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0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顧鶴皋本來都已經絕望,現在猛地峰迴路轉,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驚問道:“周先生,你剛才說什麼?”周赫煊只好再複述一遍。

“沒問題,51%就51%,等老楊回來咱們就籤合同。”顧鶴皋不再糾結股份問題,他只希望能有個接盤俠,讓這家工廠能夠繼續存在。

周赫煊馬上就要大興土木,油漆消耗量極大。甚至可以開闢重慶的荒山野地,修他幾十上百棟花園別墅,等重慶成為戰時陪都,這些別墅本不愁沒買家。

說起來很讓人不齒,國難當頭之際,卻給周赫煊帶來無限商機。他搶先在四川大建工廠和搞房地產,估計到抗戰勝利時,光是國內的產業就能價值好幾千萬,甚至破億都有可能。

當然,到時候估計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權貴子弟和大資本家來爭奪利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拉攏官僚權貴一起賺錢,利益盤錯節起來,連老蔣都不敢輕易動手。

第778章【吃人】顧鶴皋的同學兼合夥人楊月然,接到消息後飛快趕回重慶。他們生怕周赫煊反悔,用一天時間就好了合同——其中周赫煊佔股51%,為企業法人代表;顧鶴皋佔股34%,擔任工廠總經理,負責經營和銷售;楊月然佔股15%,負責生產管理和技術監督。

這兩人都是北工大畢業的,比周赫煊年齡還小几歲,也算民國商界英了。特別是楊月然,他當初讀的就是化工專業,對油漆油墨生產非常通。

由於避孕套和磺胺生意的暴利,而且賺的還是美元英鎊,周赫煊可勁兒花錢都用不完。只這兩個產業的純利潤分紅(稅後),加起來他每年就能拿到300萬美元以上,如今海外賬戶裡躺著的存款已經接近2000萬美元。

順便一提,便宜岳父歐尼斯,正在準備將藥品公司上市,到時候周赫煊的資產又要暴增。相比之下,張家就要穩紮穩打得多,不管是岳父還是舅哥,本沒有想過把避孕套公司上市的事情。

另外,隨著卓別林《摩登時代》的熱映,周赫煊投資的聯美影業正式躋身好萊塢八大,即將來一輪瘋狂的業務擴張。

算上存款和海外公司股份價值,周赫煊已經距離億萬富豪不遠了,單位當然是美元。

大溪溝油漆油墨工廠即將復工生產,湧來重慶的災民也越來越多,每天都能發現餓死路倒的屍體。歷史上,重慶建了兩家火葬場都不夠用,但現在似乎好了很多,因為周赫煊一直在提供賑災糧。

前前後後共七批船隊,運來超過1000噸糧食,全都用於重慶地區的救災,而更遠的縣市暫時還顧及不到。如今重慶已經匯聚了來自周邊各縣的超過10萬饑民,每人每天六兩糧食熬粥吊命,一天的消耗就接近4萬斤(民國1斤等於16兩,等於600克)。

周赫煊從兩湖、江西購來的糧食,也就勉強拖著讓災民不死。這種吃不飽飯的情況下,不可能搞以工代賑讓災民幹活,只有慢慢等著從美洲運來的那50萬噸。

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至少重慶(市區內)沒有每月餓死500人以上,也沒有在最高峰時兩個月埋葬近4000人。現在重慶的專業收屍隊,每天平均能夠發現兩三具屍體,大部分並非餓死,而是因營養不良患病而死。

不僅周赫煊在救人,重慶市政府也撥款了3萬元購糧,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

孟小冬重舊業登臺獻唱,靠義演籌集賑災款。她這陣子忙得不可開,雖然京劇在四川不吃香,但憑藉“周夫人”這塊招牌,依舊有許多戲前來捧場,目前孟小冬已經籌了1萬多元善款。

重慶的救災形勢一片大好,周赫煊的名聲也如中天,你在重慶街頭隨便找個人問,提起周神仙都要豎起大拇指。

而在四川的其他地方,就顯得十分糟糕了,都不用去實地查看,只是報紙上的新聞就讓人難以卒讀——《涪陵通訊》:“本縣鶴遊坪王家溝居民譚九風,原有良田四十餘畝,自耕自作。連年天災顆粒無收,生活絕源,草樹皮,亦早經取盡。有三女二子,皆幼稚無知,先於正月將長、次兩女餓死,二月初旬又將幼子餓死。夫婦五旬有奇,飢寒迫,動舉維艱,抱頭痛哭,甚為悽慘,竟懸樑自縊身亡。”《成都通訊》:“今年樹皮吃盡,草也吃完,就想到死人的身上,聽說死屍的每斤賣500文,活人每斤賣1000文。省賑會特派員王匡礎到六場口視察,在一肖姓的屋裡發現女饑民張彭氏、何張氏等圍食死屍……通江麻柳坪有一婦女楊張氏因生活艱難,攜其六歲及九歲兩個女兒逃荒。不料走不遠時該婦倒斃路旁,兩個女兒飢極,就在她們娘身上齧面部及身上的充飢。”《重慶快報》:“近有(鄰水縣)桐木貧婦邱氏因迫於飢餓,將其三歲小女殺而食之,以延旦夕之命。”周赫煊已經不願意再看報紙,因為他前兩天剛剛看到一則新聞,難受的整吃不下飯。

