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劉湘這種進退維艱的局面,早在幾年前就註定了。因為他這個“四川王”,不是靠自己實力當上的,而是老蔣有意安排扶持的。沒有老蔣的支持,就沒有“四川王”劉湘。
一二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就意識到中兩國必有一戰,於是謀劃著打造“川黔陝抗戰大後方”。
當時劉湘雖然打敗了劉文輝,卻沒能力滅掉其他小軍閥,他無力登上“四川王”寶座,只能勉強當一個“川軍盟主”。鄧錫侯、潘文華、王瓚緒等人,雖然名義上屬於劉湘麾下,卻有自己獨立的防區,並統攬防區內的軍政事務。
四川的大小軍閥,在各自防區濫發紙幣,用當時的話來講,這種行為“影響之大,十倍於匪禍”。
四川財政早在1934年就崩潰了,劉湘只能請求老蔣幫忙。
老蔣趁機介入四川軍政事務,以中央大義和強大武力做後盾,打破四川軍閥的防區制,把劉湘捧上了“四川王”寶座。並以中央行政命令,整頓四川金融,統一四川幣制和稅務——這就是四川部分工商稅需要上繳中央的原因所在。
川軍先天不足,說起來就一個字:窮!
窮代表弱,代表沒補給、沒武器,只能任人欺負。
換成財大氣的粵系和桂系,老蔣就絕對不敢輕易打散他們的編制,因為人家粵軍和桂軍槍硬炮。
川軍派系林立,老蔣能扶起來一個四川王,當然能扶起來第二個。所以劉湘病重的消息傳出,川軍的前線和後方同時有人跳反,前線唐式遵搞事,後方王瓚緒搞事,都想著在劉湘死後自己能上位。
這就是軍閥,這就是政治,光明背後總是藏著陰影。
四川軍閥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在於,他們雖然明爭暗鬥,但打起鬼子來絕不含糊。大部分的川軍將領,包括範哈兒這種人,都是用盡全力在抗,不知保存實力為何物,絕少有臨陣脫逃或投敵當漢者。
劉湘即便被老蔣坑到死,留下的遺言也是:“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誓不還鄉!”到此時,劉湘才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川軍領袖,成為數十萬川軍集體認可的神領袖。就連一向親近老蔣、敵視劉湘的楊森,也強烈要求為劉湘舉行國葬。
這些川軍被欺負慘了,現在總司令也死了,全都變成沒孃的孩子,全都變成了哀兵,必須用寇的鮮血來洗刷恥辱。在劉湘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前線川軍每天都要同聲朗誦劉湘遺言,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他們只剩下死戰報國這一條路。
中央和四川的彎彎繞繞太多,周赫煊不想摻和,也無力摻和。等東路和北路川軍誓師出發後,他便默默返回重慶,終於等來了七七事變後的第一個好消息。
開辦磺胺藥廠所需的機器設備,以及隨行的十六個英國佬,已經抵達重慶朝天門碼頭——這些人在廣州登陸,走粵漢線至漢口,再轉乘江輪逆而上。
第829章【人才】“嗚~~~”
“轟隆隆隆!”從廣州駛來的火車,漸漸在漢口車站停下。
黃鳴龍摘下眼鏡擦了擦,提著隨身行李,風塵僕僕地走下火車。他1924年就獲得柏林大學的博士頭銜,兩年前又在維次堡大學的化學研究所進修,並擔任該大學的訪問教授。
按照原本的歷史,黃鳴龍直到1940年才回國,在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工作,併兼任西南聯大的教授,建國後當選中科院院士。
但就在一個月以前,黃鳴龍接到恩師趙燏黃的電報,說周赫煊要在重慶開設磺胺製藥工廠,急需化學制藥的專業人才。他立刻中斷在德國的進修,風急火燎的趕回中國。
黃鳴龍還沒走出站臺,就看到人群當中有塊牌子高舉,紙牌上寫著他的名字。
“你好,我是黃鳴龍。”黃鳴龍走過去說。
對方是個年輕人,微笑道:“黃博士你好,我叫趙墀熊。”黃鳴龍立即問道:“趙燏黃先生是你什麼人?”
“族叔,”趙墀熊說,“叔叔讓我來接你。”聽說趙墀熊是恩師的族侄,黃鳴龍頓時對他親切了許多,點頭道:“有勞了。”兩人坐黃包車來到一家旅館,這裡已經聚集了許多化學和醫藥學的英,足足有30多個,待到人員聚齊就要前往重慶。
這些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範旭東拉來的,以化學研究為主。另一派是趙燏黃拉來的,以藥物研究為主。
周赫煊這次召集化學制藥的專業人才,沒有廣發英雄帖,而是直接拍電報請範旭東和許冠群幫忙。
範旭東在南京興建的永利硫酸廠,生產出中國的第一批硫酸銨產品,可以為中國自產化肥和炸藥提供原料。可惜硫酸廠剛剛建成不久,七七事變就爆發了,如今正忙著工廠搬遷。
而磺胺類藥物的製取,需要大量酸原料,正好可以跟範旭東合作。
範旭東深知磺胺藥對抗戰的重要,接到周赫煊的電報後,他立即調派專業人手過來支援,並發動關係為周赫煊招募相關化學人才。
至於許冠群,則是中國第一家西藥廠(華資)新亞製藥公司的老闆,著名祛暑藥品“十滴水”就是這家藥廠研發的。
許冠群沒有離開上海的打算,把招募人才的任務給了合夥人趙汝調。
恰好,由於受到華北戰亂影響,趙汝調的哥哥趙燏黃在北平研究院的工作中斷。趙燏黃是中華藥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接到弟弟的電報,立即聯絡門生故舊,還帶著周赫煊的忘年鍾觀光先生一起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