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學良猶豫道:“可瀋陽兵工廠那麼大,沒有十天半個月,本搬不完,而且那麼多工人也難以安置。”
“能搬多少是多少,搬不完的直接炸掉!”周赫煊斬釘截鐵道。
張學良說:“我再考慮考慮。”
“考慮個,”周赫煊厲聲嘶吼道,“張學良,你要是再婆婆媽媽,老子跟你絕
!”張學良和馮庸吃驚地看著周赫煊,他們還從沒見過周赫煊發這麼大的火,那雙明亮的眼睛裡全是血絲,就像一頭擇人而噬的怪獸。
張學良與周赫煊對視了幾秒,突然低頭道:“那就搬吧。”周赫煊又對馮庸說:“五哥,你的學校也要準備好,本人是不會放過那裡的。”馮庸豪氣地笑道:“只要小
本敢來,老子親自開飛機跟他們拼了,大丈夫唯死而已。”
“馮庸大學有很多理工科學生,他們是國家民族的種子,不能輕易毀掉。”周赫煊說。
馮庸點頭道:“我會安排好的,願意留下來跟小本幹仗的就留下,想要繼續讀書的,我就送他們去北平。”周赫煊再次勸諫說:“漢卿,我還是希望你能正面抵抗
本人。”
“明誠,不必再勸了,”張學良說,“國內的情況你又不是沒看到,哪裡能夠再打仗?我相信本內閣,他們能夠約束好關東軍的行為,這次的事態完全可以用外
手段解決。”周赫煊氣得不想再說話,頭也不回的走人說:“那就先告辭了,不打擾你繼續做夢!”第438章【再勸】9月10
,當瀋陽兵工廠已經開始搬遷時,周赫煊再次來到了張學良的北平官邸。
張學良苦笑道:“又要來勸我嗎?”
“六帥,前兩次是我太沖動了,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周赫煊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變得輕鬆遲緩些,“咱們今天不提出兵與否,先來討論目前的局勢,可以嗎?”
“你說。”張學良點頭道。
周赫煊問:“瀋陽有多少兵力?”張學良也不隱瞞,說道:“北大營有8000銳,瀋陽城內還有警察若干,周邊還有數千守備部隊。”周赫煊點頭道:“也即是說,瀋陽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8000士兵,那整個遼寧省呢?”
“奉天省的總兵力共有9萬,但大部分是戰鬥力低下的守備軍,銳部隊不足2萬人。”張學良道。
周赫煊又問:“奉軍總兵力有多少?”
“40萬,但有十多萬屬於屯墾軍,這些士兵都是老弱病殘,跟農民沒有太大區別,”張學良說,“奉軍銳大部分在華北,留在的東北士兵以地方守備部隊為主。”
“也就是說,如今的東北四省,至少還有20萬可戰之兵,一旦戰爭打起來,還能從華北調10多萬銳回去,”周赫煊問道,“
本關東軍的兵力又是多少?”張學良對此非常清楚,他說:“滿編的
本陸軍第2師團,兵力1萬零500人。但實際情況不止如此,東北還有鄉軍人(退伍職業兵)1萬人,警察3000人,
本在東北的兵力約有2萬3千多人。另外,
本還有駐朝師團(朝鮮師團)3萬人可以迅速支援,總兵力超過5萬人。”周赫煊道:“也就是說,瀋陽一旦開戰,雙方的兵力對比是8000奉軍
銳加1萬餘地方守備隊,對陣
本的1萬零5百關東軍。如果戰事升級,就是10萬奉軍對付2萬3千多
軍。戰事再進一步升級,就是30萬奉軍對陣5萬多
本兵。你害怕打不贏嗎?”張學良無語道:“不能這麼算,奉軍超過九成的主力
銳,都部署在華北地區。這些軍隊不能輕易調走,否則不但華北要出大亂子,西北數省也要跟著亂。”周赫煊說:“一旦奉軍和
本開戰,那就是打的國戰,閻錫山、馮玉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添亂?”
“那可說不準,”張學良道,“明誠你別忘了,閻百川這次是坐本軍用飛機回山西的。另外,我已經得到情報,南方的粵桂聯軍,很可能已經和
本陸軍部有密約了。”周赫煊勸道:“就算徹底放棄西北,再放棄一部分華北地盤,那也只是兄弟鬩牆。而失去東北,則是喪師辱國,孰輕孰重,請六帥三思而行。”張學良拍
脯道:“不會的,明誠且安心。從現有的情報顯示,
本陸軍部被內閣斥責警告後,已經放棄了陰謀計劃,關東軍方面這些天也很安靜,甚至都不再主動挑事了。”
“事出反常必為妖啊,六帥相信一向跋扈的關東軍,會變得那麼乖嗎?這是在麻痺你!”周赫煊說。
張學良道:“關東軍得不到本內閣的支持,他們是沒有久戰之力的,至少軍事補給就有極大困難。你提議搬遷兵工廠的計劃,我反覆思考後覺得屬於良策,只要關東軍無法獲得彈藥補給,他們就沒有擴大戰事的能力。”好嘛,張學良答應搬遷兵工廠,居然是不想關東軍有後繼之力。
這特麼算歪打正著?
周赫煊問道:“如果本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內閣政府呢?”
