必敗,和談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嗯,汪兆銘要當中國人民的大救星。

汪兆銘叛逃的消息,立即引起民眾譁然。

蔣介石驚駭莫名、憤怒異常,他的驚怒並非只是汪兆銘叛逃,而是汪兆銘要跟本和談。早在半年多以前,本就公開宣稱,不與國民政府和談——這句話裡隱藏意思,是本願意跟中國的其他“政府”和談。

汪兆銘在電報裡說要跟本和談,則意味著他要另立政府,這是在挑釁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權威。

事實也確實如此,本來汪兆銘對脫離重慶、另立政府還猶豫不決,他的子陳璧君直接來了這麼一句:“難道當漢也坐第二把椅嗎?”這句話足以說明本質,即汪兆銘的叛逃跟救國無關,而是盯上了國家一把手的位子。

汪兆銘是什麼格呢?

優柔寡斷,毫無主張,反覆無常,衝動易變!

用汪偽政權二號人物陳公博的評語來說:“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沒有璧君也不至於敗事。”正所謂,成也老婆,敗也老婆。

在汪兆銘叛逃的整個過程,陳璧君都起了決定的作用。

去年10月,本行緩兵之計,委託德國調停戰爭,由於條件太苛刻中國不接受。陳璧君對此深惋惜,她竟說:“能從本手裡得回黃河以南已經算滿足了。連黃河以北,甚至於東北都想收回,談何容易……中國以前何嘗有東五省,奉天本來是滿清帶來的嫁妝,他們現在不過是把自己的嫁妝帶回去就是了,有什麼理由反對呢?”由於本政府發表聲明,宣稱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再加之許多國府官僚和地方軍閥,都對抗戰毫無信心。汪兆銘、陳璧君夫婦結合國內外形勢,認為他們站出來和談必然一呼百應。

本方面在得知汪兆銘的態度後,便對汪兆銘進行了引誘。汪兆銘對此極為興奮,但又害怕辦事不成難以收場,他召集周佛海、梅思平等人反覆討論,一直無法下定決心。

陳璧君居然自作主張,繞開汪兆銘回覆本人:“只要本在御前會議上承認汪出來領導‘和平運動’,汪先生是願意出來的。”隨即,陳璧君又親自前往廣州考察,希望獲得餘漢謀、吳鐵城等人的支持。並在國黨內部暗中聯絡,想要得到更多的擁護者。

直到正式叛逃的半個多月前,汪兆銘都還沒下定決心當漢,召集周佛海等人反反覆覆開了七八次會議。直到梅思平要離開重慶回覆本人了,陳璧君又站出來說:“梅先生明天就要走了,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汪兆銘咬牙點頭:“決定了,決定了!”陳璧君不僅僅是慫恿而已,汪兆銘能夠從雲南借道叛逃,就是陳璧君親自去雲南說服龍雲的。在汪偽政權的組建過程中,陳璧君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全都安排進各個部門,還跑去香港動員陳公輔當漢,還有很多漢都是陳璧君親自拉出來的。

汪兆銘離開重慶的第三天就被發現,蔣介石還想要挽回,宣稱汪兆銘並未叛逃,只是去越南靜養而已,因為汪的舊傷發作了。

蔣介石連忙讓吳稚暉寫信規勸,因為吳與汪兆銘夫婦私甚密。

吳稚暉太瞭解汪兆銘了,知道以汪兆銘的鼠膽,本做不出叛逃這種大事來。他理都沒理汪兆銘,直接給陳璧君寫信,明白決定權掌握在陳璧君手裡。

結果這封信還沒寄到,汪兆銘的“豔電”就發出來了。吳稚暉的第一反應沒有罵汪兆銘,而是逮著陳璧君開罵,還為其改了個外號叫“陳裙”。

即便汪兆銘公開發表“豔電”叛國,但他還在猶豫不決。特別是又遇到本近衛內閣倒臺,新上任的平沼內閣對誘降汪兆銘並不熱心,導致汪兆銘覺被遺棄,竟然生出了前往歐洲考察的念頭。

嗯,公開叛國叛黨,又受到本冷遇,居然想一走了之躲起來,汪兆銘從頭到尾都不知在想些什麼。他這種人自視甚高,卻本事低微,衝動易變又優柔寡斷。一旦遇到挫折,他想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如何逃避。

在陳璧君和一群漢的阻止下,汪兆銘才沒有立即去歐洲旅遊,開始重新和本人秘密接觸。本人也怕汪兆銘撂挑子不幹,連忙派漢去穩住,還送達了板垣的勵文件。

而汪兆銘這時回覆本人的內容,也充分顯示了他的搖擺不定。內容有三:第一,如果本與老蔣接觸,則汪兆銘願意協助斡旋;第二,如果本與老蔣之外的人接觸,則汪兆銘願意在野斡旋;第三,如果要他來負責,汪兆銘願意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