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52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田中健三郎不知該如何反駁,憋悶得臉發青。

“至於本人借種,那也是有跡可循的,”周赫煊先念了一遍漢語原文,接著又翻譯成英語,說道,“中國宋代周輝的《清波雜誌》記載:倭國一舟漂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本)婦女悉被髮,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從這些文字就可以看出,本在宋代就有‘借種’的傳統。”

“那是汙衊,”另一個本學生反駁道,“《清波雜誌》不是正統古籍,那只是民間野聞而已!”周赫煊笑道:“那我們就說說近代吧,中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娟娟香影夢靈脩,此亦勝兵敵愾儔。驀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謀種到歐洲?這首詩裡的‘謀種’,就是《清波雜誌》裡的‘度種’,也是我所說的‘借種’。在本明治時代,伊藤博文提倡優化種族論,認為黃種人孱弱不堪,不及白種人甚遠。他當首相以後,立即實施‘謀種’政策,凡是歐美白人來到本,就鼓勵本女子與其野合,以改良本種族。這個事情不需要翻閱文獻,你們回家問問自己的祖父祖母就知道。”那些本留學生都很憤怒,但周赫煊擺事實講道理,他們本無從反駁,一個個氣得直髮抖。

歐洲學生則覺特別新鮮,他們對本沒有太多瞭解,聽周赫煊這麼一說,都認為本人的思維方式特別奇葩——居然還有國家領袖主動號召外國人給本國男人戴綠帽的?

周赫煊繼續說道:“‘借種’這件事情,其實反映了本的民族。他們一直自卑,一直想要變強,為了變強而不擇手段。我們繼續從本的‘遣唐使’說起,如果說‘借種’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真正借種,那麼‘遣唐使’就是科學文化與神層面的‘借種’……”第680章【幻燈片】“本這個國家,在某些方面還是讓我極為佩服的。”周赫煊沒有一黑到底,否則就顯得太跌份兒了,甚至有可能讓歐洲學生覺得太刻薄。他講完遣唐使的歷史,又說了一下明治維新的情況,總結道:“本人崇拜、學習、依附於強者。中國強大的時候,本就向中國派出遣唐使,這讓本在公元7世紀上半頁迅速崛起。而當歐美強大的時候,本立即拋棄曾經的宗主國,全面倒向西方,從而變成世界列強之一。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是可敬的,可畏的,也是值得讓人深思的。”這一段話說出來,那幾個本留學生立即轉怒為喜,顯然對此極為滿意。

“大家想必聽說過一則故事,它出自於《伊索寓言》,”周赫煊突然冷笑起來,“在寒冷的冬天,農夫發現一條凍僵的蛇,於是就把它放在懷裡取暖。等蛇完全甦醒過來,它立即恩將仇報殺死了農夫。本列島,從形狀上就像是一條長蛇,而本民族,在神上也像是一條毒蛇,它有著天然的侵略。”本留學生們立即變,就差沒衝上去攻擊周赫煊了。

“為什麼我要說本是一條毒蛇,”周赫煊繼續分析道,“本第六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其本目的是為了修復中關係。前面五次遣唐使行動,讓本國力大增,毫不猶豫地選擇對外擴張。它不但進攻朝鮮半島,更直接與中國唐朝開戰,在白江口被打得落花水。這是本第一次想要染指東亞大陸,在此後一千多年,只要本強大起來,必然入侵朝鮮和中國。而它一旦衰弱,則又奉中國為宗主國,予取予奪。”

“現在全世界都崇尚和平主義,但本的國策卻剛好相反,他們一直在對外侵略。1874年,本入侵中國臺灣;1879年,併琉球國並改設沖繩縣;1875年、1876年、1882年、1884年、1894年,本前後五次入侵朝鮮。直到現在,本已經徹底佔領中國的臺灣,以及整個朝鮮半島。他們還佔據了中國東北四省,還在積極策劃佔領中國華北五省。”

本的侵略戰爭,往往伴隨著血腥屠殺,大家請看幻燈片。”幻燈片這玩意兒很早就出現了,比如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當中,就詳細記錄了自己在本看幻燈片的情形。