“怎麼可能?國事豈是兒戲,哪有說政變就政變的道理。”張學良完全不相信這個預測。
不僅是張學良,除了周赫煊這個穿越者之外,恐怕現在沒人會相信本軍方能夠搞出政變來——連
本陸軍部自己都不相信,政變是一小撮少壯派軍官搞出來的。
這讓周赫煊如何解釋?
未卜先知也要別人肯信啊。
周赫煊的勸諫陷入了一個死結,他和張學良之間的分歧,在於本內閣是否會支持關東軍。
如果本內閣始終反對關東軍的計劃,那麼局勢就會按照張學良的設想發展,東北方面最多再出賣一點利益而已。可按照歷史軌跡來看,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半個月後,
本內閣就被軍人政變嚇破膽,轉而開始一定程度上支持關東軍的行動(並非全部支持)。
政變屬於小概率事件,無法用來作為論據說服張學良。
周赫煊轉換思路道:“六帥,咱們換個方式來考慮。關東軍如果製造事變,你堅決抵抗回擊的話,本內閣見得不到好處,必然繼續反對壓制軍方行動。而你如果選擇不抵抗,關東軍就能在瀋陽獲得大量資源,
本內閣見有利可圖,極大可能會轉變態度支持軍方啊!
本國內分為主戰派跟主和派,你這邊打得越兇,
本主和派就越佔優勢。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須
頭痛擊!”
“不妥,不妥,”張學良連連搖頭,“回擊只能給關東軍繼續出兵的藉口。這十多年來,軍多次出兵東北、天津和山東,只要中方妥協退讓,他們都會自行撤退的。即便要痛擊
本人,也需要等華北地區穩定下來,到時候再戰不遲。”張學良說得好有道理,周赫煊竟無言以對。
如果此刻換成老蔣,多半也不會聽周赫煊的諫言,畢竟誰也無法預料本內閣會發生政變。但老蔣很可能開始不聽勸,等發現
本人無限度擴大戰事,老蔣的
桿必然會硬起來,而不是像張學良那樣一退到底。
周赫煊無奈地說:“六帥,那我就先走了,等關東軍完全佔領瀋陽後,我再來勸你,希望你不要一誤再誤。對了,你最好把瀋陽銀行裡的真金白銀轉移,免得被關東軍白撿了。”
“放心吧,我早有安排。”張學良自信地笑道。
周赫煊搖頭嘆息,自己說了那麼許多,希望情況比歷史上更好吧。至少張學良已經有所警覺,不至於被人佔了老窩還茫然不知所措。
第439章【國恥】9月18,傍晚。
“司令,瀋陽急電,關東軍有異動!”副官胡若愚拿著張電報紙進來。
張學良愣了一下,開口道:“念!”胡若愚說:“關東軍有一隻部隊離開駐地,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具體意圖和目標未知。”張學良吩咐道:“勒令北大營和地方守備部隊,如遇關東軍挑釁,不得應戰,不可給軍大規模出兵的藉口。”
“是!”胡若愚領命離開。
從今年初開始,關東軍就在東北各種挑事,張學良對此都快麻木了。
天時,有個叫赫永德的中國人,騙取萬寶山附近12戶農民的土地,非法轉租給188名朝鮮人種植水稻。朝鮮人開挖水渠,截
築壩,嚴重損害當地農民的利益。200多農民上告政府,吉林省政府勒令朝鮮僑民出境。
本人卻派警察阻止,到7月份時,當地農民忍無可忍,聯合起來拆了朝鮮人的水壩。
隨後,朝鮮記者歪曲事實,說朝鮮人在萬寶山被殺,在朝鮮半島掀起大規模排華活動,當地華僑死傷數百人,本政府卻誣陷中國人傷害朝鮮僑民。
此為“萬寶山事件”,剛開始屬於偶然,後續發展卻是關東軍在策劃安排,目的是為了製造出兵東北的輿論。
接著是“中村事件”,關東軍大尉中村震太郎,在興安嶺搞秘密軍事調查,被當地屯墾軍副團長抓獲,並下令將中村震太郎秘密處決。本藉機宣稱東北軍謀財害命,殺死了關東軍士兵,威
中國
出副團長關玉衡,並大肆在
本民眾中製造輿論煽風點火。
不止張學良對這些事件很警惕,就連蔣介石都不敢放鬆,專門把蔣作賓調回來當駐公使,想要通過外
手段解決東北危機。
蔣作賓還是很給力的,他很快跟本外
部門達成共識,並通過
本內閣向陸軍部施壓,一切矛盾似乎都消失於無形。正因如此,張學良和蔣介石才一致認為:東北局勢雖然在惡化,但只要有
本內閣幫忙,肯定不會爆發大事變。
前陣子,關東軍甚至在瀋陽附近搞軍演,炮火連天瞎亂炸,但並沒有發生什麼過
行為。
夜晚,十點半左右。
張學良正準備睡覺,副官胡若愚再度進來報告:“司令,關東軍炸燬了柳條湖小段鐵路!北大營請求指示。”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離奉軍的北大營非常近,關東軍相當於在奉軍眼皮子底下亂搞。
張學良心中一震,想起周赫煊連來的警告,他深
一口氣說:“勒令北大營官兵,嚴守營房,不必理會關東軍挑釁。”