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還有半個月就畢業了,我們都去希望教育基金會應聘教員吧。”

“怎麼只辦小學啊?”

“小學怎麼了?基礎教育也很重要的。”

“可我們讀的是師範大學,去教小學的話有點費。”

“我管它大學小學,只要是為國家出力就好。”

“同去,算我一個!”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京津地區各大學校中,特別是女學生,被文繡斷髮的舉動所染,一個個都吵著要加入其中。

魯迅先生如今還沒離開北平,他準備教完畢業班再南下,前往廈門大學任教。當天上課時被學生們一番鼓動,魯迅晚上回家就寫了一篇雜文,題目為《試論中國教育之希望》:“中國的現代教育,大抵要從晚清時候說起。庚子年間,洋人的槍炮聲將西太后耳朵震聾,惶恐不安中頒佈了癸卯學制,各類新式學堂遍地開花。這大約是在學德意志和本的教育強國吧,可惜遮遮掩掩、畏畏縮縮,只學了些皮……

及至民國,我們終於也有了教育部,部長先生就是蔡元培君。我被蔡君邀請到教育部任職,歷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教育部僉事,本想大展拳腳,卻不免碌碌無為。大總統忙著做皇帝,革命黨要護國護法,竟無一人關心教育。我等教育部職員連薪水也不能領足,又何談教育興國?直至今天,我都沒明白,我這教育部僉事有何效用,每點卯罷了……

靠政府辦教育,那是決計不行的。就連北大都等米下鍋,已然半年沒發工資了,學員教授借錢度,難以維持生計。

中國之教育還有個特點,無論南北皆以辦大學為榮,小學堂多無人問津。只因辦小學堂見效太慢,難獲政績,官員自然不肯下力氣。倒是鄉間富紳,每每有慈善之舉,出資維持著地方私立小學,以邀聲名……

今有中華希望教育基金會成立,以振興基礎教育為宗旨,出發點我看是極好的。我早年寫過一篇《文化偏至論》,談到立人和興國的問題。立人要從孩童著手,看十來歲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後中國的情形。新的孩子們,應該活潑、健康、頑強、仰面,有朝氣,他們超越了過去,中國就趕上了未來……”許廣平也是女師大畢業班的學生,她拿著魯迅這篇稿件,讀罷之後,忍不住問道:“先生,你真的看好那個希望教育基金會嗎?”魯迅著煙,搖頭道:“難說,張學良是奉軍少帥,他搞的團體,難免帶著其他意圖。我倒希望他們是真心為國。”

“中國基礎教育真的很糟糕?”許廣平問。

魯迅皺眉說:“我在教育部當了幾年僉事,對此非常清楚。就拿南京最富裕的縣舉例,私立、公立小學堂共有28所,看似數量很多,但情況十分糟糕。最大的一所小學堂,教員12人,學生97人;規模最小的,教員1人,學生才13人。全縣小學教員加起來大約80多個,學生人數還不滿1000,全縣一年的教育投入不足3000塊。八成以上的孩童,都是沒機會進學的。”這個數據太離譜了,平均下來,每所小學一年的教育資金才107元,就這還是南京地區最富裕的縣。

許廣平默然,良久才慨道:“看來大力興辦基礎教育,已經勢在必行了。”第053章【志摩】天津,南開大學。

一身西裝的徐志摩,正在對學校師生宣講著他的詩歌理念:“人有真好人,真壞人,假人和不中用的人。詩,也有真詩,壞詩和形似詩。真好人是人格和諧了自然的品,真好詩是情緒和諧了自然的產物……詩的實質,即靈靈和經驗。不論是從愛人的眉峰間,或是從彎著種菜的鄉村女孩的歌聲裡,靈一到,戲法就出,結果是詩,是美,美得連詩人自己都驚訝……”徐志摩在臺上講,學生們在臺下記錄,不時有人舉手提出疑惑,徐志摩都輕鬆地逐一解答。

好吧,徐志摩其實是來賺錢的。

他即將和陸小曼結婚,但父親徐申如堅決反對。後來勉強同意了,卻提出要求,那就是徐志摩的結婚費用必須自行解決。

為了湊錢辦婚禮,這段時間徐志摩四處接活兒,一個月下來要演講七八場。

“啪啪啪啪!”全場鼓掌。

徐志摩朝臺下彎敬禮,正待退去,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發問:“徐先生,你的詩歌可以救國嗎?”這明顯就是來抬槓搗亂的,徐志摩臉有些不好看,他回答說:“詩歌雖不能救國,詩人卻可以愛國。”又有學生問:“你對刀妃斷髮辦教育怎麼看?”徐志摩說:“對於刀妃,我深佩服。”

“南方革命軍正在北伐,你認為他們能成功嗎?”學生繼續問道。

徐志摩說:“今天只談詩歌,不談政治軍事。”覺不能再待下去了,徐志摩再次鞠躬,不給學生們提問的時間,直接退下臺去。立即就有不少粉絲,捧著徐志摩的詩刊找他簽名,其狂熱程度不弱於後世追星。

天氣炎熱,徐志摩擦著汗離開學校,叫輛黃包車送喜帖去了。他在天津也有幾個朋友,這趟過來正好親自上門邀請。

黃包車經過警察廳時,徐志摩見一群人圍在路邊,那裡傳出敲敲打打的聲音。

“嘛呢?”

“在釘捐款箱。”

“是刀妃!”

“刀妃也來了,大家快來看啊!”

“……”只見文繡站在警察廳門口的臺階上,指著旁邊剛固定好的木箱子,揮舞小旗說:“這是希望捐款箱,裡面的每一釐錢,都將用來興辦教育。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總有一天,全中國的兒童都能上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