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4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麼?”範本克“噌”的站起來,慌張道:“天津市政府真這麼做?”秘書點頭道:“是真的,消息都登報了!”範本克心急火燎地說:“快請華董,把公司的三位華董請來!”秘書連忙去打電話,結果一個人都沒請到,回來報告說:“經理,三位華董都不在家,聽說外出旅遊去了。”

“廢物,都是廢物!”範本克氣得拍桌子。

三位華董雖然在電車公司沒有話語權,但每年都能拿到乾股分紅,同時也要負責打通中國軍政界的關係。現在天津市政府要拍賣電車經營權,自然該由公司華董出面擺平,大不了多送點錢就是。

可如今事情鬧得太大,三位華董本不願出面幫忙,因為稍不注意就要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不但如此,由於電車公司的三位華董比較悉業務,此時已經跟天津總商會攪到一起了。這些華董眼紅進斗金的電車業務,想要和大商人們一起投資競拍電車經營權,這可比拿一點點乾股分紅更賺啊。

範本克嚇得連忙往法租界跑,他想要請法國駐津大使幫忙,因為法國和比利時是軍事同盟,而且法租界收取的電車過路費最高。

“領事先生,中國的官員太無禮了,”範本克就像個找大人告狀的熊孩子,“中國人拆毀了電車公司的鐵軌,破壞了神聖的私人財產,他們還要違約拍賣電車經營權!”法國駐津領事也有從電車過路費裡撈錢,他義正言辭道:“我立即發電照會南京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外部收到法國駐津領事的照會,外官員們立即慌作一團。可他們對此毫無辦法,因為包括蔣介石、汪兆銘在內的所有政要,全特麼跑去洛陽開會了,就連外部的頭頭們都不在南京。

沒辦法,外部只有一個字應對:拖!

天津電車漲價風波越鬧越大,各租界巡捕甚至開始驅趕遊行學生群眾,造成3名學生受了輕傷。遊行者對此更加憤慨,一些“愛國”混混趁機鬧事,三五成群的打砸搶劫外國商店。

在天津定居的洋商和洋人,嚇得躲在家裡不敢外出,因為他們聯想到當年的“南京事件”。

天津各國領事扛不住了,工部局天天有洋人投訴,工部局官員又天天吵著要領事解決問題。南京政府那邊的大官全在洛陽,剩下的本不管事,這情況一時半會兒無法擺平。

隨後的幾天,電報在天津、南京和洛陽三座城市之間滿天飛,各方都急得是團團轉。

蔣介石對此非常重視,電令外部再次派來專員解決問題,同時勒令天津市政府和市黨部停止排洋活動,電車業務的公開拍賣計劃立即擱置。

在天津市政府的協調下,天津各行業不再罷工罷市,但遊行活動卻無法絕。天津電車公司想要重新鋪鐵軌,可頭一天剛鋪好,第二天就發現沒了,不得不派人24小時分路段蹲守。

電車公司的總經理範本克四處奔走,終於有人給他支招:“想要解決事端,必須找周先生才行。”範本克連忙帶著禮物登門造訪,可連周赫煊的影子都沒見到,只得到傭人的一句回話:“很抱歉,周先生去洛陽開會了,至少要一個星期才能迴天津。”範本克的肺都快氣炸了,把帶來的禮物全扔進海河裡,頓時引來幾個路人跳河爭搶。

稍微知道點內情的天津人,如今提前周赫煊都要豎大拇指:“周先生是天津的這個!”第463章【國難?】“以大無畏之神,作長期之奮鬥,以黜暴力而伸張正義,以保國家之人格,為民族爭生存……”上面這段話,是蔣介石決定遷都洛陽時說的,聽起來似乎振奮人心,但背地裡卻糟糕透頂。不管是蔣介石,還是汪兆銘,都巴不得早點結束“淞滬之戰”。

中央政府已經徹底沒錢了,國家主席林森甚至在2月初通電全國:“自即起,所有在國府各機關服務人員,一律停止薪俸,每月僅酌發生活費若干,以維持個人生活。”可憐那些沒有外水的民國基層公務員,連工資都拿不到,甚至發基本生活費都要“酌發”。

中央政府連年打仗,接著又遇到全國水災,沒存貨、沒稅收,能有錢才見鬼了!

洛陽人民就更加頭疼,好端端的突然禍從天降,中央政府莫名其妙就要遷都過來。一下子搬來那麼多人,城市街道擁擠不堪,物資跟不上導致物價飛漲,底層百姓的收入本買不起糧米。

遷都洛陽的餿主意,就是張繼那老傢伙提議的,蔣介石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最開始的遷都工作,是在軍攻打上海之初就進行的。十九路軍還在淞滬抗戰,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政府就開始跑路了,甚至可以用“倉皇出逃”來形容,連中央政府重要文件都來不及整理裝箱,用麻袋一捆就火車運往洛陽。

這得多孬種啊,軍只攻打了上海幾天,南京政府就一窩蜂的往洛陽逃跑。

近兩個月來,蔣介石、汪兆銘、宋子文等人,他們本不敢長留南京,分別住在一節節火車上,在隴海線來來回回。今天洛陽,明天鄭州,後天可能就到了開封、徐州,或者突然出現在上海、南京。

