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41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於佩琛低頭不說話,她看不起自己的父親,更不可能聽父親的勸告。

於佩琛的祖父叫于式枚,同治年間的科舉榜眼,出任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廣東學臺,相當於廣東教育廳長,力主廢科舉、辦學校,屬於晚清時的洋務派,還給李鴻章當了十多年幕僚,最後官至吏部侍郎。

於佩琛的外公也是個名人,叫岑煊。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唯一帶著2000人前來救駕的岑煊,其歷任陝西巡撫、山西巡撫、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等職,當時和袁世凱並稱為“南岑北袁”。

如此顯赫的家世,已經被於佩琛的父親敗光了。

直到現在為止,於佩琛的父親都沒有正當職業,整天想著如何變賣家產。

就在前幾年,於家的房產、古董、字畫被變賣殆盡,居然連於佩琛四姐妹的學費都無法籌措。於佩琛只好在北師大對門的廠甸擺攤,給人代寫書信和對聯,以此來維持自己和三個妹妹的學費。

這兩年家裡的生活愈發困難,於佩琛的母親,被迫帶著幾個弟弟妹妹搬去上海的外公家,而於佩琛自己則住在北師大的學生宿舍。

如此不著調的父親,於佩琛怎麼可能聽他的話?

這不,於父沒說幾句,就瀟灑地準備走人:“既然你沒事,那為父就先走了,朋友還等著我打麻將呢。”於佩琛翻了翻白眼,懶得說話。

等於父離開,姓張的中年掏出十幾塊大洋說:“小於,這些錢你拿著,先找個地方住下。被北師大開除了不要緊,明年重新考個好大學。”

“張叔叔,我不想讀書了,我要工作。”於佩琛目光堅定道,她已經讀了三年大學,實在不願再重新來過。

中年人想了想,說道:“我跟《大公報》的胡政之有些情,不如你去天津工作吧。”於佩琛點頭道:“謝謝張叔叔,我父親那邊,就拜託你了。”中年人苦笑道:“老大人對我有恩,你就算不說,我也會幫忙的,總不可能看著你爸餓死。”當天下午,於佩琛就買了前往天津的火車票,準備前往《大公報》做編輯。她雖然還沒大學畢業,但自身能力非常優秀,甚至被選為學生代表出席太平洋學術會議。

火車之上,於佩琛神恍惚地坐下,只聽身邊的幾個乘客說道——“周先生的小說真是絕了,又是一本驚世大作!”

“可不是?才連載2萬多字,就已經勾畫出亂世百態。”

“上次《泰坦尼克號》出版的時候,還有人說周先生江郎才盡,只會寫一些情情愛愛的消遣小說,這下他們該閉嘴了吧。”

“不止是小說,那本《非攻》雜誌才編得好。若不是看了這本雜誌,我都不知道東北還有那麼多的無名抗英雄。”

“是啊,你們看看這篇文章!2月8號,陳東山、張禹亭和劉萬奎三位英雄,率領2100多名義勇軍,接連攻克寇佔領的密山縣城和平陽鎮,並多次擊退偽軍的進攻。還有3月1號,高玉山英雄率領3000救國軍戰士,攻克虎林縣城。5月25號,高玉山又率部攻佔饒河縣城,把虎林、饒河、撫遠三縣連成一片。聽說虎林縣現在都被高玉山英雄佔著,四個月內擊退偽軍的十多次進攻,本鬼子正在調集關東軍主力。”

“高玉山真是好漢子!率領義軍收復並堅守虎林縣城4個多月,這得多艱難啊。現在關東軍主力都被調去攻打他,恐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只要人人都站出來反抗,肯定能把鬼子趕出中國!”

“……”於佩琛被他們的談話內容所引,忍不住問道:“你們在說什麼雜誌?”

“《非攻》啊,周先生親自創辦的抗雜誌!”一個乘客拿起手中的《非攻》說道。

於佩琛問道:“我可以借來看看嗎?”那乘客笑道:“拿去看吧,反正我已經看完了,不過下車之前記得還給我。”

“謝謝。”於佩琛連忙接過。

這本雜誌的封面是深紅的,紅得發黑,猶如漸漸凝固的鮮血。封面右上角是兩個小篆字體的“非攻”,旁邊寫著兩行小字:“和平無法靠施捨獲得,和平應該由我們主動爭取。”於佩琛翻開扉頁,等她讀完周赫煊親自寫的卷首語,終於完全明白這本雜誌的宗旨。

正文內容的第一部分是國際時政,詳細描述了德國的法西斯政權,以及年初柏林的十萬人反納粹遊行活動,還有震驚世界的德國國會縱火案。接著周赫煊親自撰寫評論,預測希特勒的國內國際政策,並指出希特勒的法西斯擴張野心。

第二部分是本國情介紹,這些內容都是在留學生提供的。詳細描述了本遭受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出現大量的“無少女村”,而本整個社會都在叫囂侵略中國。

第三部分就是東北的情況,既描述了東北人民的慘狀,也報道了東北抗武裝的英勇事蹟,同時揭關東軍和偽滿政府的殘酷統治。比如29軍大刀隊給軍造成巨大傷亡後,軍立即在喜峰口附近製造大屠殺,肆意殺戮周邊村鎮的老百姓。

