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5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小的釣魚城,拯救了全世界。

民國時期的釣魚城還沒得到開發,也沒有直通外界的公路,只能從江邊慢慢往上爬。

山路窄得只能勉強容兩人通過,最陡峭的地方接近70度,別說帶著兵器往上進攻,就是空著手攀爬都危險至極,稍不注意就要掉下去摔死。

再往上走,就能看到釣魚城的古城牆了。這些城牆共有17里長,倚懸崖絕壁而建,由於年久失修,古城牆已經多處風化殘缺,但依然能夠領略其雄偉。

再往上就是護國門了,這是釣魚城的第二道防線,也是八座城門中最宏偉的險關。縱有十萬大軍攻城,只需派幾百人防守即可,真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護國門上百次,耗時三十六年之久,一次都沒有攻破過護國門。

鍾觀光仰望著護國門壁刻,聯想到當年城上官兵抗擊蒙元,不覺有些痴了,喃喃自語說:“中國自古多災多難,總有熱血兒郎奮起抗擊。彼時今,何其相似,但願我華夏民族還能復興。”周赫煊慨說:“只要國人眾志成城,國土處處皆險關。”

“周先生說得真好!”趙墀熊立即附和,反正偶像說什麼都有道理。

合川縣教育局的幹事楊雨舟,是這次上山的嚮導。又前進片刻,他突然指著一處石臺說:“這裡是釣魚城的刑場,當年蒙哥大汗派來勸降的漢晉國寶,就被王將軍斬首於此。”

“殺得好,漢都該殺!”一個年輕人突然喊道,他是張輔忠帶來的化工專業大學生。

再往前走不遠,就是釣魚城的天梯。此地同樣險要無比,是釣魚城後期開鑿的棧道,蒙元大軍若突破了護國門,還有一條天梯等著他們,舉蒙元全國之力,也不可能上得了這一條天梯。

登上天梯,是一處寬闊平臺,這裡是南宋時候的“兵工廠”,可製造鐵雷、火炮等殺傷武器。釣魚城古城牆有炮口,架有大炮,當年蒙哥大汗就是這麼被轟死的。

釣魚城內部還有田地,守軍可自耕自種,辛苦些還能自己造鹽,本不懼蒙古大軍的封鎖。

“兵工廠”再往東北走,就是護國寺和忠義祠了。

護國寺內還有幾個僧人居住,但都是些老弱病殘,平時本沒有什麼香火,只能自己種地養活自己,這間寺廟後來被改建成釣魚城博物館。

而忠義祠就更糟糕,有兩處已經垮塌,大門上還蒙著蜘蛛網。

周赫煊對隨行工人說:“把義祠打掃乾淨!”工人們立即動手清理,而周赫煊則把目光投向祠內的石碑。這些石碑都屬於文物,南宋時期的就有十多塊,數百年來又刻了二十多塊,其中一部分詳細記載了釣魚城戰史。

龐德動不已,拿著小本本就跑到一塊石碑前,蹲在那裡認真抄錄。

趙燏黃好心提醒道:“龐德先生,不用那麼麻煩,直接用紙墨拓下來即可。”

“怎麼拓?”龐德糊道。

趙燏黃早有準備,讓弟子拿出拓碑工具,在將石碑擦洗乾淨後,分分鐘就拓下來一張。

“還可以這樣啊,太方便了!”龐德大喜,如同得到新奇玩具,自動變成眾人的拓碑苦力。

等了大半個小時,工人們已經把忠義祠簡單打掃完畢。

周赫煊首先來到左室偏殿,這裡供奉著王立、李德輝和熊耳夫人。因為王立等人最終開城投降了蒙元,所以不能供在正堂,但他們投降是在南宋覆滅以後,且有活城之功,也應受到香火供奉——南宋最後一座縣衙,便是釣魚城內的合州縣衙。當時只要遭遇烈抵抗,蒙古人在攻陷城池後就要屠城。釣魚城屬於擊殺了蒙元高層,而唯一沒有被屠城的城池,王立投降的要求就是不得殺城內一人。

王立、李德輝和熊耳夫人的牌位,已經找不見了,就連供桌都破朽不堪。

周赫煊對著供桌拜了兩拜,便轉身走入正堂,裡面供有王堅、張珏、餘玠、冉璡和冉璞五位釣魚城抗元先賢。周赫煊親手為這五人,擺上嶄新的牌位,四拜之後,恭敬退出正堂。

工人們也把三牲擺上,順便把左室王立等人的牌位也擺上,等到吉時,正式開始進行祭拜典禮。

周赫煊領著上百個工廠員工,端正站於殿前。鍾觀光年紀最大,資格最老,由他負責念祭表,並指揮眾人進行拜祭。

龐德這個美國佬對此非常興趣,站在旁邊不停拍照,拍完了還迫不及待地問:“周,為什麼你們要拜二十四下,而不是拜八下?我剛剛學了個成語,叫八拜之,正好契合八卦。”周赫煊解釋道:“八拜之,那是世子弟拜謁長輩,後來也用作結義兄弟之禮。二十四拜是專用於祭祀的大禮,也有十二拜的。比如好朋友的家人去世,你去弔唁,十二拜即為最大的尊敬。一般情況下,清明節給自家祖先掃墓,四拜就比較符合標準。二十四拜和十二拜,用於極為正式、大型和莊重的場合。平常人們見面作揖,一拜為普通問候,二拜為表示尊敬,四拜代表著仰慕、尊崇和無限敬意。另外還有三拜,此為佛教禮節,拜佛只能用三拜或九拜。同時,三拜還是中國人的賓客之禮,主人對客人三拜,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

“中國人的禮節好複雜啊。”龐德聽得有些頭暈。

周赫煊笑道:“都是些繁文縟節,現在的中國學習西方,平時都用握手禮,作揖已經被棄用了。不過在祭祀這種莊嚴場合,我覺得古禮還是很必要的。”趙燏黃突然走過來:“周先生,你來說幾句吧。”周赫煊來到供桌前方,看著面前的一百多號人,大聲喝問道:“同胞們,你們忘記鬼子佔領中國臺灣了嗎?”

