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9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於周赫煊,威爾斯是非常悉的,因為他也是個史學家,曾著有《世界史綱》一書。

《世界史綱》在北伐期間傳入中國,迅速發展成各種版本,甚至還有文言文譯本。在周赫煊編撰《世界通史》之前,中國諸多大學的世界史教材,許多都以威爾斯這本書為藍本來編撰。

所以說,威爾斯也是個牛人物,似乎什麼領域都要摻上一腳,而且往往取得驚人的成就。

先來講講威爾斯在科幻小說領域的成就,他1914年的作品《獲得自由的世界》,就在書中發明了“原子彈”一詞,人們利用原子裂變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終極武器,致使幾百座城市在原子爆炸中化為灰燼。他在一戰之前寫出《陸戰鐵甲》,預言了裝甲坦克的出現;而在《星際戰爭》當中,他筆下的火星人使用“熱線”作為武器,跟幾十年後發現的光非常類似。

這位先生目前正在創作一部小說叫《未來互聯網紓》,預測1940年代將會爆發世界大戰。這場大戰以空戰的廣泛應用為特徵,對世界各大城市帶來破壞損害,並在戰後出現一個良專政來管理全球。

而早在1895年,威爾斯就寫出《時間機器》,闡述“四維空間”理論,猜想人類可以在時空中任意穿行——那時的愛因斯坦還在讀中學。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科幻文學界的牛人,卻熱衷於政治理論和史學研究。他跟蕭伯納是好朋友,同屬於費邊社成員,也是漸進社會主義的提出者和擁護者。

好吧,其實威爾斯是個理科生。他在大學裡學習了物理、化學、地質、天文和生物,拿到了帝國理工大學的理學學士,年輕時還當過倫敦大學的生物學教授。

縱觀威爾斯的一生簡直開掛,因為他出生在貧寒家庭,父母都曾經當過卑微的僕人。由於家裡實在太窮,威爾斯很早就開始打工,布店學徒、藥劑師助手、小學老師、大學助教……反正啥都幹過,讀大學是成年以後的事了,因為他少年時沒錢學費。

威爾斯收起丘吉爾的信件,翻開那本《科學學派》雜誌,饒有興趣地閱讀起來。

跟丘吉爾一樣,威爾斯看到開篇對於暴君魯道夫的描述,翹起嘴角會心一笑。他也看到了法西斯擴散的危險,正在創作一本關於世界大戰的作品,所以非常容易看出書中對希特勒的影

可惜雜誌連載的內容很少,只有一個序章而已,威爾斯讀完到意猶未盡。

威爾斯提筆給丘吉爾回信:“親愛的溫斯頓,你的來信我已經收到,關於國聯會議的情況非常讓人失望……那本《銀河英雄傳說》確實有意思,不過內容太少,你手裡還有後續的稿件嗎……”丘吉爾的回信是“有”,然後一股腦兒的把幾萬字的稿件扔過來。威爾斯把後續稿件讀完,稍微有些失望,但還是興致的想看後面。

威爾斯雖然是英國科幻小說的開派祖師,但其實是個披著科幻皮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在討論現實問題,批判已經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並崇尚那種烏托邦式的未來社會主義。

而《銀河英雄傳說》雖然也有一定的現實批判,但實質上屬於“英雄小說”或者說“騎士小說”。原著就是個大雜燴,魯道夫借鑑了希特勒,反抗者的逃脫借鑑了我黨的長征,整體世界構架脫胎於《三國演義》,看似絢麗的星際戰爭其實跟《封神演義》沒啥區別。

書中反覆強調兩位主角智計超人,其實是給配角開了弱智光環,比如魯賓斯基這種一方霸主本沒有閃光點。

周赫煊剛開始的幾章還在照抄,後來越抄越覺不對,於是想著修改情節,至少要把主要配角的智商給提升起來。如此一來,寫作速度就減慢了許多,半個月能否寫出一萬字都不敢保證。

或許本作家的行文都比較囉嗦,原著裡議論廢話太多,周赫煊反正能刪就刪,估計要刪好幾萬字才行。

不管如何,《銀河英雄傳說》在英國開始連載了,引來不少科幻愛好者的熱捧。

威爾斯親自撰寫評論道:“《銀河》一書我看了大概六萬字,拋開其中的娛樂元素,可以把它看成一本政治隱喻作品。作者似乎想要探討國家政體、意識形態和個體之間的關係,試圖尋找一種最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模式。作者展現出強大的創作野心,設計出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人類在一千多年後實現了對銀河系的拓荒,然而人的卑劣和政治的腐敗未曾改變……由於目前連載的內容太少,我還無法作出更加深入的評價,但我對它的後續情節非常期待,它或許可以成為一部人類未來的宇宙史詩。”第517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英國西部小鎮,邁因赫德。

15歲的阿瑟·克拉克,從學校裡出來一路狂奔,路地來到鎮上郵局。

“查理,又來看報了?”一個郵局員工笑道。

阿瑟·克拉克乖巧的問候:“約瑟大叔你好!”那員工笑著說:“進來吧,你媽媽正在整理報紙,很快就要下班了。”克拉克的母親是郵局報務員,他從小的愛好,就是閱讀郵局的廢舊報刊雜誌,尤其喜歡那些異想天開的科幻故事。克拉克是個科幻,12歲時就用自制望遠鏡觀察月球,並繪製出月球地表圖。現在雖然才15歲,但已經自學掌握了無線電技術。