誰都不知道他們究竟忙些什麼,有人乾脆戲稱為“火車上的國民政府”。

以中央政府的這種恐慌態度,如果軍不顧一切進攻,恐怕華東、華南地區會跟東北一樣,輕輕鬆鬆就被本給佔領。

說張學良沒有骨氣,一槍不放就丟棄東北,其實蔣介石也好不了多少。大哥不說二哥,大家都特麼差不多。

幸好,本鬼子沒有充足的侵華準備。早在3月初,軍就在英法美諸國的調停下宣佈停戰,並沒有進一步入侵上海。

即便如此,蔣介石也不敢鬆懈——軍還沒撤兵。他雖然隱約覺到本人的真實意圖,但還是拿不準啊,生怕小本瘋了會不給列強面子。

於是乎,遷都洛陽的工作一直在進行著。

如今中央機關都差不多遷過來了,擠在洛陽城裡扎堆,南京只剩下何應欽維持軍事和治安,羅文幹主持外,實業部長陳公博和衛戍司令陳銘樞等人處理相關事務。

至於國家主席林森,則安安心心待在洛陽,他年紀大了不想折騰,愛咋咋地。

說起咱們這位林主席,堂堂的國家元首,卻於“無為而治”。陳繼承被林森任命為洛陽衛戍司令,高興之下跑來謝恩,林森卻避而不見,讓秘書傳話道:“武官直接去見蔣介石,文官直接去見汪兆銘,別到我這裡來。”你看,人家林主席這甩手掌櫃當得多好啊,深得黃老之學的髓。……周赫煊沿隴海線坐火車來到洛陽,只見火車站人山人海,中央各級機關政府全往這邊搬。南京雖然還是首都,但軍政人員大部分都搬來了陪都洛陽,眼下的情況亂得跟菜市場一樣。

周赫煊在火車站傻乎乎等了半天,都沒有叫到黃包車。因為人實在太多了,好不容易發現一輛空車,立即就有十多個客人爭搶,洛陽的黃包車伕倒是生意好得很。

“周老弟,你也來洛陽了啊!”突然有人喊道。

周赫煊回頭一看,卻是上海青幫大佬黃金榮,他立即笑道:“黃老闆,好久不見!”黃金榮笑呵呵地介紹身邊的同伴:“周老弟,這位是全國商會理事長、上海各界抗會常委,王曉籟王先生。”周赫煊抱拳道:“原來是王先生,久仰久仰!”

“周先生說笑了,應該是我久仰您才對。”王曉籟哈哈大笑。

王曉籟是讀書人出身,參加過光復會,後來又經商開了許多紗廠,成為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然而他暗地裡卻是青幫大氓,跟蔣介石、陳其美等人往密切,屬於上海政商界和混混界響噹噹的人物。

這次在洛陽開的是國難會議,主要討論救國和救災問題,全國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都有邀請,頗有些全國政協會議的味道。

只不過,像黃金榮、王曉籟這種大氓都來開會,這特麼開的是什麼國難會議?

“咦,那個是孫秀才?”黃金榮指著遠處說。

王曉籟回頭一看,頓時有些不高興,咒罵道:“這人也好意思來開國難會議?”黃金榮所說的“孫秀才”,正是已經下野的大軍閥孫傳芳。王曉籟當初支持北伐的時候,曾被孫傳芳下令通緝過,所以兩人之間很不對付。

不止孫傳芳來了,吳佩孚以及天津好多“寓公”都來了。他們名義上是來“共紓國難”,其實是打著愛國旗號,想要藉機重新出山撈好處。

如今大軍閥、大氓齊聚洛陽,此地簡直群魔亂舞,周赫煊倒生出些看好戲的興頭。

磨磨蹭蹭好半天,周赫煊和黃金榮等人終於來到洛陽城內。

30年代的洛陽,古建築保留得極為完整,讓人覺彷彿一下子穿越回明清時代。不過洛陽畢竟做過河南省會,經過吳佩孚、馮玉祥等人大力開發,已經擁有了機場、鐵路、兵營等設施,偶爾一兩座現代建築夾雜在古城中,說不出的怪異之

中央政府給參加國難會議的人員,專門安排了旅店,周赫煊在此遇到好些知名人士。

比如胡適就來了,而且身份還很高,相當於文化界的一號會議代表。另外還有諸多民主黨派、各行業人士,眾人在旅店裡喝酒划拳打麻將,吵吵鬧鬧的哪有半點遭遇國難的樣子?

第464章【簽名遊戲】有人在喝酒、划拳、打麻將,也有人是真心為國紓難,許多軍政官員和民間人士都在悄悄串聯奔走。

比如立法委員戴任,這位老先生已經70歲了,聯合18人準備提《應付國難計劃案》,對“作戰時”與“媾和後”兩種情況提出預備計劃。議案指出:“本併中國,由臺灣而朝鮮,而滿蒙,進而再侵入沿海及腹地,為明治以來傳統的大陸政策,歷數十年而未嘗稍變也。”戴任分析了本的國情和國策,認為對問題絕非短期內可以解決,應做長期抵抗的準備,就算和談成功也不能掉以輕心,只是一時之安而已。戴任說:“我料本必不能犧牲此傳統(大陸政策)就此罷手,不出五年或十年,勢必捲土重來,中國再為本槍炮、坦克、飛機、軍艦所蹂躪,變成殘酷黯慘的大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