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這種理論到了中國很快本土化,加入了傳統儒家思想、任俠神和愛國意識。
說白了,斧頭幫的核心成員,屬於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儒家思想、豪俠思想、刺客思想、愛國思想、漢族大復仇主義的混合型產物。
“王二,你說周先生會接納我們嗎?”鄭仁通突然問。
燕子王二笑道:“管他呢,如果投奔周先生不成,那我們就在四川另起爐灶。我負責劫富濟貧籌集資金,袁五哥負責招募訓練人手,你鬼算子負責出謀劃策。咱們三個聯手起來,肯定能把四川攪翻天,殺得那些貪官汙吏哭爹喊娘!”第792章【同監來訪】從美洲運來的首批賑災糧,沒有送到川中,甚至都沒有運抵重慶,直接在川東的長壽、涪陵、忠縣、萬州、雲陽、奉節等縣就卸貨了。特別是涪陵,屬於受災大縣,無數饑民等著糧食救命。
川東各縣百姓已經把樹皮草啃光,靠挖食白泥充飢。這些白泥又被稱為“神仙米”、“觀音土”,常常被和著草木灰,拌水做成餅狀吃下,能讓飢餓之人受到飽腹的快樂。
吃下白泥,肚子飽了,剩下的就是等死。因為白泥本拉不出來,淤在腸道當中,活生生把人給撐死。
但即便如此,餓瘋了的饑民也視白泥為寶物,甚至因為搶挖白泥而爆發大規模火拼。涪陵縣第三區百姓挖取白泥,竟將山腳挖空,導致山石崩塌,50多名挖土饑民被滾石砸死。而未死的同伴視若無睹,繼續在血模糊的屍體旁挖泥吃,有人吃得太多太猛當場就撐死了。
宜賓專員冷寅東就白泥的營養問題,專門寫信請教科學家,來自上海的某位教授回信道:“白泥含有人體所需礦物質,吃百斤可獲得熱能三百卡。”冷寅東立即興奮地上報劉湘,還為此發明了科學的白泥吃法。一種方法是,將白泥和糧食搭配著吃,糧食佔六七成,其害較少;另一種方法是,在食用白泥後,用稻草稈或地黃瓜,熬水服用,幫助消化。
劉湘得到這個消息,立即批示省府發函通告各市縣,運用官方渠道廣泛宣傳。
劉湘是傻子嗎?
當然不是。
對於饑民來說,吃白泥屬於飲鴆止渴。而發函宣傳吃白泥的方法,則是劉湘在飲鴆止渴,他沒有其他辦法可想了。
劉湘肯定是有錢有糧的,但還不夠軍隊和公務員開銷,他為了確保自己的軍閥統治,只能把錢糧留起來備用,眼睜睜看著全川災民去死!
從美洲運來的首批救災糧,立即讓川東各縣饑民得以息,現在到處都有賑濟會聯合縣政府設粥場救災。至於以工代賑建廠房什麼的,周赫煊暫時不敢,以災民現在的狀況來看,讓他們幹活很容易把人累死。
關於周赫煊耗費鉅款賑災的消息不脛而走,甚至連他公審死劉從雲,重慶突降甘霖的奇談都傳至川東各縣。無數得以活命的老百姓,自發在家設起長生牌位,簡直把周赫煊當成關二爺供奉。
第二批美洲賑災糧也很快運到,這次尹昌齡在周赫煊面前長跪不起,死活把糧給運到遂寧、資陽、簡陽等縣,周神仙的大名也隨之傳播到川中各地。
就在此時,西北傳來重大消息,老蔣被張學良、楊虎城給扣了。……王二、袁巫九、鄭仁通三人運來的1000擔糧,在奉節縣就卸貨了,給當地賑濟會負責發放。他們繼續乘船逆而上,很快抵達重慶主城,沿途所見之災況,駭得三人背心發涼。
用鬼算子鄭仁通的原話來說:“我走遍華東華南,目睹過各種災害,未有如四川之可怖者。巴蜀膏腴之地,餓殍連野,死屍載道,易子而食,幾為鬼蜮。”直到進入重慶市的轄區,情況大為改觀,沿江兩岸很少見到屍體,也幾乎沒有饑民盈野的現象,就好像是從地獄重返了人間。
鄭仁通連連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周先生能庇護一方百姓,存活生靈無數,可謂當世大賢!”