第四部分是理論時評,周赫煊詳細介紹了法西斯、納粹和軍國主義等名詞,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指出法西斯對全世界的威脅。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文學版塊了,除了周赫煊的《黑土》以外,還有三個短篇故事,都是描寫東北人民的現實慘狀。

於佩琛還沒來得及把雜誌看完,火車便已經到了天津。她下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把《非攻》買來,蹲在路邊上認認真真閱讀全本雜誌。

“這本雜誌太好了!”於佩琛動地想。

她本來對歐洲和本的情況毫無所知,但看完雜誌後,對世界局勢的認知一下子清晰起來。特別是東北那邊,原來一直有著無數的民間抗英雄,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抵抗。

還有本,這個所謂的遠東列強,其國內人民的生活居然如此水深火熱。他們為了解決經濟危機,所以才迫不及待地侵略中國,想要中國人民的血來走出困境。

這是一本讓國人開眼看世界的雜誌!

於佩琛小心翼翼地把雜誌收好,走著走著又拿出來翻開,一邊走路一邊重新閱讀《黑土》。她特別喜歡這部小說,那種對現實和人的刻畫,讓她到不寒而慄,但同時又異常憤慨。

帶著叔叔的親筆信,於佩琛來到《大公報》的報館總部。她走進報社大樓裡面,突然看到兩個門牌,一個門牌寫著“《大眾》副刊編輯部”,另一個門牌寫著“《非攻》雜誌編輯部”。

原本想要應聘《大公報》編輯的於佩琛,突然轉身走進《非攻》雜誌編輯部,問道:“你們這裡還需要編輯嗎?”第543章【成功與麻煩】無論是《非攻》雜誌,還是小說《黑土》,都迅速在全國引起轟動。

雜誌走的是《大公報》的發行渠道,半個月銷量就達到8000份。不是不能賣得更多,而是《非攻》的創刊號只印了8000本,以至於搞得一書難求。

這就導致一個奇妙的現象,許多學校的校辦刊物,紛紛轉載《非攻》雜誌的文章。那些買不到《非攻》的讀者,轉而跑去購買各種山寨讀物。

八十年以後,大陸舊書收藏市場把《非攻》創刊號炒到5萬一本。因為存世量太稀少了,而且收藏紀念價值極高——不管是歷史價值,還是文學價值。

《非攻》屬於月刊,在發行第二期的時候,印刷量直接提升到3萬本,結果依舊在半個月內售罄。

整個出版界都為之側目,如今每期銷量數萬份的雜誌不是沒有,就連銷量過10萬的都有好幾本。但如此受歡的新辦刊物,那還真沒見過,創刊第二期就輕鬆賣了3萬份啊!

《非攻》之所以如此受歡,並非僅僅因為周赫煊的名氣,以及《黑土》的故事彩。更因為這本雜誌旗幟宣明的主張抗戰,而且有許多介紹本的內容。

如今大部分國人,都對本的具體情況兩眼一抹黑。當國家遭受本侵略後,他們迫切的想要了解敵人,《非攻》填補了這個需求空白。

歷史上,留學生自發創辦的《留東學報》,由於專門介紹各種本相關情況,居然就能在國內賣出接近兩萬份的銷量。要知道,這份《留東學報》是在東京半地下發行的刊物,飄揚過海的都能在中國賣出每期一萬多份,可想而知中國讀者有多想了解本。

《申報》的老闆史量才對《非攻》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此刊為國民提供了知悉敵人的窗口,是愛國者必讀之刊物。”史量才這番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非攻》雜誌每期發行出刊的時候,都會引起廣大愛國者的搶購,頗有些不讀《非攻》就不配做中國人的意味。

而《非攻》報道的幾個東北民間抗將領,也成為廣大老百姓所知的英雄。

特別是武力收復虎林縣城,並堅守縣城四個多月,如今還在跟偽軍打仗的高玉山,其名氣直追民族英雄馬占山。

然後高玉山就悲劇了,關東軍甚至調動飛機來轟炸。本來在歷史上,他能死守虎林縣城五個多月,卻因為《非攻》的報道文章,惹來關東軍的瘋狂進攻,比歷史上提前一個月棄城而逃。……上海。

魯迅雲吐霧的著煙,仔細閱讀著《非攻》的每一篇文章。他特別喜歡看關於國外的內容,由於信息傳遞方式落後,這個年代非常缺乏瞭解國外的渠道。

而《非攻》的各種國外消息,來自於各國留學生的投稿,還附帶有周赫煊的分析和評論。魯迅每次看這些文章,都有一種眼界大開的覺,他是把雜誌當成國際報紙來讀。

認真地把雜誌讀完,魯迅提筆寫下對《黑土》的看法:“《黑土》這部小說已經連載兩期,五萬字左右的內容。就目前來看,作者是想寫一個大部作品。他以旁觀者的冷漠眼光,來審視發生在東北黑土地上的喜怒哀樂。他要借這部小說,講世情、講時代、講國運、講美醜、講恩仇、講歷史變遷。鍾家的遭難與發跡,是一個畸形社會的縮影;關家的猖狂與冷血,是滿清王朝最後的叫囂;馬家似乎是要進行一個復仇的故事,由於小說情節還未展開,暫時還說不清楚……這部小說,無疑是近年來中國頂好的文章,它遠比《神女》和《狗官》更為厚重,我確鑿期待其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