“沒有!”眾人齊呼。

周赫煊又喊道:“你們忘記鬼子佔領中國東北了嗎?”

“沒有!”眾人的喊聲越來越大。

周赫煊嘶聲厲吼:“你們忘記鬼子正在侵略華北和華東嗎?”

“不敢忘!不敢忘!”藥廠工人和正在籌建中的酸鹼廠工人,大部分都有中學以上學歷,再不濟也讀過小學。如今報紙上都是愛國宣傳,識字的百姓早就被調動了民族情緒,此刻一個個脹紅著臉,心頭憋著股怒火難以發洩。

周赫煊指著背後的忠義祠正堂:“看到匾上寫著什麼嗎?忠義千秋!何為忠?愛國就是忠!何為義?救民就是義!如今國難當頭,若要行忠義之事,必當救國救民!我不要你們上戰場殺敵,但你們以後的工作,並不弱於殺敵報國。藥品可以救濟百姓,可以挽救傷員命。在你們開動機器的時候,就有無數國人的命因你們而存活!有人說,中國沒救了,中國打不過本。放!當初蒙古橫掃世界,釣魚城依舊抵抗了36年。小鬼子比得了蒙古人嗎?連提鞋都不配!本蕞爾小國,還想妄圖併中國,這就是典型的蛇象,到一半就能把他們噎死!只要我們堅持抵抗,中國就必勝!而你們生產的藥品,正是中國勝利的關鍵。你們生產磺胺藥,效率遠高於小鬼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救命藥。我們武器不如本,但我們的救命藥比本更強。你們是工人,也是戰士。告訴我,有沒有信心用藥品打敗鬼子!”

“有!”忠義祠內呼聲震天。

第833章【雞犬不留】轉眼進入十一月,上海陷落,淞滬會戰結束。

南京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劉湘對此表示舉雙手歡,暗地裡聯合宋哲元和韓復榘,打算把老蔣堵在夔門之外,堅決不讓中央軍入川搶地盤。

胡適被老蔣任命為訪美特使,已經在美國轉悠了三個月,對宣傳中國抗、贏得美國民間支持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月前,他和王正廷終於得到羅斯福召見——跟周赫煊一起觀看奧運會的王正廷,被重新啟用了,現在擔任中國駐美大使。

胡適詳細講述了中國抗戰局勢,懇求羅斯福放棄妥協思想,否則中國必敗,而中國一敗,美國就將失去遠東和太平洋,美國幫助中國屬於幫助自身。

羅斯福表達了對中國的同情,並且安胡適不要悲觀。他很看好中國,他覺得中國必勝,然後繼續賣給本各種戰略物資。

事實上,這次訪美特使的任務,老蔣最初想請周赫煊來執行。但被周赫煊婉拒了,因為神仙也難說服羅斯福,與其跑去美國痛哭乞討,還不如留在重慶做一些正事。

與此同時,馮庸也拜託胡適和王正廷,讓他們在羅斯福面前求個情,把飛行俱樂部的飛機開回中國參戰。當初周赫煊訂購了不少先進軍用飛機,但合同要求不得加裝武器,也不得把這些飛機運離美國。

羅斯福對此的回應是,讓馮庸聯繫美國陸軍部,而陸軍部如今還在開會討論此事。

馮庸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想帶著飛行員回國抗,卻又知道國內沒有足夠的飛機,只能天天堵在陸軍部門口,都跟陸軍部的衛兵們混了。……隨著響亮的哭聲,廖雅泉肚子裡的孩子呱呱墜地。

又是個大胖小子,周赫煊這回沒有尋章據典,而是給兒子取了個非常平實的名字——興國,周興國。

廖雅泉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正在進行的中戰爭毫不關注。她現在全部力都放在小兒子身上,只等著哪天本打來重慶了,提前移居到美國或者英國,為此她還專門空惡補英語。

“先生,南京來電!”於珮琛拿著電報快速走來。

周赫煊接過電報紙,卻是羅家倫發來的,大致內容為中央大學即將搬遷,校址定在重慶沙坪壩松林坡。羅家倫知道周赫煊的岳父是搞房地產的,想請周赫煊幫忙尋找建築隊,等中央大學搬來就立即動工。

周赫煊道:“給羅校長回信,就說一定辦妥,請他放心。”

“好的,我馬上就去。”於珮琛轉身就走。

不得不說,羅家倫真的很有能力。清華大學在他手裡,從一所教會學校變成國立大學,並確立了未來幾十年的一貫校風。而中央大學在他手裡,則成為抗戰期間內遷最好、損失最小、復課最早的高校。

早在1935年5月的時候,羅家倫就詳細考察了四川,認為重慶山川險峻、物產豐富,且為西南通中心,於是把中央大學的內遷校址定在重慶松林坡。去年,中關係變得更加緊張,羅家倫便指示學校後勤部趕製大量木箱,當時校內師生都不知這些木箱有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