放映機的燈光照在白幕布上,立即出現慘痛的畫面,幾個本兵耀武揚威地走著,街道上盡是中國百姓的屍體。

周赫煊語氣沉痛的講述道:“1894年11月21軍攻陷中國遼東的旅順,旋即展開四天三夜的大屠殺。英國作家艾倫是這樣描述的: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的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隨處可踩著死屍……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衚衕,簡直被死屍堵死了……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克里曼描述:我見一人跪在本兵前,磕頭求命。本兵一手以槍尾刀入其頭於地,一手以劍斬斷其身首……有老人跪在街中,兵斬之,幾成兩段……一隊本兵追逐三人,有一人抱著嬰兒……一點鐘後,我見該嬰兒已死,兩人被槍彈打倒,第三人即嬰兒的父親,失足跌倒,本兵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指著手臂上的白布紅十字想要救他,但不能阻止。本兵將刀連倒地之人的頸部三四下,然後離去,任其在地上延等死……”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胡蘭德先生,曾引用維利爾斯的相關記錄:他們(本兵)從戰後第二天起,一連四天,野蠻地屠殺非戰鬥人員和婦女兒童。在這次屠殺中,能夠倖免於難的中國人,整個城市只剩下36人,而這36人,完全是為驅使他們掩埋同胞的屍體而留下的……其中一個倖存者說:我們來參加收集屍體時,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慘的是,有一家炕上,母親身邊圍著四五個孩子,最小的那個還在吃就被捅死了……”幻燈片正在一張張放映著,連續不斷地出現屠殺場面,其血腥殘暴讓人不忍卒睹。再配合著周赫煊引用文獻報道,以及各種現場描述,教室裡頓時一片死寂。

歐洲的教授和學生們,在骨悚然的同時,已經對本人的殘暴印象極其深刻。

至於在場的中國學生,一個個眼含熱淚,馬珏更是撲在桌上低啜起來。

幾個本留學生此時手腳冰涼,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周赫煊手裡不僅有歐美作家的相關文章,還有歐美記者拍下的幾十張照片,本不容他們抵賴。

“噢,上帝,太可怕了!”

“這群該死的野蠻人。”

“我怎麼以前沒聽說過相關報道?”

“……”歐洲學生們竊竊私語,那些照片簡直能毀掉他們的三觀。

歐美國家雖然靠著血腥殖民發展起來,但到了20世紀已經標榜文明,戰爭中死傷幾百萬人他們可以理解,但對平民進行大屠殺卻不可饒恕。

歷史上,就連大惡魔希特勒,在得知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後,都暴跳如雷的痛罵本是豬隊友。嗯,希特勒認為本的殺戮手段太過血腥,應該使用毒氣、絞刑等不見血的方式,這樣殺人更文明一些,德意志是文明的民族。

披上一層文明的面紗,歐洲人再看本製造的屠殺,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接受。

周赫煊繼續說:“為什麼英國對旅順大屠殺的報道失真?因為包括中央社、路透社等大型通訊社,都被本人重金收買了,但凡有對本不利的報道,兩家通訊社立即幫忙反宣傳。英國中央通訊社甚至說:‘除戰時的正當殺傷之外,軍沒有殺害一名中國人’。照這個說法,旅順城裡的幾萬百姓,難道都是自殺的嗎?今天,我們既然呼籲和平,自然要還原歷史的真相!”第681章【變態的民族】距離旅順大屠殺已經過去40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足夠漫長。漫長到不但歐美人淡忘了,就連中國人都記憶模糊,甚至絕大多數國人還不知道旅順曾經發生過屠殺事件。

報紙上沒有報道,歷史書裡沒有記載,文學作品中沒有反映,這讓普羅大眾如何能知曉?

就在周赫煊憤講學的時候,有個叫做孫寶田的大連人,已經悄悄來到旅順,秘密調查當年大屠殺的真相。

歷史上,正是由於孫寶田冒死查證,旅順大屠殺才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但由於南京政府和本人的雙重打壓,這些調查結果很難登報,只能在私底下小範圍傳播。

直至南京大屠殺發生後,費孝通、費青兄弟倆共同翻譯《龍旗翻卷之下》,旅順大屠殺的真相終於被大眾所知。

周赫煊講座時引用的部分內容,就出自於《龍旗翻卷之下》,又名《在龍旗下——中戰爭目擊記》,早在1898年就出版了。這本書的作者詹姆斯·艾倫,其實是個破產的富二代,他所供職的美國輪船負責為清軍運送軍火,結果因此被軍俘虜,隨後親眼見證了整個大屠殺。

毫無疑問,當週赫煊的講座內容公之於眾,必然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中國那邊也會群情奮——不管是在歐洲還是中國,大部分老百姓都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

前幾天,霍華德·沙遜在跟周赫煊進行時,透他們正在重新印刷《龍旗翻卷之下》,最多半個月這本書就能跟英國讀者見面。

周赫煊繼續放映著幻燈片,平頂山慘案、蘭倉屠城慘案、通河縣屠城慘案、海北鎮慘案、關家窩堡慘案、高家屯慘案、馬忠縣大橋慘案、張景芳屯慘案……

“僅在1931年到1933年兩年時間內,軍在中國製造的慘案,有確切人證物證的,就多達十幾起,”周赫煊沉痛的說,“本的野蠻屠殺從未停止,並且在變本加厲的進行著。這些慘案的受害者,少則幾十人,多則幾千人,他們基本上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關於這幾年的慘案照片很少,畢竟沙遜家族不是神仙。周赫煊現在放映的內容,主要用戰後慘狀的照片來代替,但配合上他的文字解說,一樣讓人觸目驚心。

即便是那幾個本留學生,現在也無話可說了,甚至還有人羞愧地低下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