新聞內容是這樣的:普濟魚池灣,楊傳興全家五口人,子和兒子兒媳都餓死了,只剩下一個幾歲的孫女。楊傳興飢餓難熬,用刀把孫女砍了吃,在砍時被鄰居聽到孫女哭喊:“爺爺莫砍我,我長大了給你撿柴呀!”整個四川到處都有人吃人的新聞,而且愈演愈烈,有些地方甚至明碼標價,死人每斤500文,活人每斤1000文。

十一月中旬,美洲運來的第一批糧食,共計20萬噸已經抵達上海。

民生航運公司忙得昏天暗地,盧作孚親自前往坐鎮,但中途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

首先是有人跑來收商稅,不稅直接把糧扣住,周赫煊一篇文章把收稅的罵得狗血淋頭才放行。接著是長江冬季枯水,有些地方連江輪都過不去,只能依靠小船一艘艘轉運,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和錢財。

11月18

尹昌齡從成都趕來重慶拜訪周赫煊,剛一見面,老先生就拄著柺杖顫巍巍跪下:“周先生,我給你磕頭了,求你救一救四川老百姓嘛!”周赫煊嚇得連忙攙扶:“仲公快請起來,你這是要折我的壽啊。”尹昌齡卻賴著不肯起身,哀求道:“周先生,你不要只顧著重慶,別的地方也要救啊!”

“糧食就那麼多,重慶我都顧不過來,哪裡還能救別的地方,”周赫煊嘆氣道,“從國外運來的糧,已經在長江上了,再等等,很快就能運到。”

“等不及,等不及了,”尹昌齡急得抹淚道,“省府撥發的賑災款和賑災糧,我上個月就用完了。我這個川災賑濟會長,天天都被人催命,連家門口都被堵了。再沒有糧食,我就只能辭職不幹了!你把重慶的救災糧給我點,5000擔,不,2000擔就可以!”周赫煊無奈苦笑:“我哪來的2000擔糧食啊,重慶這邊總共就剩1000多擔了,馬上也要斷糧。”

“那啷個辦哦!”尹昌齡坐在地上,兩眼無神,整個人都失了魂兒。

第779章【人禍】晚秋蕭瑟,寒風乍起,卻沒有樹葉飄落。

周公館內去年栽植的樹木,雖然每天都有園丁取水來澆灌,但依舊扛不過連續大半年的乾旱。大概有四分之一都枯死了,剩下的葉子被曬得打卷兒,剛入秋時枝頭就掉得光禿禿。

尹昌齡直接在周家住下,死皮賴臉的等著下一批糧食運到。他是川災賑濟會長,手裡沒糧沒錢,回去也是白搭。他已經三度請辭賑災職務,但劉湘本不同意,甚至以胃病復發為藉口躲著不見人。

瞎子阿炳拉動著琴絃,胡琴聲噎,如泣如訴,讓這個秋天更顯悲涼。

“唉,我錯了,”周赫煊長嘆一聲,“我該早點從國外買糧回來。”尹昌齡安道:“你沒錯,你已經盡力了,比所有人都做得更好。哪個又能預料得到呢?今年的旱災會這麼嚴重。”周赫煊沉默不語。

對於1936年到1937年的四川大旱,周赫煊在穿越前略知一二,但真的沒有詳細深入研究過。

一般情況下,大規模饑荒都發生在冬,周赫煊認為冬天能把糧運到就可以解決問題。他萬萬沒有料到,還在夏天的時候,四川許多地方就撐不住了,入秋之後更是全省糜爛無法收拾。

如今冬天都還沒到,全川已經餓殍遍地,死屍橫野。即便是富饒的成都平原,都已經開始出現饑荒,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估計就連成都也無法倖免。

自認為有成竹的周先生,被殘酷現實得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劉湘的嫡系部隊疲於奔命,這幾個月來到處調動平叛,活不下去的災民漸漸轉化為大規模民。一旦出現幾個“草莽英雄”,民就要變成寇,殺官放糧吃大戶,上演著數千年以來從未斷絕的“起義”戲碼。

四川的社會秩序已經趨於崩潰,數不清的災民故意犯罪,然後前往警察局自首,只奢求能夠吃一碗牢飯,甚至是“斷頭飯”都心甘情願。

釀成現在這副局面,到底應該怪誰?

不能怪老天爺,也不怪中央政府和老蔣,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四川軍閥,包括抗英雄劉湘劉主席!

連續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已經將四川民力透支殆盡。百姓家中別說有餘糧,能勉強填飽肚子就知足了,再加上水利設施基本就沒修繕過,一遇到天災就只能等死。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則新聞,涪陵縣居民譚九風家有良田四十餘畝,自耕自足,不說是地主,至少也該算富農了吧。結果連續餓死兩女一子,夫抱頭痛哭,雙雙懸樑自盡。

連富農的子都不過下去,更何況貧農?

“先生,梁幹事求見。”傭人突然過來稟報。

周赫煊挪了挪身體,坐在藤椅上心灰意冷地說:“讓他進來吧。”梁幹事就是梁旭贊,川災賑濟會特派到重慶的幹部,之前遇到緝私隊搶糧也是他來報信的。梁旭贊快步走到院中,喜滋滋地說:“周先生,尹會長,有好消息!”

“啥子好消息,是不是救災糧運到了?”尹昌齡蹭的站起來。

梁旭贊忙得口乾舌燥,也不見外,端起周赫煊的香茗就一口喝盡,笑著說:“紅十字會募集的第一批賑災糧,已經運到豐都了,最遲明天早晨就能到重慶,足足有8000擔(400噸)。另外,紅十字會還運來了一些舊衣物,是用來幫四川災民過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