這位老兄跟威爾斯一樣,家境同樣很糟糕,他老爸已經病死了,完全靠老媽賺錢養家。等克拉克中學畢業就只能去打工,直到29歲才有機會進入大學,在此之前,他已經參與了英國皇家空軍預警雷達防禦系統的研製。

如果沒有周赫煊這個穿越者,那麼克拉克將是第一個預言“人造地球衛星”的人,他在1945年的作品《地球外的轉播》裡,就斷定廣播和電視信號能夠通過地球同步衛星傳播到全世界。

此時的克拉克還是個喜歡幻想的少年,他跑進郵局跟母親打了聲招呼,就自顧自的來到一處角落,那裡堆棄著無數過期的廢舊報刊雜誌。

克拉克的閱讀速度飛快,他拿起一份報紙,飛快掃視著上面的內容,只有發現跟科學有關的文章才停下來。坐在猶如垃圾山一樣的廢舊報刊堆中,克拉克卻興奮異常,他就像一個拾荒者,高興地淘著屬於自己的寶貝。

“咦,這居然是一本美國科幻雜誌,太少見了!”克拉克如獲至寶,連忙收藏進自己的書包裡。

就在此時,已經下班的母親過來喊道:“查理,快回家了!”

“來了,媽媽!”克拉克應聲回話,雙手卻還在廢紙堆中翻找。

過了兩分鐘,母親再次焦急地催促:“查理,快點,郵局都要鎖門了。”

“來了,來了!”克拉克依依不捨地站起來,突然瞥見本嶄新的雜誌埋在廢報紙下面。他連忙出來,卻是一本被咖啡髒的《科學學派》,大半個封面都被染成了褐

母子倆一起步行返回小鎮郊外的農舍,那房子已經年久失修,門窗到處破損,用一糙的木條釘鑿固定。

母親回到家中,立即走進廚房開始做晚餐,順手還打開了礦石收音機準備聽廣播。

只是收音機似乎出了問題,母親連拍幾下都無法發出聲響,她立即喊道:“查理,快來修理機器!”

“來了!”克拉克拿著工具跑來,動作麻利地將收音機拆開,試了幾次便笑道:“上次我接線不牢固,只是小問題而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克拉克家中的所有電器,都是他從鎮上撿來的淘汰品。比如這臺收音機,就是他拆下三臺壞掉的收音機,將裡面可用的零件組裝而成。

三兩下把收音機修好,克拉克迫不及待的回到臥室,拿出那本《科學學派》雜誌翻看起來。

這玩意兒可是稀罕貨,因為偏僻的小鎮很少有人訂購。內容除了科幻小說以外,還有最新的科學動態,以及各種或淺或深的科學理論講解。

克拉克首先翻到科幻小說的版面,因為小說可以立即閱讀,而其他科普內容他要邊看邊理解,甚至照著裡面的講解自己做實驗。

“銀河英雄傳說?”雜誌很髒,咖啡不僅髒了封面,還侵染了大部分正文內容,以至於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克拉克卻毫不受此影響,連蒙帶猜地讀著科幻故事,完完全全沉浸於幻想世界當中。

“查理,吃飯了!”母親喊道。

“來了,媽媽!”克拉克意猶未盡地放下雜誌,他已經把序章反覆看了三遍,那巨大的宇宙世界框架把他震撼得無以復加。

上帝啊!

1000多年後的人類,居然完成了對銀河系的拓荒,還建立起強大的星際帝國。裡面關於獨裁、民主之類的表述,年僅15歲的克拉克不是太懂,他僅僅只是喜歡那個神奇的世界而已。

可惜這一期雜誌只有序章,克拉克做夢都想看看後面的故事。

接下來幾個星期,克拉克每次放學都要往郵局跑,只為了能看《銀河英雄傳說》序章後面的故事。

可惜,這個偏僻小鎮很少有人訂購《科學學派》,更沒有再出現被咖啡髒的《科學學派》。直到兩年後克拉克中學畢業,成為學校養老金部門的審計員,他才在一位退休校董的家中發現成套雜誌。

1956年,當39歲的克拉克第一次榮獲雨果獎時,他在獲獎言中說道:“我少年時的夢想之一,就是能夠一期不落的閱讀《科學學派》。當我拿到人生中第一筆薪水時,我毫不猶豫地訂購了這份雜誌,萊因哈特和楊威利陪我走完了少年時代。謝周赫煊先生,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廣闊無垠的宇宙可以讓人忘記煩惱。而今我也成為一名科幻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陪伴無數少年和青年,成為他們成長中最好的夥伴……”整個20年代和30年代,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那都是科幻文學的黃金時期。

這要得益於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眾多科學家,伴隨著相對論、量子理論等前沿科學的進步,迅速在歐美掀起一股科幻熱

不過歐美還是有些差別的,歐洲的科幻作家喜歡夾帶私貨,各種在科幻小說裡討論現實話題,總體來說藝術價值更高。而美國那邊則純走商業路線,把熱血冒險、懸疑推理等元素加入進去,點更類似於後世中國的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