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封電報卻是周赫煊從舊金山發回的,內容主要有兩個:第一,周赫煊說他得到致公黨的消息,海外華僑捐款被某些官員大肆貪汙,請蔣介石徹查此事。
第二,周赫煊說他有十足把握促成美國借款,但蔣介石必須做出承諾,即貸款資金必須由美方人員全程監督,一旦發現有貪汙挪用現象,則立即終止調撥後續資金。
孔祥熙把這封電報看完,頓時氣得牙癢癢。
什麼“某些官員大肆貪汙”,這明擺著暗指他孔某人嘛。因為海外捐款和軍火貿易,都是孔祥熙在經手,除了他之外,別人想貪汙都辦不到。
孔祥熙陰陽怪氣地冷笑道:“怕是在吹牛吧。光甫等人都說談判還沒開始,他周赫煊居然已經有了萬全之策,呵呵。”蔣介石有些不滿地看了孔祥熙一眼,閉眼道:“你別管此事,儘快去重慶主持行政院工作。”
“呃……”孔祥熙頭皮一緊,言又止,最終選擇告退。
就在半個月前,致公堂幹事委員會負責人、老蔣的私人代表陳其尤,已經坐火車抵達武漢了。
陳其尤在蔣介石面前大肆指責孔祥熙貪汙捐款,蔣介石承諾會徹查。陳其尤等了好幾天沒有音訊,立即在報紙上揭孔祥熙的貪汙內情,搞得老蔣和孔祥熙都很被動。
蔣介石一怒之下,就把陳其尤秘密逮捕,扔到關押政治犯的“軍人監獄”。
雖然處理了不懂事的陳其尤,但蔣介石對孔祥熙也是極為不滿的,只不過礙於大局和私情才沒有處理孔祥熙貪汙案。這次把孔祥熙叫來閱讀周赫煊的電報,也是老蔣在敲打孔某人,讓其暫時收斂一些。
這次尋求美國援華借款,錢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美國對華態度。一旦借款談判成功,則表示美國的外政策,開始朝中國這邊傾斜。
就像當初宋子文談的棉麥借款合同一樣,高於國際價格收購美國庫存小麥和棉花,運輸還必須由美國公司負責,百分之百的賠本買賣,搞得中國資本家怨聲載道。但宋子文還是把棉麥借款合同簽下了,而本則對此百般阻撓,搞得生怕中國吃了美國人的虧一樣。
不是宋子文太傻,也不是本人為中國著想,一切都是源於國際外策略。
蔣介石沒有叫來幕僚商討,直接對副官說:“電令周赫煊,只要他能談下美國援華借款,一切皆按他的意思來做!問他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談判。”副官立即跑去電訊室,第二天早晨,終於收到周赫煊的回電。
副官拿著電報紙稟報道:“周先生說,談判隨時可以開始,但若要促成借款,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做準備。他正在聯繫美國媒體,也在串聯美國資本家,要從民間輿論和資本力量兩方面著手。”聽到這個回覆,蔣介石到很滿意。
這種關係到國際外形勢的談判,一年半載都不嫌太久,三個月準備時間已經很短了。若周赫煊說馬上能搞定,蔣介石反而會懷疑真實,他頷首笑道:“周明誠有方略,此事可成。電令,讓周赫煊不要著急,務必做好談判準備工作,爭取十拿九穩!”
“是!”副官連忙又跑去電訊室。
蔣介石想到有成竹的周赫煊,又想到拿不出一點方案的孔祥熙,心中百集。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要死啊!
孔祥熙去年雖然談成了一系列借款,但都是用利益換的。
比如美國那筆貸款,是把中國存在美國做儲備金的白銀,低價賣給美國,再用賣銀子的錢購入美國黃金,把黃金存入美聯儲做貸款擔保。
簡單來說,就是把中國法幣的儲備銀給賣了,換成黃金來抵押貸款以獲取美元,這兩頭倒騰中國都吃了不小的虧。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價值2800萬美元的黃金,共貸到5000萬美元外匯,解了抗戰初期軍費緊張的燃眉之急。
第850章【可愛的美國人民】在羅斯福上臺之初,就已經有了清晰的遠東外路線,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貫徹執行,這條路線叫做——援華制!