“老鄭,別冒酸水了,船工說前面就是周公館。”袁巫九提醒道。
“咳咳,慨兩句而已。”鄭仁通用咳嗽來緩解尷尬。
這兩人是多年的老搭檔,在投靠王亞樵之前,袁巫九是個打家劫舍的山大王,而鄭仁通則是寨子裡的狗頭軍師。
袁巫九在十多歲的時候,就跟著同鄉一起鬧革命,二十歲不到就已經成了地方(縣)保安團總長。結果因為看不慣縣長貪贓枉法,一怒之下把縣長給宰了,只能帶著幾個兄弟鑽進嶺南大山當土匪。
鄭仁通也不是啥好貨,這傢伙生在偏僻地方,十多歲了還在唸四書五經。好不容易開眼看世界,考進學校學習西方知識,卻依舊沉於《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傳統讀物。他自嘆生不逢時、懷才難遇,在一次趕路途中遇到土匪袁巫九,人家嫌他窮懶得搶,他卻死皮賴臉跟著去了土匪窩,遂自薦要當狗頭軍師,還給自己起了個“鬼算子”的綽號。
後來,鄭仁通接觸到法國大革命相關書籍,天天慫恿袁巫九到京城鬧革命。再後來又遇到王亞樵,領略到宣揚無政府的安那其主義,鄭仁通頓時就變成安那其信徒,連帶著把袁巫九也拖去加入王亞樵的斧頭幫。
這三個人當中,兩個土匪,一個小偷,犯案無數,罪該槍斃,卻自詡替天行道,還說他們從來沒有害過好人。
轉眼就到了周家的私人碼頭,三人拾級而上,在半坡看到有人在燒香跪拜,周圍還有許多燒過的紙錢灰燼。
鄭仁通好奇問道:“老夫人,你在做什麼?”老太婆指著前方的周公館說:“在給周神仙燒紙錢,我孫女兒病了,請周神仙保佑一哈。”一路上也聽到不少傳聞,知道周神仙就是周赫煊,袁巫九稀罕道:“周先生又沒死了,活得好好的,你燒紙錢讓他怎麼用?還不如直接把紙錢送給他。”老太婆解釋說:“周神仙是神仙下凡,總要昇天的,我提前燒點給他嘛。”王二哈哈大笑:“你燒的這些紙錢,周先生昇天了才收得到,現在怎麼能夠保佑你的孫女?”老太婆愣了愣,猶豫道:“那我直接給周神仙送紙錢?怕是不好哦。”三人樂得合不攏嘴,沒有再跟老太婆說話,而是加快步伐朝周公館大門走去。
鄭仁通又在嘆:“周先生啊周先生,在重慶已經生而成聖了,真讓鄭某心馳神往!”王二拍打著大鐵門,門房賀老頭問:“幾位到周公館有什麼事?”王二頗為自豪地說:“我叫王天良,是周先生的同監。你去跟周先生通報一下,就說燕子王二來訪,他肯定知道的。”賀門房聽得一頭霧水,同鄉、同學、同志他知道,但同監是什麼鬼?
終於,賀門房道出心中疑惑。
王二得意大笑:“同監就是一同蹲過監牢,我當初在牢房裡,也是跟周先生談笑風生過的!”第793章【做客】周公館。
《立報》和《大公報》的通訊員,此刻都坐在會客廳裡,等待周赫煊就“西安事變”發表看法。
國家元首被兵諫扣押,事情實在太大,各地報紙想不關注都不行。
“拿去吧,就按這個發表。”周赫煊臨時寫了一篇時評,遞給兩家報紙派來的通訊員。
《立報》通訊員拿到文章一看,只見標題是“和平解決事變的可能、關鍵及合理問題”,通訊員讀罷驚訝道:“周先生,你就不在文章裡面譴責一下?”
“事情都發生了,譴責有用嗎?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周赫煊笑道。
幾十年後的人們,自然認為發動“西安事變”是正確的,是有利於國家民族的。但在此時此刻,輿論風向卻往中央和老蔣那裡一邊倒,社會各界都在公開批評張學良和楊虎城。
就連朱自清、聞一多等愛國民主人士,都聯名起草指責張學良的宣言。南京、北平、上海諸多大學的校長和教授,還有中研院、北研院等學術機關,紛紛通電全國,或者是致電張學良進行嚴厲譴責。
《申報》、《大公報》、《益世報》等100多家報紙和通訊社,聯名發表新聞界對時局的共同宣言,另有217家雜誌聯合通電討伐張學良。還有100多個社會團體,紛紛對時局表示擔憂,超過一半的團體譴責張學良的兵諫行為。
稍微有點眼界和思考能力的人,都被“西安事變”給嚇到了。就算蔣介石再不得民心,但他始終是國家元首,一旦處理不好,中國就將來新一輪大規模內戰。
而在國際上,各國清一的站在老蔣那邊,包括德國、蘇聯和意大利在內。唯一到振奮且高興的,恐怕就只有本了,本巴不得中國內戰再起。
就如今國內外的輿論來看,無疑是對蔣介石有利的,“西安事變”必須得到和平解決。
和平解決的關鍵在張學良,他處於風暴中心,也是各方勢力的紐帶。所以,他選擇了犧牲自我,把自己作為維繫談判結果的砝碼,親自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從此遭到終身軟。
事實上,談判是沒有正常結束的,因為老蔣拒絕簽字,只答應來個君子協定。在此情況之下,所有參與者都不願放虎歸山,但張學良瞞著盟友悄悄把老蔣給放了。
這大概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再繼續著蔣介石簽字,很可能就要引發大戰,也有可能讓南京中央政府分裂。
重獲自由之後,老蔣果然背信棄義,不但軟了張學良,還調派中央軍進攻西北,但真正的大戰沒有打起來。
打不起來的原因很簡單,在西安事變談判期間,老蔣是佔據國內外輿論優勢的。但他事後出爾反爾,不遵守一致抗的承諾,立即遭到社會各界的臭罵,甚至連歐美國家都在指責他亂來,國黨內部的反對聲音也很大,汪兆銘更是趁機想要重回政壇。
在此情況之下,老蔣本就不敢真打——他向西北進軍的真正目的,並非為了剿滅紅軍,而是想順勢併東北軍和西北軍。甚至,老蔣還下令對紅軍據地開放貿易,恢復部分郵電服務,一定程度上解除對延安的軍事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