本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不假,但也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對羅斯福來說,本人的錢要賺,但中國人的忙也要幫,不能跟本撕破臉,也不能讓本肆意做大,更不能讓中國徹底完蛋。
有些史學家如此概括美國的援華過程,即:道義援華(1931年-1937年)、象徵援華(1937年-1941年)和實質援華(1941年-1945年)。
當然,對於美國何時開始實質援華,史學界也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有些認為從1938年底的桐油借款就開始了,有些認為應該以1939年歐戰爆發為標誌,還有些認為時間應該在1940年(德意正式簽訂同盟條約)。
特別是在蘇聯對中國進行援助貸款以後,羅斯福倍外壓力。他害怕繼續拖延對中國的援助,會把蔣介石推入蘇聯的懷抱,這也是桐油借款得以簽訂的原因之一。
但不論美國政府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質援華,在美國民間,援華行動從淞滬會戰結束就有了。
美國民間援華的主力有兩種,一種是學界力量,一種是教會力量。
先來說學界,美國許多文化人也是有正義的,比如已經入了美籍的愛因斯坦,就帶頭在科學界掀起了援華運動。
還有些則屬於明白人,看清了局勢的真相,比如歷史學家惠特尼·格里斯伍德和威廉·約翰斯頓,以及中國專家弗雷達·阿特雷,就強烈譴責美國商人的對貿易,認為這是在援助美國在亞洲潛在的敵人。
而托馬斯·比森則指出:“本的侵略直接威脅到美國在華利益,而美國商人卻在幫助本建立他們的帝國。”學術界雖然影響力很大,但執行力卻不足,他們頂多呼籲捐款,然後寫文章罵幾句而已,美國的教會力量就要更強得多。
美國人民對中戰爭的瞭解,最初並非來自記者,而是來自於傳教士。
因為在30年代,被派往亞洲的美國記者,大都是在國內難以謀生的年輕人。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很多事情難辨真偽,而且這些記者大部分居住在本。中戰爭爆發後,少數居住在中國的記者也離開了,因此傳回美國的消息就更少。甚至,還有一些年輕記者被本忽悠,或是被本收買,竟然寫文章幫本人說話。
相對於駐華記者,美國在華的傳教士則非常多。當時美國幾乎所有社區,都有一座以上的教堂,而每一個教堂,又會資助一個或幾個傳教士在國外工作,這些傳教士大部分都被派去中國。
在中國的傳教士們,每年都要向資助他們的教堂郵寄大量信件,從而使更多美國民眾瞭解中國狀況。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就是被傳教士們傳回美國的。他們不但給教堂寫信,還給家人和朋友寫信,詳細介紹了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在一般情況下,對於戰爭暴行的報道,會被視為有意識的敵對宣傳。但鑑於傳教士的特殊職務和作用,那些由傳教士傳播的信息則被看成是事實。
於是,關於軍在中國的暴行,被傳教士們發回美國後,立即在一個又一個社區口口相傳。而美國教會也站出來,強烈譴責本的反人類行為,並督促美國政府立即停止對貿易。
加之本飛機又轟炸了美國軍艦,引起美國民眾極大憤慨,多方面原因集合到一起,便催生出美國人民抵制貨的。
僅在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一年,本賣到美國的商品年度總額,就由2億4百萬元下降至1億5千萬元,跌幅達到了26%。這是非常恐怖的數據,並且情況連年加劇,導致本逐漸喪失美國市場,本財政也因此雪上加霜。……紐約。
周赫煊帶著於珮琛前去拜訪兩位傳教士,至於費雯麗,則留在好萊塢那邊沒跟過來。
走在半路上,他們突然看到有一支數百人的遊行隊伍,人們高舉著“抵制貨”、“反對暴行”、“維護正義”、“對絕”的標語。在隊伍前方,還有許多穿著教會服裝的人,正在沿途發放宣傳單。
一個穿著時尚的貴婦剛下車,就被教士攔住發傳單說:“美麗高貴的太太,請你不要購買本絲襪。你購買的每一雙本絲襪,都是在向惡魔提供支持。那些惡魔正在遙遠的東方大肆屠殺,他們殺害無辜的平民,甚至殺害孕婦和兒童。這是上帝所不允許的,這是對上帝的褻瀆,他們必將下地獄!”貴婦有些被嚇到了,接過宣傳單連連點頭:“好的,我不會再購買本絲襪。請你讓一下,好嗎,我還要去給丈夫買生禮物。”遊行隊伍越來越近,於珮琛高興地說:“先生,你看到了嗎?好多美國人支持中國抗戰!”
“看到了,這些美國人理應獲得尊重和敬佩。”周赫煊點頭說。
事實上,周赫煊很懷疑那個教士的出發點,別的商品不提,偏偏側重於抵制本絲襪。這裡面沒有美國絲襪商的支持,打死周赫煊都不相信。
此時尼龍絲襪雖然已經被髮明出來,但還沒有正式發售,市面上行銷的都是傳統絲襪。而本作為產絲大國,其生產的絲襪質量極高,深受美國女的喜愛,把美國本土絲襪打得節節敗退。
至少,美國的絲襪製造商,是堅決支持抵制貨運動的。在他們看來,直接跟本斷絕貿易往來,才是美國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相比起美國資本家的背後支持,英國資本家已經自己赤膊上陣了。因為英國在中國的投資太多,本侵華對他們造成嚴重損失,於是無數英國商人團體上躥下跳,最具代表的有三家公司:帝國化學工業公司、殼牌石油英國分公司和英美菸草股份有限公司。
這些英國公司一邊組織宣傳和捐款,一邊對英國政府施壓,他們指出:“英國政府必須意識到,如果不對本運用所有武器——包括威望、財政、資源,以及稀缺物資和對市場的控制——本必然佔領中國,屆時本對英國在華利益的清算,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